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学习的“激趣”
2016-03-25陈祥鸿
陈祥鸿
语文世界丰富多彩,语文天地广阔无垠,富有人文性的语文,如果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就实为语文教师的失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显然,一个学生如对某位老师有成见,师生关系出现障碍,这个学生就不可能学好这门功课,教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就必须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1)给予学生无私的师爱。师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核心,爱生是尊师的前提,师爱是人间最真诚、无私的爱,这种爱是人类文化延续发展的纽带,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化的动力。
(2)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否得当,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因此,在处理学生的行为时,应对事不对人,尊重学生人格,不忽视情境因素,真诚善待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
(3)提高教师修养,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教师都要努力以高尚的人格情操感染学生,教师的人格是第一教育力量,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善用“情感教育”,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启发学生,努力以民主的教风带动学生,唤起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
2.改变教学手段,力求常教常新,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课堂不断深入,一线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应不断努力探索,捕捉新方法,吸收新元素,大胆改革课堂教学,采用有效手段指导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乐学习语文。
(1)音乐。世上不喜欢音乐的人恐怕是不多的,音乐产生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能催人泪下,顿生同情心;能使人催发灵感,充满信心奋发向上。上《山中避雨》,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梅花三弄》外,还特意在晚自修时间带着学生到草坪上,倾听《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旋律加上我的介绍,华彦君苦难的遭遇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木兰诗》时,我让学生们听常香玉豫剧名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真正体现了“乐以教知”。
(2)绘画。“图画会在长期记忆中造成一种强烈的印象”,利用这一心理特征,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展示图片、挂图等,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绘制,加深理解。在上《春》一课时,我让每个学习小组根据一段文学描写绘制一幅风景图。这样,文字变成了画面,学生在绘制时已经深深体会了文字的含义,我再利用学生绘画的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讲解课文,课堂图文并茂、情景交融,效果理想。
(3)制作。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只要是他喜欢的,他就人不遗余力地完成。上《风筝》一课,我请他们课后尝试着做风筝,没想到他们竟真的做出了两个精美的风筝,拿到操场上放。将动手与学习课文相结合,效果极佳。
(4)小品。表演能活现教材中所反映的画面,使教学具有直观性和感染力。教师可根据课文情节编成剧本,指导学生排练表演。《期行》一课,三个同学分别扮演陈太丘、元方、友人,由于表演课文情节活灵活现,引得满堂喝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5)影视。影视对学生有着超强的吸引力,这种潜力不招即来,挥之不去。学习《空城计》、《美猴王》、《“两弹”元勋邓稼先》时,我把电视机、影碟机搬到教室,让学生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西游记》、电影《横空出世》。同学们十分新奇,没想到上课也可以看电视,看完影视再阅读课文,感受更深,理解更透彻。
(6)游戏。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正当的行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丰富多彩的游戏能激活脑力,加强对材料的掌握。《我的老师》一文的讲授,我为了让学生体会残疾人的痛苦,就用毛巾遮住几个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摸索着在教室中找东西,让学生不用手取东西,使他们身处其境,再谈切身感受。第三单元要求完成一篇“描写事物”的作文,看着学生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我灵机一动,明确要求后,我把他们带到课堂外,树荫下,草丛边,大家玩耍、观察、讨论,而后动笔作文,不少学生写出的文章优美真实。
(7)其他。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语文活动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锻炼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
①小辩论。对一些有多元答案的问题进行辩论,有助于活跃思维,训练口语。如:美国士兵与法国妇女谁有勇气(《勇气》)。陈太丘独自走了,对不对(《期行》)。
②讲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笑话、时事播报等均可,安排在每节课前几分钟,由学生轮流讲述。
③赛诗会,手抄报、口头作文比赛等。学生多数争强好胜,教师只要适当“煽风点火”,就能调动他们的情绪,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
④“开心辞典”、“一站到底”、“汉字拼写大赛”。一些轻松有趣的电视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模拟它们设计语文课,将能使课堂更活跃、学生学习更快乐。如复习文学常识采用“开心辞典”的形式,班级桌椅重新布置,教师出题、学生回答,要过关,可求助,有奖品,同学其乐融融,枯燥的知识掌握变得新颖有趣。
3.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顺应学生心理,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老师应在语文课体现工具性特点的同时,强化语文的人文性,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丰富知识。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覆盖知识面广,教材时间跨度大,上至《诗经》,下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章,文体各种各样,语法世界丰富多彩,造字法妙趣横生……语文珍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财富,老师应将这些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喜欢语文,进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2)服务写作。语文教材中不乏语言美丽篇章句子。如朱白清笔下如诗如画的语言,岑参笔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壮丽雪景……不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巾帼英雄花木兰,《空城计》中的足智多谋的孔明……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积累这些知识,为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服务,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3)人生观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不乏用来进行人生观导向的资源。如利用《期行》进行诚信教育,利用《蟋蟀在时报广场》进行乐于助人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传递正确的人生观知识,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由飞翔的乐园,要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思维创新的乐土,我们就必须下真工夫,下苦工夫。努力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倡导丰富活泼的课堂形式,创造乐学、会学的氛围。“无限风光在语文”,只要我们童心永存、爱心常在,就必将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无尽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