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术的“当代扭曲”
2016-03-25杨力张德春
杨力 张德春
试论武术的“当代扭曲”
杨力 张德春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武术由古代“致命的技击”转型成当代包含了“竞技”,“养生”,“商业”,“教育“等发展模式的复合体。然而,由于某些发展模式的原因,武术在当代的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重点在武术的竞技化与商业化两大发展方向上,通过分析两个“失真”与“断层”的发展现状,发现构成武术“当代扭曲”的逻辑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见解,供各位从事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武术;失真;断层;当代扭曲
s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产物,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在古代,武术不管是“人兽相搏”还是“人与人相搏”,不管是“军事冲突”还是“江湖恩怨”,武术对于当时社会的价值都体现在“技击”,“生存”等特质之上。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变迁,武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逐渐从一项单一的格斗技能转向到多元化发展的途径之中。不得不肯定,武术想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有其独特的价值之所在,而多元化发展能够为武术的价值体现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在武术多元化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武术在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武术所带有的通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某些特性正在逐渐消亡。保持武术事业的高速发展,同时又保护武术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这样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我们探索的。
1.商业化对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影响
1.1 影视行业对武术的夸张化造成了当代武术的“传播失真”
影视剧,是传播武术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影视剧对武术的雕刻和描绘,可以使更多观众了解武术,甚至爱上武术,80年代一部《少林寺》的播出在全国掀起了一股“习武热”。【1】这无疑对武术的推广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电影公司对票房收入追求,许多功夫电影都将武术刻画的过于夸张化。通过使用特技镜头,后期电脑合成等手段,使现代武侠电影里面的处处充斥着“虚拟感”。“飞檐走壁”,“刀枪不入”的镜头比比皆是,一拳能将人打出几十米开外,一跃便能上数米高的房顶,这无疑拉大了与真实的武术之间的距离。部分影视剧由于剧情需要甚至运用错误的历史作为影片线索进行拍摄,误导了观众对历史真相的认识。如《太极张三丰》的播出使人们认为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武当派张三丰,全然不知其创始人是陈家沟陈王廷。由此可见,武术影视作品中的中国武术几乎能胜任任何事,而它唯一做不到的是展示中国武术的真实面目,【2】这样对武术的过于夸张化只能使观众对武术感到越来越神秘与疏远,使观众与正真的武术之间产生了无法逾越的隔阂。
1.2 “唯利”式培训机构造成武术的“传承失真”
在商品化的当代社会,一切都变得“物质化”的特点,武术也不例外。【3】各大武术培训机构为了博人眼球,做出的广告词都令人瞠目结舌,笔者就在网上看到过某健身气功培训班的广告词:得易经之真传,修炼30日可身轻如燕,飞檐走壁,再练百日便可驾鹤成仙。《拳击与格斗》主编贾春天称“全年有四个武馆想在我们杂志上打广告,都是要教授降龙十八掌,还有一个武馆科目标着黯然销魂掌,我们没敢接。”【4】而这一类武术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着教学师资,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的不完善。导致了家长不愿意将子女送入其中进行培训,在怕其费用高昂的同时更害怕耽误了孩子的前程。由此可见,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某一部分唯利是图的商家当成了牟取利益的手段,本应该借用这个平台来传承发扬真正的中国武术,却为了缩小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船沉”中国武术,阻碍了武术传承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武术的“传承失真”。
2.竞技化对武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影响
2.1 “打练分离”使当代武术与传统武术之间出现技术断层
