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陶瓷艺术文人画的视觉典故

2016-03-2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4期
关键词:视觉艺术文人画典故

黄 彪

浅论陶瓷艺术文人画的视觉典故

黄 彪

在发掘长沙窑窑火文化时,笔者无意中触碰了中国写意画起源这一重大而敏感的话题,初时、我并不相信1000多年前铜官佚名的“窑上人”几幅简笔绘画可以撬动写意画起源这块大石,当我查阅《中国绘画史》有关资料之后,对明末清初说法产生了疑问,悉知近半个世纪中、在文博界的努力下,经科学考古发掘、发现了长沙窑许多简笔彩绘,内容涉及:抽象纹样、花草纹样、山水纹样、动物纹样、人物纹样等五大方面,这表明:铜官“窑上人”写意绘画并非偶尔零散单挑随意而作,而是成块、成片、成系统,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故,笔者将其作为话题提出,以求其正。

中国;写意画;起源

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迅速,陶瓷艺术家以不同方式探索着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与语言形式,努力从传统绘画中寻找自我的定义,以不同的艺术视野和多元的艺术追求,在当代陶瓷艺术中呈现出独特思考。

可以说,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向绘画发展,始见于唐代长沙窑,历经千百年逐渐成熟。它以泥胎代替纸绢作为文字和绘画的载体,赋予了陶瓷器物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使其器具从实用功能上升到醉心的文化层面。这种器物与艺术的结合无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画文学典故人们谈之甚多,使用典故的历史很长,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就是以曹植《洛神赋》为基础的作品。唐宋以来,绘画中的典故使用更加频繁,而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典故运用则罕有言及。陶瓷绘画是否存在着类似文学的典故运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元代的青花五彩作品《鬼谷下山》的故事。不了解图中隐含的典故,就无法读懂这件作品,典故在画中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是关键作用。典故与陶瓷器物共冶一炉,并为后世开创了一个文人画瓷绘的艺术时代。

黄彪个人简历:黄彪: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1967年生,湖南醴陵人。字醉翁,号黄佗。自幼习画,师从陈扬龙。湖南醴陵陶瓷艺徒班毕业。后进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中国传统文人画在陶瓷领域的传承,探索和创作。

文人画重学问,重书卷气。“典故”的广泛运用,成为文人画发展的重要现象。文人画运用典故极大地丰富了它的表现领域,“视觉典故”主要指视觉艺术中使用的典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视觉艺术中使用典故,如文学典故、历史典故、文化传说典故等,是以图像来呈现。二是视觉艺术中主题的运用,如“渔父”,“待渡”为一种绘画主题,这类典故为视觉艺术之创造,是文人画追求的特别“思致”。

在这方面,元代青花瓷人物绘画主题已初现端倪,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来装饰器物,隐含了广阔的历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绘画之精妙,形象之生动,体态之传神,功底之深厚,深得世人追捧。人物图案以典故居多,有“三顾茅庐”“萧何月下追韩信”“高士访友”“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庭院仕女”“西游记”“西厢记”等。其画面并非简单、孤立的图案,而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深刻的内涵,人物画均在器物中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当时文人画的思想与精神寄托。

自元代以后,晚清至民国初期中国陶瓷艺术达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峰,有一段光辉四射的文人派瓷绘历史。这段历史中的人或者作品,无论是开宗立派的大师王少维、金品卿、程门,还是众多著名的大家如民国初年的“珠山八友”,都是以画入瓷,把瓷胎当作画纸作画题字,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水墨画无异,是文人画绘瓷的先驱。他们的人物画、山水画多画历史故事,那些历史典故,绘制到陶瓷上,成为后人喜爱的作品。他们选择的历史故事,有些是历史上的名人,如东方朔、陶渊明、王羲之、苏轼,有些是绝代佳人、风尘女子,对于这些典故,或近或远,或为重大历史事件,或为寻常逸事,典故都赋予陶瓷绘画特别的色彩。

典故,在一定程度上有经典的意味,绘画中的典故使用有这个特点。艺术家使用典故,就如同打开历史的相册,把玩研味,以获取经验、知识和智慧的启发。绘画,它具有强烈的当下呈现特征,悠远的故事一时间活灵灵的在眼前展开,过往与当下形成对比,引起共鸣,是生命真实的呈现。

陶瓷艺术中文人画的“视觉典故”使用,历经元、明、清发展至当代,其发展轨迹,已经给我们展现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它是一份丰富的艺术遗产,有待我们去传承、研究和创作。

猜你喜欢

视觉艺术文人画典故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