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2016-03-25张军虎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教学质量数学

张军虎

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着各种困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要务是必须搞清楚制约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及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困惑,然后根据实际对症下药,看问题出现在学习方法上还是教学方法上,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钻研教材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一、“难”和“繁”是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科最普遍的看法

可以说所有学生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学习成绩相差不大,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想努力学好数学这么课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学期还没有结束学习成绩就会出现明显的差距,两极分化过早出现了。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厌学心理,并对数学学习慢慢失去信心,进而从以前的学习佼佼者变成了高中数学的失败者。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不外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两种。

二、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不主动,不勤于动脑。个别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学习的主要任务看成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懒得连作业不做,久而久之,会做的也懒得做或不会做,为了把当天的作业交上去就顺手牵羊,抄袭别人的作业。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感觉到“数学真难学”。

2.惯性学习,没有短期计划。根据调查发现,一个班80%以上的学生没有短期学习计划,对于一天的业余时间没有合理安排,而是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作为自己的日程安排,老师的任务完成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胡乱拿起一本书翻翻,走马观花,又想起哪门课还要看看。学习是盲目的,很难静下心认真钻研思考,遇到题一知半解的做一做,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

3.课前不预习,静待上课。学习新课前,80%的学生做不到预习新课,因而在课堂讨论交流过程中缺少积极主动,被动灌入。新知识、新内容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懂非懂,问题慢慢堆积起来,让自己无从着手。

4.不注意休息,上课走神。一个班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有手机,并且大多数是智能机。大多数学生不是把手机当做通讯工具,而是迷恋于网络游戏、网络视频、QQ、微信,不能按时休息或者彻夜不眠,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分心走神或打瞌睡、提不起精神。

5.不懂不问,一知半解。有些同学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似懂非懂,对一些解法一知半解,不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题目稍有变化,便束手无策,不知所措,结果疑点一个接一个,日积月累,问题成了堆,形成恶性循环。

6.好高骛远,不注重基础知识。有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好高骛远,不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得不牢靠,基本技能培养得不扎实,学习忘“本”,乐趣于偏难怪题,花大量时间,结果做题分析、推理、论证不严密,易出错,漏洞百出,学习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

7.不善总结,不愿复习。下课后,有的学生急着做作业,作业做完万事大吉,不去回忆课上讲的内容,不整理笔记,不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结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模模糊糊,整个单元,乃至整个章节学完后,又不去归纳总结,查漏补缺,总结实验,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越学越不明白。

三、转变观念,积极推进“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建设

针对制约学生成绩的教法和学法的主要因素,新时期的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观念,花更多时间、更多精力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教法,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因材施教,实施有效教学。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个别学生“学有困难”,解决好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惑,对全班学生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还有“吃不饱”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学有余力”,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余力,带动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2.钻研业务,改进方法,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我们要与时俱进,就不得不研究教学艺术,善于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趣味化;让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点有所通,教有所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1)幽默风趣,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强而又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我们板着一副冷面孔上课,表情木然,不苟言笑,这就阻碍了师生之间双向信息的传递渠道,因为抽去了感情因素的语言,绝不会产生感人的生机和魅力,而如果我们能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幽默一下,就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巧设悬念,激发学习潜能。教学中巧设悬念,先吊起学生胃口。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刺激机制,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完成或没有掌握而产生,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这种冲动或刺激时,及时挖掘这种心理潜能,此时的学习效率最高,记忆力最强,注意力最集中。

(3)从身边寻找数学,展示数学的应用价值。为了使同学们对科学而抽象的数学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4)故设“陷阱”,强化理解记忆。数学中需要记忆的概念、定理、公式、性质等很多,学生解题中使用时,往往会张冠李戴,或者错误地运用基本概念、性质,或者是错误地进行推理,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教学时可故意收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结论,设置陷阱,再通过对比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且对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大有裨益。

总之,新时期的高中数学老师要主动适应新高考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建设,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教学质量数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名落孙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