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呼唤审美教育

2016-03-25胡彩玲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高台734300

学周刊 2016年28期
关键词:美育现状语文

胡彩玲(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高台734300)



语文教学呼唤审美教育

胡彩玲
(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高台734300)

摘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往往都忽视了审美教育,造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审美教育,开展审美教育,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美育;现状;方法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感叹语文越来越难教,越教越没味,而且不约而同地都把原因归结于高考这根指挥棒,认为是高考束缚了语文教学。“戴着镣铐跳舞”这一形象的说法就道出了很多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无奈。但真的是这样吗?冷静下来仔细分析,我觉得更多的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多方面的,我在这里想谈的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审美教育的问题。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

过去,我们在培养学生时,经常会谈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是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发现语文课程中的美感素材,并在教师的分析下受到美的感染,从而使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培养。而且,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落脚点和初衷就在于此。

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从有《语文教学大纲》以来,我们国家一直都很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这从不同时期的《语文教学大纲》中都能看出来。比如,1986年版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对“教学目的”的说明中提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感受美、体会美、鉴赏美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而2002年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虽然比以前有较大的变动,但它仍然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3年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同样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些阐述无疑都在表明语文教学中应该实施审美教育,并应把审美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语文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比较熟悉。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考试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教师对许多课文中表现出的美并没有真正去深入领会,也没有引导学生去欣赏课文传达出的意境美,只是对其中的语言点加以强化训练。所以在教学实际中也就不能很好地去实施审美教育。

改版后的语文教材最大的一个进步是文学性大大增强。选入教材的文章多为历代或现当代的名篇,大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面对如此丰富优美的教学文本,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具备审美的眼光,应用审美的意识来实施审美的教育,从而通过师生共同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但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现实中沉重的考试压力,我们很多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定为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初中的教学目标是冲刺中考,进入各地高中的所谓奥班、特尖班等。高中的教学目标是决胜高考,考上重点大学。于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一篇篇经典美文常被教师讲解为字、词、句的分析;语、修、逻、文的解剖,以及段落、层次的划分和作者抒发的感情的归纳。而蕴含其中的丰富的意境美却被白白地流失、浪费。例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有的教师就只停留在对诗句的解说、对柳宗元思想品格的分析,而没有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独特意境美,以及在这一意境之中的凝聚着浓郁象征意蕴的“蓑笠翁”形象。又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这篇本来有着丰富的审美内蕴的美文教成了单薄的散文,将教学过程分解为结构层次的划分、段意的概括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中心思想的归纳等等。

四、语文教学中美学教育的方法

(一)认真阅读文章,理解美

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其语言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先让学生大声诵读文章,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和语感等方面体会到语言文学本身所具有独特韵味,从而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促进他们加深理解后能够合理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此外,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某些巧妙的文字、独特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画面,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而产生对自然美、风光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中的“直”字和“圆”字,落日是圆的学生很容易思考和想象,可是“直”却是很难思考的,因为只要有风,烟就不会直,可是缺了这个“直”字却又很难体现出大漠中的寂寥荒漠的凄凉景象,更难体会作者的心境,看似“荒诞”却又缺其不可。正如《红楼梦》中第四十八回所说:“‘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算是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此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更重要的是做学生的“一字师”,教会学生去理解、思考、精雕细琢,以领会深意。

(二)进入文章情境,体会美

我们都读过许多蕴含美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总是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作材料,把所要表达的事物活灵活现的呈现给读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比如放一段和课文有关的音乐、视频或自设情景),把学生引入到课文创设的情境中,深刻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进行审美想象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表达的意境美和内涵。

(三)通过对比分析,鉴赏美

美与丑总是通过相互对比才能显现出来。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对比感知美丑,达到鉴赏美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美、歌颂美、赞扬美,并让学生细心揣摩生活中各种美的源泉,对美好的事物大加颂扬,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丑恶现象加以鞭挞。这样就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培养出能发现美、歌颂美、赞扬美的一代新人。而且,学生就能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的初衷和落脚点就在于此。

参考文献:

[1]卢祥.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17).

[2]王小霞.探析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考试周刊,2014(36).

[责任编辑张翼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1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074

猜你喜欢

美育现状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