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2016-03-25吴二刚安立军
吴二刚,李 硕,安立军,魏 华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吴二刚1,李硕1,安立军1,魏华2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067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大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任务。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当前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形势下,增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对策和建议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截止2014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伴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意识不断增强。然而,随着经济调整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速度趋于平稳,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举措,以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1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定义、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1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定义与现状
所谓企业技术创新,是指由于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活动全过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是指企业在外在压力和内在激励两方面的作用下,产生创新的欲望和要求,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系列条件。其中,企业对技术创新所获得直接经济利润的需求属于物质动力,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对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力的追求则属于精神动力。
就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现状而言,相较于前些年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探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我国净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第二产业的各个行业领域普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经济已步入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放缓倒逼产业调整升级,而产业调整升级最主要的驱动力就在于提升行业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力。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具规模,大众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各种行业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然而,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市场经济成长孕育时间较短,与国际主要市场经济体相比,无论是市场经济规则,还是行业企业的发展阶段都存在很大差异与差距。具体来讲,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由政府主导,相关规则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增强行业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这方面能够得到加强,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活力将进一步被激发与释放;另一方面,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较短,经验不足,多数行业企业仍处于初创和成长期,尤其对占据较大比例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由于规模和财力的限制,不得不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谋得生存与短期经济收益的获得上。这使得原本就处于产业链条中低端的这类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明显不足,也就更难从自身长远发展与国家经济升级转型整体战略角度去重视科技创新。
1.2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受到多方面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尤以外部因素为主[1-3]。
1.2.1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等多个方面的需求日益提升,当现有的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时,就需要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下,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优秀成果,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服务。
1.2.2技术发展
技术发展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量。企业如果仅有市场需求,而没有技术保障,一旦被竞争对手在技术上超越,企业的市场地位就会受到冲击。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新用途、新功能的产品日益增多,当科学技术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劳动消耗的减少降低了产品成本,从而进一步倒逼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及时吸收并利用先进科研成果,谋取更多利益。
1.2.3行业竞争
行业竞争与技术创新互相促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产品和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一方面,市场竞争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使得整个行业向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竞争关系。
1.2.4宏观政策
宏观政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经济发展战略。然而,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不可避免存在风险。市场竞争在促进企业创新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诱导企业为了获得更高利润而冒创新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通过多种政策手段,作用于市场和企业,为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以上四项是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主要影响的外部因素。除此之外,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还受到诸如企业文化、企业自身实力与资源投入水平、企业研发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和水平等多方面内部因素的影响。
2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今天,如何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国务院于2015年6月16日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级政府寻找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加快科技创新的最优路径指明了方向。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在宏观层面做好政策顶层设计与正确引导,微观层面确保政策落地与取得成效。另一方面,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在分析当前我国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本文认为,可参考如下对策和建议。
2.1建设更加开放、透明、公平与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构成中,中小型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因发展阶段与管理体制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然而,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经济转型升级速度的加快,市场活力将进一步得到激发与释放,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必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充当更为重要的力量。我国产业升级与调整的关键是需要更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中,这是我们的不二选择。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努力营造一个更为开放、透明、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进而激发科技创新企业的创新热情。
2.2深化工商行政管理制度改革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各级政府的持续关注与支持,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调整升级的需要,更是各级政府建设市场经济的职责所在。政府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简化工商行政审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与放宽新注册创新性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三照合一”等注册登记改革,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服务;减少科技创新企业经营成本与经营负担,尤其是对于初创于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降低准入门槛,破除不合理的行业准入限制。
2.3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利用与开放共享
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利用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讲显得尤为重要,业已成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利用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环,企业的科技创新都将举步维艰;其次,通过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与科技创新成本,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各级政府应依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与经济调节功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市场开放合作科技创新机制。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与行业企业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资源,搭建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利用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引导科技创新设施、设备与人才等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合作开发、稀缺科技创新资源高效利用。
2.4加强科技创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强调,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关键是要通过万众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一方面,要努力营造企业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人人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在法律与制度的框架内,进一步明确与切实落实知识产权保护。这要求各级政府要成为企业科技创新领域的知识产权服务者与捍卫者。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加快建立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2.5优化财政与税收政策
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各个行业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仅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降低科技创新企业的准入门槛,减少科技创新企业的负担,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更需要打出“组合拳”。政府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关注与支持必须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在财政与税收政策领域。政府要进一步落实扶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与财政支持政策;结合地区和行业实际,切实落实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与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与模式,通过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开展创新券补助政策试点、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配套政策等一系列财政支持与扶植措施,助力企业科技创新[4-6]。
2.6将政府采购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合理对接
政府是组织市场的重要主体,尤其是随着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的逐年增加,人民群众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采购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应探索把政府采购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有效路径,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积极探索完善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强对采购单位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督促采购单位改进采购计划编制和项目预留管理,增强政策对企业发展的支持效果。加大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公共服务实际需求,探索试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
2.7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
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形态资源的持续注入与跟进,其中既需要科技创新企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也需要各种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源的扶植与参与。当前我国正面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且产品附加值低、国内消费与出口增速放缓、短期内很多企业经营较为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科技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各种资源持续投入的过程,不仅需要企业与人员的热情与努力,更需要有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具体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中央政府应在现有制度安排与资本市场框架下,为科技创新企业搭建更完善、更有吸引力的融资平台体系。
2)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制度设计层面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理顺融资渠道,切实帮助科技创新企业降低融资门槛与融资成本,为区域内科技创新企业与社会资本对接牵线搭桥。
3)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新融资模式,探索通过技术入股、资产互换、战略联盟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在开放合作经营中实现合作互补、互利共赢。
3结语
企业科技创新事关企业自身长远可持续发展,也事关我国产业调整升级,更事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企业应有远大理想与社会历史责任担当,以科技创新为己任。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竞争优势与经营优势,进而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
参考文献:
[1]安立军,宋汉珍,姚九成,等.R&D经费投入与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相关关系实证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03-105.
[2]官建成,张西武.政府中介机构及补贴政策对技术创新扩散速度的影响一技术政策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8):6-12.
[3]柴丽俊.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5.
[4]祁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2.
[5]赵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
[6]刘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Reinforcing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etus
WU Er-gang1, LI Shuo1, AN Li-jun1, WEI Hua2
(1.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 067000, Hebei, China)
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strategy mission to strengthen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some customiz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better improve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mpetus under current society background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etus;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46(2016)01-0076-04
作者简介:吴二刚(1978-),男,陕西咸阳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办公室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研究和高校行政管理及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5-05-07
基金项目:2015年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一般课题(市场导向下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分析及对策研究):2015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