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网络热词“撕”

2016-03-25刘柏君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新义热词词义

刘柏君(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小议网络热词“撕”

刘柏君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近两年来,“撕”在网络媒介的催生下成为“文战武斗”的代名词。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撕”的新旧词义、特点,试图阐释其网络热词“撕”的来源以及短期内高频使用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热词;撕;旧词新义

网络热词,顾名思义,即高频出现于网络的热门词汇。有关网络热词的定义,目前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李铁锤(2012)认为:“网络热词是当今社会现实与社会心态的实时直接反映,其生成多依赖于一定的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网络热词本身集中表现了网民对这些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民意趋向。”[1]自去年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开播以来,“撕”字便在娱乐圈频频出现,撕的对象不再仅仅是名牌,且看以下新闻标题:

(1)韩红孙楠被记者“撕”问(山西晚报2014-12-30)

(2)抢高分考生,清华北大“开撕”(南方都市报2015-6-29)

(3)明星“互撕”,如同宫斗剧(广州日报2015-8-1)

(4)如家集团“手撕”去哪儿(一个旅游搜索引擎):未经允许售卖旗下酒店客房(凤凰科技2015-8-28)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撕”即指用手使东西(多为薄片状的)裂开或离开附着处[2](P1231),由此可知,“撕”这个动作会产生两个结果:所撕对象发生破裂或有部分物体从主体脱落,要达到这个效果,所撕对象通常应为易碎、易脱落的物品,或是虽不为易碎、易脱落的物品,但可通过手的力量导致这样的结果。如:

(5)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又嗤嗤撕了几声。(《红楼梦》第31回)

(6)武松坐到日中,那个人又将一个大盒子入来,手里提着一注子酒。将到房中打开看时排下四般果子,一只熟鸡,又有许多蒸卷儿。那人便把熟鸡来撕了,将注子里好酒筛下,请都头吃。(《水浒传》第二十八回)

(7)每天晚上他在上床睡觉以前,总把日历当天的一张撕掉,不象一般人,一夜醒来看见的还是没有撕去“昨日之日”。从这个小节,你能推想他自以为是什么样的人。(钱钟书《猫》)

(8)“手撕鬼子”总算要拜拜了,广电:抗战剧过度娱乐化不得发证(中国新闻网2015-4-9)

前三例中,所撕的对象(扇子、熟鸡、日历)在力的作用下是很容易被撕裂的,而影视作品中的“手撕鬼子”之所以没有受到大众的认可,在于“鬼子”不是手就能“撕死”的。而在前面所列举到的新闻标题中,“撕”的施事者和受事者都是人,或是以人为代表的集团或单位,他们之间并不是靠手的力量使对方发生破裂或脱落。那么这里的“撕”是什么意思?为了使读者看懂,部分新闻报纸给出了解释:

(9)近两年,“撕”在网上火了。它原本指“用手指把东西扯裂”,网上的“撕”一般指打口水战。(京华时报2015-5-7)

(10)当胡彦斌被记者问“之前在另一档节目里和孙楠已经‘撕’(网络热词,意思为拼抢、争斗)过一轮了……”(山西晚报2014-12-30)

(11)由林青霞向一位记者提问,“《偶像来了》你觉得好看么?有什么建议?”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档节目非常有意思,但目前许多综艺节目中嘉宾会开“撕”(闹矛盾)……(贵州都市报2015-8-18)

虽然以上三则新闻都对“撕”进行了备注,但似乎还不足以把网络热词“撕”解释清楚,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网络语料,发现如今网络上不管是“文战”(如吵架、斗嘴)还是“武斗”(如争抢、撕扯)都可以用“撕”这个词来概括,下面将对网络热词“撕”的意义进行详述。

一、旧词新义

纵观现今互联网上的网络热词,旧词赋新义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它们从语言经济的原则出发,在已有的词语的基础上形成新义,即所谓的“旧瓶装新酒”:“在原有词语语义的基础上通过语义引申、修辞手段的运用和语用范围的扩大,使词语在义项、色彩、搭配对象等方面产生新的变化,使词语的语用环境发生扩大或转移。”[3]如地质术语“井喷”本指“油气井在钻进或生产过程中,地下的高压原油、天然气突然大量从井口喷出”[4](P687),通过引申现在有“火爆、热门”之意;又如“山寨”,由指“筑有栅栏等防御工事的山庄”等义成为“盗版”的代名词。网络热词“撕”出现新义也是在原有的音形义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以上例句的对比,可以清楚看到“撕”是指发生在人与物之间具有损害性的行为,如撕书、撕纸、撕钱和撕发票,也有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其损害性多为期望发生的,《红楼梦》中多次用到,如(来自北大语料库):

(12)贾母笑道:“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13)麝月笑道:“你们两个又闹鬼了。何不和二奶奶说了,就到袭人那边睡去,由着你们说一夜,我们也不管。”宝玉摆手道:“不用言语。”袭人恨道:“小蹄子,你又嚼舌根,看我明儿撕了你!”

