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路径探析

2016-03-25刘栩静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依法治国

【摘要】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框架和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高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高校法治教育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的现象。高校应不断完善法治教育的内容,拓宽法治教育的途径,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宣传相结合,开创品牌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应用新媒体,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加强理论研究,建设专兼结合的法治教育队伍,发挥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治理念;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自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我国开始了探索法治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升到新的高度,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部署。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高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推进社会法治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法治宣传教育的意义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对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实现依法治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法治教育有力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高校依法治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体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通过依法治校和高校的法治宣传教育,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了解我国法律制度,参与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为依法治国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法治教育促进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的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法律的规范,法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频发,尤其是高智商、高学历人群,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知识缺乏是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法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法治宣传教育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促使学生知法、学法、懂法、守法,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用法律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三)高校法治教育促使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还不能完全规范自身的行为。近年来,频发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高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迫在眉睫。通过法治教育,引导学生用法律审视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法律,当利益受到侵害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高校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实践

——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

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应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打破以往内容浅显、形式单一的局面,探索教育的新形式。当前,一些高校的法治教育多是讲授相关法律专业知识,基本的法治理念、法治意识却涉及较少,内容较为浅显和片面,不利于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思想的塑造和培养。新时期高校法治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郑州轻工业学院为贯彻落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托政法学院开设的法律专业,树立教育目标,根据社会需要培养法学人才,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法治宣传活动,不仅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还使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具备法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传承人。

(一)法治理念教育。高校法治教育顺利开展,首先应建立在培养学生法治理念的基础上。通过法治理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的权威,对我国的法治理念产生认同感、信仰法律,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推动法治社会的形成。法治理念的教育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对我国的法律体系产生认同感,自觉树立和培养自身的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从而为社会法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郑州轻工业学院依托政法学院,着力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学生学法、尊法、守法意识,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宪法日以“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为主题,举行“12.4”法律咨询和“百人签名宣传法”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使广大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知识,对广大学生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和文明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法治意识教育。法治意识的教育是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培养学生具备宪法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自觉用法律审视自我行为的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等。培养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培养学生树立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观念,合理行使合法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当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判断自身行为,用法律法规审视自己行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用法律规范行为,杜绝触犯法律行为。郑州轻工业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开展“普法进万家”宣传实践活动。2015年度,我院法律义务宣传小分队到焦作沁阳市柏乡镇伏背村开展法律宣传实践活动,通过发放宣传页和法律咨询,对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宅基地、拆迁、民主选举、农民工务工维权等几个问题进行简单的法律知识宣传,为村中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起到积极的作用,鼓励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郑州轻工业学院在模拟法庭举行系列模拟庭审活动,2015年度以两名在郑务工的川籍男子,因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和非法运输毒品罪被公安机关逮捕进而送上法庭为蓝本,进行模拟庭审。模拟庭审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知法用法的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法学的同学熟悉庭审程序,进一步掌握法律实务,使大家在实践中增强专业技能和思辨能力,为将来从事法律职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法律知识教育。高校法治教育最终还应落到法律知识教育,不仅让学生具有法治理念、法律意识,还应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会正确使用法律。法律知识教育内容不仅涵盖法学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也包括常用的法律知识,例如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基本大法。法律知识的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同时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有效的用法律指引方向。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于2004年与大沧海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在郑州轻院设立“大沧海”奖学金,资助轻院的法律知识竞赛,该项竞赛有政法学院牵头组织,面向全校学生,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每年5月份举办。目前,“大沧海”杯法律知识竞赛已举办10届,轻院大学生累计超过4000人次参加了知识竞赛,其中专业组190人次获得奖励,非专业组超过200人次获得奖励。“大沧海”杯法律知识竞赛已经成为郑州轻院每年一届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品牌项目,成为郑州轻院开展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了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师生的普遍认可,同时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举行系列讲座,2015年度邀请郑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做毒品预防知识教育报告,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用生动具体的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深入浅出的为同学们揭开了禁毒工作的神秘面纱。此次活动警示同学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自觉抵制毒品,为他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郑州轻工业学院与团市委联合开展了“青春与法治同行”郑州市杰出青年卫士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到了郑州市第九届十佳杰出青年卫士中的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郑州分所主任史增辉和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合成作战队民警仲国庆两位老师。青年卫士们结合他们自己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当代青年的高尚品格和价值追求。

