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手拉壶该怎么创新

2016-03-25蔡柱贤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潮州中华文化画作

蔡柱贤

潮州手拉壶该怎么创新

蔡柱贤

手拉壶《春晓壶》蔡柱贤

手拉壶在潮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魁宝。有人将手拉壶称为“潮州陶瓷一奇葩”,这样的形容一点也不足为过。从清代中期开始,潮州的手拉壶便独具一格,在民间广泛生产,普遍应用,并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其中蕴含了很多中华文化和潮州文化。到了现代,潮州手拉壶也不失活力,这主要归功于手拉壶的创新,从造型上、从理念上、从文化价值上的不断创新。

那么,潮州手拉壶究竟该怎么创新呢?我大概有以下两种观点。

其一是外观、造型上的创新。这一方面的创新,主要依靠手拉壶工艺大师的创新思维,对现代元素的吸收,对奇思幻想的包容和吸纳。对于现代工艺界的一些文化创新元素,制壶者要广泛涉猎,从阅读中吸取其中的精华,借鉴它们的创新要素,将这些创新元素融入到手拉壶的制作中,从造型上体现出来。

例如,在前些时间的潮州市博物馆开幕的手拉壶艺术展上,展出了一个九壶连垒造型的潮州手拉壶,这组手拉壶就很好地体现了外观、造型上的创新。九个壶一个又一个垒起来,每个壶都紧紧地扣在一起。有人将其形容为:“密似壶盖,固若一体。”而且,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九个茶壶分开以后,又都是独立的茶壶,每个茶壶的造型也是相当精致。既可以垒在一起,又可以分开,而当它们垒在一起时,壶与壶之间的缝连头发丝都插不进。这样的造型艺术,就将现代创新元素很好地融入到壶的造型里面去了。

那么,九壶连垒这个创新元素是怎样的创新元素呢?事实上,在工艺界,我们是很容易找到这样的灵感的。例如,最传统的塔,就是这样的造型,当塔的传统造型来到了现代,这种造型就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现代手工艺的创新操作上。另外,分开与连接,环环相扣,这样的创新手法,也是在很多工艺美术作品中可以借鉴得到的。例如,在很多画作上,整体与局部就经常得到应用。一幅大的、连绵不绝的画作,往往需要多个小画作来拼接,小画作除了构成大画作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外,当它们独立出来时,也可以自成一格,形成各具特色的小作品。这样的创作理念,分开与连接的创作手法,与手拉壶九壶连垒是一脉相承的。

其二是文化底蕴、文化内涵上的创新。手拉壶的传承,就是一种中华文化与潮州文化的传承,而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潮州文化也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在手拉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除了单一的壶文化之外,还可以融入更多的中华文化和潮州文化。

说到中华文化在手拉壶上的体现,最典型的就是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一系列手拉壶作品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魁宝,将这些元素融入手拉壶,就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十二生肖的造型也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出来,既有动态的呈现,也有静态的表达,多种手法,表现各异,体现的就是创新。当然,中华文化不局限于此,深入挖掘的话,还有很多可以融入手拉壶中。

而说到潮州文化在手拉壶上的体现,那就是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作品了。事实上,手拉壶就是为茶而生,潮州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手拉壶上也是深刻非凡。茶叶的元素,及可以通过造型呈现在壶身上,也可以通过篆刻的文字雕刻在壶体上,一首潮州方言的小诗,讲述的是潮州茶文化的精髓,雕琢于手拉壶上,那这种文化,体现的就是三方面的了,一是潮州方言的文化、二是潮州工夫茶的文化,三是手拉壶的文化。手工艺作品,如果能在文化上得到升华,那它就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猜你喜欢

潮州中华文化画作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学生画作欣赏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