而网络热词“撕”主要指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借助一定的网络媒介进行的一系列因矛盾、竞争等引起的相互对阵、比拼的“文斗”行为,或是因一方指责、评论另一方所引起的唇枪舌剑之斗,简单说来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网络上和影视剧作品里“语言文字之斗”。如:

(14)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的国际足联主席大选,普拉蒂尼公开支持另外一名候选人阿里王子,但当他本人成为候选人后,曾经的盟友已将他视为竞争者,并直接“开撕”。(中国新闻网2015-7-31)

(15)如果是娱乐圈的明星“互撕”也许我们还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吸引了眼球,说不定还因此上了娱乐版的头条,可是如果两家高校“互撕”,未免让人大跌眼镜。(每日商报2015-7-1)

(16)电影《小时代》成就了“撕”这个网络热词,电影中的“时代姐妹花”们为了情感、事业、自尊、金钱将“姐妹互撕大戏”演绎出一次次高潮,又在下一秒相拥说着“我爱你”。(羊城晚报2015-7-23)

为了更加直观地区别“撕”的新旧词义,下面列表进行对比:

对比词施事 受事 方式工具 受损对象目的 行为时间撕︵旧︶人具体的用手通常无必要工具通常为受事者,有时施事者也会受损为使所撕对象发生破裂或脱落其过程通常具有瞬间性,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撕︵新︶人抽象的运用语言、文字须借助一定的工具受事者一般不会有身体上的害伤为了赢得面子或荣誉往往会有好几个回合

二、网络热词“撕”的特点

(一)状中结构为主。当“撕”作旧义讲时,常跟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搭配,形成动宾、联合、动补结构,如,动宾结构:撕药膏、撕布(零购布帛)和撕票;联合结构:撕扯、撕咬和撕打;动补结构:撕碎、撕毁和撕掉。而网络热词“撕”,多以状中结构的形式出现,偶尔也会带宾语,如:

(17)大约四年前,因炮轰大S婆婆张兰,王公子初露头角。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嘴撕”过的明星一排排,姜文、爱戴、杨幂、范冰冰……(株洲晚报2015-8-20)

(18)前段时间陶喆和杨子晴出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为了挽救形象,陶喆在记者会上制作PPT“手撕”杨子晴。(浙中新报2015-8-21)

(19)撕完范冰冰又撕黄子韬,金星炮轰其无才无德耍大牌(中国青年网2015-8-20)

(二)语义指向由行动向语言文字转移。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三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5],“撕”由用手对物品或他人实施(可能的)损害性行为演变为用嘴进行“文斗”,属语义转移,语义指向由行动转向了语言文字,比如前面提到的“相撕”“互撕”“对撕”“手撕”“嘴撕”等,无论施事者与受事者怎么“撕”,他们所“撕”的并不是对方这个人,“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把对方撕碎,而是通过语言或文字上的“你来我往”为自己赢得面子与荣誉。

(三)“撕”的对象抽象化。通过收集大量语料发现,“撕”作旧义讲时,常跟具体事物相搭配,如撕心裂肺、手撕鸡、撕包装、撕裂伤口、撕个布条……而作新义讲时,“撕”的对象通常是某个人、某个集团或单位,但并不是像抗日神剧中所写的“手撕鬼子”那样将对方撕裂,“相撕”受损的是对方的名誉、精神和心情等,因而从某种程度来说,与其搭配的是面子、名声等比较抽象的词汇。

三、来源与接受之因

(一)来源。笔者目前暂未找到网络热词“撕”的确切来源,通过查阅大量网络资料,推测其形成之因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由“撕打”发展而来,撕打的过程往往是行为和语言交锋的过程,从“撕打”到“撕”发生了语义演变。第二,从口语“撕破脸”演变而来。撕破脸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用手将脸撕破,引申为“不顾情面、公开争吵”,通常指双方因矛盾、妒忌等产生的公开对立行为。从网络热词“撕”出现的语言环境来看,发生在明星、集团、单位以及个人等身上的“撕”战都是为了赢得胜利,以保全自己的面子和荣誉,在“撕”的过程中难免会不顾自己的身份、地位与对方公开发生语言文字上的斗争,也就是所谓的撕破脸。第三,由网络流行语“撕逼”发展而成。“撕逼”是一个流行于网络中的詈骂词,其起源于百度贴吧中对台湾女歌手蔡依林的恶搞,百度百科将“撕逼”解释为“网络热词,原意指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现在也可用来形容双方互相攻击揭短”。可由此推测网络热词“撕”是由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如吵架、斗嘴、对骂)扩大到泛指一切语言文字的对阵。

(二)接受之因。在网络语言喷涌的时代,一个新词新语想要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接受不仅须符合语言规范,还要有强大的生命力。网络热词“撕”的生命力在于:在感情色彩上避免了詈骂词“撕逼”的恶俗性,它更倾向于表达一种戏谑意味,委婉含蓄地揭示了“撕”的双方不顾情面公开对立,使该词的可接受性更强。同时该词遵循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借“撕”这个动作把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文字斗争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更加生动形象。此外,该词火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顺从了广大网民们求新求异的心理。

四、结语

在网络媒介的推动下,网络热词“撕”出现的场合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能否以其新义进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为“撕”的又一个义项还有待考察。该词尚不够正式,且其过程与结果不易操控,“撕”得好就会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一样,成为能言善辩的美谈;“撕”得不好就会出现相互抨击、恶意诋毁和互揭老底等行为。此外,其词义及语义指向还会出现哪些新变化尚不可知。

参考文献:

[1]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张海燕.新时期旧词新义现象刍[J].汉字文化,2008 (6).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C].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王占峰]

作者简介:刘柏君(1991-),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及应用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5-10-02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6)2-0078-03

猜你喜欢

新义热词词义
热词
热词
热词
热词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旧裙新义
从异解看成语新义的形成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字意与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