三、高校法治教育的路径

目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法治教育的体系。多数高校仅开展了法律基础的公共课程,较少开展法治宣传活动,非常规的法治教育无法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自觉树立法律意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新时期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应努力探索开创品牌活动,建立长效机制,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宣传相结合,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应用新媒体,依托专业特色,发挥在学校、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理论研究,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一)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宣传相结合,开创品牌活动、建立长效机制。高校应依托相关法律专业,充分发掘专业优势,探索构建高校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发法治教育的系列活动,实现我校法治宣传和教育的常态化,为依法治校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的宣传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具有法治理念和法律意识,同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法治教育,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法律权威,对我国法治理念产生认同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从而自觉的遵守法律。其次,鼓励学生用法律审视和判断自身的行为,使学生能够用法律规则判断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当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知识的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同时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能有效的用法律指引方向。高校应努力开发系列活动,形成教育体系,力求建立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同时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工作管理方法,规范教育流程,以保证法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课程设置,完善高校法治教育课程体系。高校法治课程体系的建设直接影响法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法治教育课程的建设应涵盖理论课程建设和实践课程建设两方面内容。现阶段,多数高校法治理论课程主要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多作为公共课在大一开展,教育内容单一。高校应丰富教育内容,增加课程的数量,内容涵盖法治理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等诸多方面,作为大学基础课程,贯穿大学各个阶段。同时,高校法治实践课程也是法治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方面,在法治教育中增加实践课程,例如模拟庭审、案例教学等,能使教育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印象深刻。

(三)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应用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高校应拓宽宣传渠道,依托媒体的力量,扩大教育的辐射范围,以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凭借自身高效、便捷和交互性强等优势,已发展成为教育的新载体和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平台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展开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平台数据信息量比传统媒介有着明显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的法律资讯。依托新媒体进行高校法治教育,更有利于被教育者参与教育过程,实现互动性,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高校应着力进行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有重点、系统化的建设网络法治教育平台,建立完备的法律信息数据库,拓宽法治教育、法律宣传的渠道,在构建校园网络法治教育平台主阵地的基础上,开发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形成网络化、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渠道,扩大教育的辐射面,提高法治教育的层次和质量,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建立法治教育基地,发挥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高校应不断拓宽工作领域,依托法学专业特色,开展法治宣传等普法活动,形成服务社会的窗口,发挥在学校、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法治教育基地,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稳定的基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保障,为营造有序的法治环境创造条件。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法治宣传教育,在培养法学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务能力的同时,应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坚持在全国法治宣传日开展普法活动,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充分发挥在社会上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五)加强理论研究,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提供理论依据。高校在今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开创品牌活动,同时应加强理论研究,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加强法治理论研究,有利于总结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发挥法律专家学者的作用。开展专题理论研究,结合高校法治宣传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围绕依法治校、加快法治建设、创新教育方法等问题开展法治理论研究。同时,理论研究要有实效性,注重研究成果的运用,认真做好整理、归纳和提炼工作,及时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争取高校法治教育和宣传取得积极的成效。

(六)完善用人制度,建设专兼结合的法治教育队伍。注重发挥法治教育工作者的指引作用,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完善用人制度,通过录用专业法律教师、外聘社会上优秀法律人才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教育队伍。录用法律专业的任课教师,更好的为学生诠释法律条文。同时聘用社会上长期从事法律工作、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讲解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辅导员的法律素养,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管理学生的日常工作,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辅导员的法律素质关系到高校法治化的进程。辅导员应通过培训学习、进修、研究讨论等方式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法律平台引导学生学法用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参考文献

[1]耿兆辉,易崇艳.中国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作者简介

刘栩静,1987年生,女,河南南阳,郑州轻工业学院,450000,硕士。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立良法 谋善治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