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
2016-03-25郭红
郭红
1.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正处在由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期,幼儿更喜欢的是动手操作、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幼儿的游戏要充分体现动作性。例如:为了激发幼儿学习“倒数”的兴趣,教师组织幼儿合作搭建“楼梯”,以积木为原料,“楼梯”搭好后,每人选一个小动物,让他们带小动物上楼、下楼,练习顺着数、倒着数。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玩具,让他们反复进行从具体到抽象的“倒数”练习,让幼儿在这些活动性较强的游戏中做做、玩玩、想想、说说,激发学习爱好,提高思维能力。
2.教师要尊重幼儿
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十分喜欢的一项活动,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内容。
在创建活动区时,教师应为幼儿营造没有压力的游戏和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可以是妈妈、朋友、孩子、小动物。总之,不管是什么角色,只要能把幼儿参与的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行。比如在角色区,可以扮演客人到“娃娃家”中做客,可以扮演妈妈看宝宝睡觉、给宝宝缝衣服,在游戏区,可以扮演孩子和小朋友一起比赛拼插各种玩具,在手工区,可以扮演朋友帮助有困难的孩子等。
在幼儿活动时,教师对幼儿的失误和偶犯的错误应给予理解,如:在科学区玩水时,一名幼儿不小心将流水架上的容器弄掉了,水洒了一身,这种失误得到了教师的理解,确立了自信心,在下一次玩的时候,会很小心地避免失误。平日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设法解决,教师要相信他们的能力,信任他们会一定做好,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并不会让他们感到是老师在教育他们,而是一种他们更容易接受的角色,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选择喜欢的任何一个游戏进行活动,并对多种游戏材料进行探索,达到理解、信任与尊重,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无需承担失败的压力,只要他愿意,就可以不断尝试,直至成功。教师的尊重、理解与信任是幼儿积极活动的基础与支柱,反过来,在活动中,教师的各种行为也得到幼儿的尊重、理解与信任。
3.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
观察了解孩子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技能,也是教师需要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责。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观察了解孩子?观察了解幼儿是指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心理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订教育工作计划、确定教育措施。在日常生活、游戏、教育活动过程中,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所观察到的是幼儿外显的行为表现:动作、表情、语言、行为方式等。它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了解与沟通的一种方法和途径,用来帮助教师由笼统的或一般性的行为中分辨幼儿的发展。教师要学会透过幼儿的外在表现,剖析幼儿的心理状况:发展水平、心理需要、存在的问题等。如同医生透过外在症状诊断有无疾病,生的是什么病一样,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其实质是对幼儿行为的性质所做出的一种判断。教师在对幼儿行为的性质做出判断时,必须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原则加以分析,正确理解幼儿行为的性质,如果判断错了,就会开出错误的或无效的“教育处方”。
4.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通过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在《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康成长。
4.1参与活动的生成:老师通过家教园地向家长详细介绍了课程改革的动态,让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如有好的想法可在家园联系本上记录。还通过家长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例如在《我爱我家》主题开始之前,老师设计问卷让家长填写幼儿对家里人的了解,对什么感兴趣,还想了解些什么等问题,这样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老师正在做什么,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需要,而且家长的建议让活动添色不少。
4.2促进活动的开展:我们发挥家长特长和职业资源优势,开展“家长导师制”,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服务,让家长客串“老师”教授孩子一些知识和技能。如有的家长在交警队和消防队,我们与他联系,带孩子到部队参观演习、联欢;有的家长在电视台,我们请他协助拍摄录像,参与活动;还请一些在美术、电脑、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幼儿的活动……总之,在开展的许多教学活动中,把家长请进幼儿园。
5.关于晨间锻炼
5.1晨间锻炼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自主性活动,这种模式更需要教师观察。在晨间锻炼之前,教师要有积极的观察心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与条件,让他用自己的方式运用获得的技能与经验参加活动,参加锻炼。幼儿对自己的估计与自己的实际经验、能力相比会有偏差,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教师关注他们。
5.2在晨间锻炼的观察中,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到幼儿的信息,让他生成下去。因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开发、得到发挥,他们的表现的确让我大吃一惊,他们会在活动中积极挑战自我,挑战难度,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认为,晨间锻炼中的观察,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提出一种要求,那么能力强的幼儿感到吃不饱,提不起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不敢吃,丧失信心,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在观察后的要求上要因人而异。以“长登游戏”活动为例,为了发展幼儿高跳下的能力,活动中我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高度,让幼儿自己选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的高度进行练习,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保护的作用,用微笑鼓励他们。通过活动,大多数孩子能从最高的长登上跳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不敢完成,但我没有强求他完成。因为对所有孩子来说,他们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所以,活动中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