探讨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
2016-03-25潘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些多样性的文化使我国美术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魅力。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文化的异同,为我国美术创作带来了些许挑战,要大力发扬我国美术创作,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地域差异,由于我国地域文化具有包容性、渗透性、多样性,因此在进行美术创作前必须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将其特点呈现在美术创作中,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内涵丰富。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生态性、习俗性等特点。美术创作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会受到地域、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将对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从:地域性文化相关研究、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地域性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启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地域性文化相关研究
地域性文化实际上是指一个区域的人们在特定地理生态环境下创造出来并适宜这种生态环境发展特点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地域性文化的形成过程具有长期性,它的形成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我国大部分地域文化的命名是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尽管这些诸侯国早已消失不见,但这些诸侯国各自的文化形态却得以延续。我国地域性文化具有包容性与渗透性。这些特点在我国古代表现得十分明显,地处汉水上游的陕西汉中地区文化就兼具了南部巴蜀文化、北部的关陇文化、东部荆楚文化等特点。我国各地域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都不同,从而造就了文化种类的多样性。多样性特点的产生是我国古代交通不便造成的,我国古代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往也没有如此密切,各个行政区域都是相对独立的,长此以往,各个地域的文化积淀也产生一定差异,以此造就了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术创作也正是如此,例如,中国南方气候宜人,环境湿润,而南方的人性格多为温婉,柔和,因而南方美术作品则多呈现出优雅、细腻、宁静之意境。相反,中国北方气候寒冷,环境干燥,北方人性格颇为豪爽,果断,因此北方美术作品多呈现出粗狂、豪气等特点。地域性文化的差异造就了美术创作风格的迥异,折射出不同的地域特点。美术的发源地是民间地区,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因此,美术创作在人文基础方面十分深厚,南方美术作品在色彩方面一般都比较自然,渲染一种较为淡雅的意境,主张表现一种朴素以及幽深的特质。北方美术作品则用色较为大胆,渲染出一种果敢、风流之态。美术创作具备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地点不同,其在美术颜色使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出差异化的风格。将差异化的地域用色应用于美术创作中,能够进一步凸显各个地区所表现出的民俗特征地域性文化的不同也导致美术创作中用色的不同,青色代表金,赤色代表木,黄色代表水,白色代表火,黑色代表土,同时依次对应着东南西北中等,还能基于此延伸出各种不同寓意,为美术创作赋予更多生机。
地域性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启示
地域性文化具有多元化、独特化等特点,为我国美术创作带来了不少启发。在传统美术教学中老师讲授、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下,学生没有正确的指导,无法作出判断和思考,缺乏自主创造,只是通过临摹老师或是书本上的画作进行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美术课堂失去兴趣。针对此现状,老师要积极寻找突破口,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良好的教学氛围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开展美术创作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各个地域不同的文化特点。风土人情进行了解,为美术创作做好准备。与此同时,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在审美、情感认知方面的能力,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进行美的创作。美术创作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必须将重点放在地域性文化的灌输及引导上,加深学生对南北文化的理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积极配合教师,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体验情感的能力,而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渗入到作品中去,进而创造一种美的意境。地域性文化为美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也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赋予了生命活力,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结束语
地域性文化在我国美术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地域性文化术十分多样化,具备多种多样的美术理念,为我国美术创作带来了大量的艺术财富,有利于促进我国美术创作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潘骥,天水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