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语言教学之捷径

2016-03-25刘祯辰

考试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品味散文作业

刘祯辰

初中阶段,散文教学是一个难点,在散文教学中语言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刚迈进初中门槛的学生经常在抱怨难学。要怎样引导学生突破这一学习难点呢?有没有一条捷径可走呢?2014年,我参加了初中语文校本作业省级课题的研究,在我所教的七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散文语言的学习落了实处,这一难点得到了突破,学生学习起来变得轻松了。我的基本做法是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唱好课前预习、课堂引导和课后延伸这三部曲,我觉得这是突破散文语言教学难点的一条捷径。

一、精心设计预习作业

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课前如果没有准备,学习就显得非常被动,还会手忙脚乱,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要引导学生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散文时,要真正把语言教学落到实处,预习很重要,在预习环节最重要的是设计好课前预习作业,对农村新生来说,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不能要求他们课前就能鉴赏意韵丰富的语言,注意与小学第三学段相衔接过渡,先从简单的做起,注意作者用了什么样好的词句。比如我在教学《春》这一课时,在预习环节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

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 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___(刺 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_(湿润 朗润)起来了。

这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基础题目,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很容易就能选出填空或作出判断,并不急着让学生说出课文用词或使用修辞的妙处,简单地说是先让他们知道用什么,至于为什么这么用,是放在课堂的讨论交流和老师的点拨环节,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步骤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对初一新生来说更加实实在在,不会让他们望而生畏,而且能够逐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培养提取关键信息和初步甄别判断的能力。在散文语言学习中,做好预习,设计好预习作业,十分重要。

二、巧妙进行课堂引导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叙事还是写人或是绘景状物,都离不开一个“情”字。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可以体悟散文的情感,提高阅读散文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懂得品味散文语言呢?初一新生刚接触初中阶段的散文,这时期的课堂教学找准切入点非常重要,在这一学年的教学中,我在探索中发现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领悟散文语言韵味的合适切入点——应该是巧妙设置课堂思考题,巧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比如我们在教《济南的冬天》时,品味欣赏语言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文中用优美的语言把济南的山水描绘得如诗如画呢?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老师设计的课堂思考题是从修辞、用词、句式或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品味语言,结合具体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放手让学生找词句、分析讨论,那么能不能行得通?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样设计作业自由度虽然较高,但显得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对初三学生可能可以达到预期目的,但对初一学生来说,往往事与愿违。我经过反思,觉得可能是缺少了一个中间环节,也可以说是缺少了一个“跳板”,学生很难到达体会语言妙处的彼岸。应该怎么做呢?我是这样做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通过对比体会妙处。比如要赏析句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我不是直接问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因为学生多数能回答前者,而对于后者却回答不好,我就设计了一个改句“有山有水的济南城,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让同学拿来与原句相比,体会原句运用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经过思考、小组讨论,学生们多数能抓住要领,能够说出“睡着,唤醒”将老城人格化,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形象地表现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等诸如此类的分析。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懂得这样分析,也就够了。方法二,给出范例,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比如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色彩用词用得好,怎样说出它的妙处?就先设计了一个范例“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句话描写山坡上雪颜色白,草色暗黄,像一件花衣裳,写出了下小雪后山坡上黄白相间的色彩之美。然后要求学生从第3段描写山上、山尖、山腰的句子模仿上面句式回答表示色彩词语使用的效果,有了这样的引导作“跳板”,多数学生就依样画葫芦,品味语言这种较为复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灵活做好课后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就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的方式虽然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拓展延伸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是课堂教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有效地拓宽,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真正达到学为我用的目的。散文的语言学习更是要根据实际灵活做好拓展延伸,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的做法是:其一,把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进行立体训练。七年级下册的《石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散文,学过本文,在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写一篇短文,描绘你喜爱的一种花草树木,用上比喻与拟人的手法。这是为了让学生模仿课文,初步运用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绘其形,赞其神,并用上一定的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学过上册的《山中避雨》,设计这样一个题目:有让你非常难忘的歌曲吗?为什么会难忘呢?跟大家说说你的音乐故事吧。设计此题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当堂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其二,架起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七年级学了不少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我发动学生集思广益,用形象有韵味的语言拟写班徽名(最后确定用了催人奋进的“扬帆起航”,)和宿舍名(男生宿舍用了“雅馨居”,女生宿舍用了“摇星阁”,可以说两个宿舍名都有一定的韵味),学生还积极参与了学校征集文化建设主题及校歌的拟写;我意外地发现,在班级的卫生角还贴上了“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温馨提示。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说架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课内课外,激发了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初一学生学习散文语言虽然存在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重视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作业、巧妙进行课堂引导和灵活做好课后延伸活动,走好这条捷径,就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品味散文作业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作业
品味四季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