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苏百钧工笔花鸟画中的形式美
2016-03-25林凤珠
林凤珠
苏百钧的作品继承了宋代小品精神,融合了现代构成元素,他以更新的视角更广阔的胸怀审视民族文化和外来艺术。古人和外来的技法,被他融为自己的个性风格。他尊重传统,却又不被传统束缚。以不同于传统花鸟画的构图形式,使画面产生特殊的形式美感。站在时代的基点上,发展新的艺术形式。文章通过从他的构图与色彩这两个方面感受他作品的形式美。
中国工笔花鸟画从古到今一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绘画种类,它以独特的内容形式和创作风格吸引着画家们。形式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工笔花鸟画也正是以自身特有的形式区别于人物、山水的“形式美”,从而受到大家的青睐。形式美主要是通过构图、线条、设色等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来体现,由此可见,形式是表达事物的根本手段。发展到今天,仍然有许多画家并未冲破传统的束缚。而苏百钧以新颖的构图形式和赋有斑斓色彩相结合,形成他个人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在苏百钧读研究生的期间,着重研究宋元古画,看古代画论。在技法风格上主要吸收宋画之精华,在优良传统和现代审美观之间找到契合点用心描绘,扑捉大自然中的美,在形式的传承和创新上,不断推进着工笔花鸟画形式美的发展。
从苏百钧的作品来看,他很注重运用点线面来表现构图上的形式美。画面中他将每一朵花、每一个鸟、每一片叶子都看做每一个点,这些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有前有后,方向不一样,就每个点之间的距离不一样,以及点与点之间的重叠,就形成了一种前后空间层次,这些点在苏百钧精心的安排组合下,就使画面产生一种 灵动、跳跃、有节奏、韵律的形式美。画面中将每一朵花都作为一个点在画面中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首先安排花朵,这个整幅画面的起伏,使其跌宕有致,然后安排松紧相宜的空白位置,茎叶的这些次要的起伏加以衬托和丰富画面的整个起伏。花朵的数量和长势方向形成大的起伏,而茎叶则形成小的起伏,就像音乐的旋律 一样,高低起伏,这样就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有节奏、韵律的形式美。而更巧妙的是,画面中远处的两朵花的安排,增加了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将视线延伸到画外,使整个画面更有张力。
苏百钧认为:“景愈藏境愈大,景愈露境愈小,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都有看的见 与看不见的内容,那看不见的内容也许更重要”。这种心境的变化就体现在了他的画面中,有这样两张作品是苏百钧分别在南方和北方描绘的同一个画面,很清晰的能看到他的作品由“繁”到“简”的一个过程,在南方画的是为了表现南国冬种时的季节,画面采用饱满式构图,拥挤的画面热闹非凡,表现田园丰收的生活实景;而在北方之后的这张作品,将之前的很多东西都除去了,只留下形式感很强的几颗椰菜,将一只母鸡作为画面主要的一个点来运用,前面一排小鸡的排列与椰菜形成呼应,而母鸡作为一个点将两者之间联系起来,表达出他在剔除一切杂乱之物后,一片静谧、安宁的心境,从“简”中寻找丰富,使画面产生空灵、简洁的美感。
在色彩的处理上,苏百钧的作品大都是通过主观意识对客观色彩的处理,他认为设色是服务于整体意向的把握,要求变化中有统一,丰富中有单纯。然而,想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就要通过色彩去达到,而就是色彩所能达到的这个意境就是色彩所体现的形式美。比如他笔下的三棱花,这种花一般是在夜晚才会含苞怒放,苏百钧为了能够画出这种花的开花过程,是晚上打着灯光画的,画面中主要色调是蓝色调,而现实生活中是绿色的,这是因为苏百钧想要表达夜晚静谧和神秘的意境,白色的花朵圣洁又充满生机,像夜晚的一盏盏灯,似乎在幽静的寂寞中孕育着希望。所以在他的主观处理下,通过蓝色去表达剑花晚上开的那种“清幽闲逸”想要的静谧和神秘的意境,这就通过色彩体现出静谧神秘的形式美,同时表现出不同时间段的画面。
以及采用大面积里包含小面积,以此来突出画面的中心点。就比如他画的芭蕉叶。画面中运用芭蕉叶枯萎的黄色为大色块作为背景,突出中心,以多白鹭组合形成白色块,做为主题物明显突出,前面以一块小面积类似色黄色与背景呼应,体现出前、中、后的空间关系,同时使得画面更有张力,色块面积大小变化,他借助色彩之间的互补与对比关系,从而使色彩在画面中形成一种虚实的节奏美感。这样处理让整个画面产生前后错落的空间美感,以及画面中呈现出来的 色调的和谐与意境。
品读苏百钧的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形式美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画出了前人所没有画过的绘画形态和境界。他的工笔花鸟画形式语言新、构图形式新颖、所赋予的精神内涵,这是他对现实生活审美感受的艺术升华。与前代大家相比,他的作品呈现出扑面而来的现代感,在空间的结构上,他取景多数是近景,将植物和禽类置陈于一种放大的场景,这种场景是构成性、具有平面化趋势的,是他精心设计、讲究对比、和谐、呼应、统一的;在空间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表现时间上的变化,在设色上极少施重彩,而是细勾淡染,追求一种精致而淡秀的风格。这些都集中体现了苏百钧工笔画的鲜明个性。他善于从生活中获取美感,随意赋彩,形成了表现现代人视觉感受,又鲜明的个人特色形式语言。当然,这一切都源于他在一系列形式语言上锲而不舍的探索研究。苏百钧为古老的中国工笔花鸟画开启了一扇希望之窗,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