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地方本科院校课改的一些思考

2016-03-25张宽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办学课程体系

张宽

近一段时间,伴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他们成了公众瞩目的目标。地方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院校的体制改革,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体制改革,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等等。面对这一情势,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名工作人员,应该在这方面做认真的研究以及勇敢的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产物,也正步入一个转型期:(1)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来了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后,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民众化阶段。(2)从单一教育模式向多元教育模式的转型:投资体制多元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元化。即,地方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什么?对此,我们的答案是:在依法办学的前提下,创新是地方本科院校永恒的主题;制度创新永远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地方本科院校必须走突出‘民字的制度创新之路,才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前途无量。”据此,本文拟就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新谈谈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于教学体系创新的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这已经是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管理者的共识。这一者因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转型产物的地方本科院校原本就应当与培育精英的科研型大学有不同层次的办学定位;应当针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办学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特色鲜明的教学体系。二者因为面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传统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的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呈现出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急待改革。

高校的核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对人才要素的界定和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是,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这一新型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应当是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基于这一考虑,学院在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力求根据我院学生的特点,结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尽快与国际接轨。

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以往课程体系的又一明显特点。为了改变这一偏颇,我们设置了技能教育模块,有意识地加大了基本技能课和实践教学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践中还深切感受到,教学体系改革必须(1)充分发挥专家的力量,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2)循序渐进,逐步推进;(3)大胆实践,勇于修正。众所周知,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科学含金量极高的工程。要充分借助具有长期教学经验的专家的专长,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才能准确判定专业课程的科学架构。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充分尊重一线教师的意见,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评估和修订,归根结底还得通过一线教师来完成。此外,对于那些习惯于既有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不愿意为改变课程及其内容而重新备课,增加投入的教师,我们要耐心地说服。为了确保新的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要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又要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不断修订。我们学院的课程体系就先后数易其稿,反复修订,现在方基本定型。

二、教师团队建设问题

据知,如今全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组建模式各式各样,教师质量参差不齐。但一般说来,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都不同程度地享用其他学校的教师资源。这是一个普遍的模式。显而易见,享用其他学校教师资源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其他学校有剩余的教师资源。然而,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急速发展,现在高校师资的一般状况是,师资紧缺。这从当前高校教学评估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可以清楚看出。事实上,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据此,地方本科院校要借助其他学校第一类专业教师是比较容易,也是情理之中的。对于第二类,则少量借助或许还不成太大问题,但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校的教学工作。至于第三类专业教师的兼职,则不仅很难聘请,而且即使能够聘请,也已直接影响其他学校的教学工作。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地方本科院校应当加强、加紧自身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且立足于努力组建自己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这才是长远之计。当然,地方本科院校创办之初,为保证教学质量,仍然应当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坚持自建与共享并举、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

打造一支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队伍作为工作重点,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推动制度创新。在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组建教师队伍不仅要考虑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合理比例,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在招聘教师时,首先应考察他(她)的教学能力。依据上述基本思路,我们通过三种形式来建构学院的教师队伍:一是不拘一格,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刚退休的老教授,组成自己的专任教师队伍。力求使每一门基础课都有自己的专任教师,以基本满足基础课教学的需要。同时,确保每一门专业课程至少有一名教师负责辅导和答疑;二是充分利用了哈尔滨各个大学丰富的教师资源,经严格挑选,聘请一批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形成我们的兼职教师队伍。并聘请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负责学院的专业建设;三是面向与学院开设的学科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员,到学院承担专业课程或开设系列讲座,形成我们的特色教师队伍。

当然,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聘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有效使用、定期培训和严格管理。对此我们也在实践中尝试一些新的举措。

为确保教学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对应的院系教学秘书为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了教学秘书与任课教师一一对应的“包干式”服务制度。各教学秘书全面负责任课教师的教学后勤保障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协助解决、相关手续的办理,期中、期末考务工作的安排以及对授课过程中师生意见的及时收集和反馈等。由此形成一个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培育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优良环境。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办学课程体系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