众所周知,“技击”是武术的核心价值体现,传统武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分化出了套路与对抗,但是这种套路与对抗是统一融合在“技击”这一核心价值中的,就是所谓的“打练结合”。然而,随着武术的竞技化,套路与对抗之间的分离越来越大,许多武术套路运动员为了追求创新难度,导致套路动作的技击含义越来越少,偏离了技击这个核心【5】。而散打也一样,为了追求快速击倒对手,获得胜利,脱离了传统武术的套路训练,大量使用与西方拳击,摔跤等项目相似的训练方法。两者的结合使得现代武术在套路与散打之间的分化越来越严重,这样的“打练分离”与传统武术的“打练结合”产生了技术断层。使得现代武术从“技击”的核心价值上失去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性,成为了西方竞技思想下的驱壳。
2.2 “入奥思想”使当代武术在“表象”与“内在”之间出现文化断层
武术发展到了今天,成为了一项由“运动”,“艺术”,“养生”等多种特质组合在一起的文化复合体。同时,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然而,随着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大力入侵与“入奥思想”的风行,武术这一文化复合体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偏向于其“表象”部分。就拿武术套路为例,由于武术需要推向国际化就必须符合西方人的口味,因此,近年来武术套路的动作发展都在不停的追求着高,难,美,新。从第一个旋子转体720度的出现到今天的“三个720”独霸武术赛场,武术的技巧性与难度性越来越大,八运会之前甚至出现过违反运动人体科学“左旋风脚720度接右旋风脚720度接马步”【6】这样的“黑暗技术”。武术套路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变得越来越像体操和舞蹈。而由于这样的动作基于西方竞技体育思维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无法找到其与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致使当代武术“表象”与“内在”无法融会贯通。
回过头来,武术入奥的目的何在?就是想借助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大舞台来向全世界推广武术,在世界范围内传承并发扬武术,使全世界通过武术这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与哲学理念。武术的文化性渗透在其包含的多种特质之中,并不是单一的武术套路或散打就能代表武术,为了打开奥运会的大门,武术“削足适履”,想用西方化的展演形式表达东方文化。在大量抛弃与异化的同时,武术与其承载的文化特征距离越拉越大,以至于武术的“本土风味”被削弱的不堪入目,导致了其“表象”与“内在”的文化断层。
3.“当代扭曲”的构成
“当代扭曲”并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如图1所示,所谓武术的“当代扭曲”并不是单一的“失真”或者是“断层”所造成的,而是多个“失真”与“断层”在武术的当代发展历程中不停的发生着“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相互促进,最后形成了对武术盲目加工的“错误手段”,以至于武术在当代的发展越来越“狭义”。作为一个包含了多种特质的文化复合体,武术本应“多面开花”,现在却由于这种“错误手段”而“单一结果”,这种“异化的果实”,在“错误手段”的不断加工下逐渐迈向“有缺陷的成熟”,同时又作为“错误手段”的材料促使其不断向着错误的方向对自身进行加工,最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即武术的“当代扭曲”。它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从未停息。
图1 “当代扭曲”示意图
4.总结与建议
4.1 总结
人类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总是会为了迎合自身的需求创造出许多事物,而每一种事物对处于某一时间段的社会来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之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形态的不断变迁,事物对于社会的价值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这时事物本身应该适当调整其存在形态以适应社会需求,体现出对于社会的独特价值。然而,每一件事物都有其根源之所在。事物本身在调整形态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其根源,那么事物必然会脱离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向畸形的发展路线。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越来越被当成是一种充满“目的性”的手段。在“目标利益”的驱使下,武术的发展距离自己的根源越来越远,越来越偏离其本质。在不断进行的“当代扭曲”中,武术终将无法找到自我,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驱壳。
4.2 建议
4.2.1 各个击破:切断“当代扭曲”的循环链
正如电影《悲惨世界》中提到的:“重大错误和粗绳子一样,由许多细微的部分组成,细分看都没什么,但许多小错误合在一起便会形成大错误。”武术在发展中之所以产生“当代扭曲”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其发展的各个细微环节中出现偏差,最后综合形成了“当代扭曲”,要想改善武术的“当代扭曲”必须追根朔源改善其每一个细节部分,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在商业化所带来的两个“失真”问题上,各个相关部门可以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包含“管理”,“审核”,“监督”等多种功能的机构,加强规范武术的传播与传承。在竞技化所带来的两个“断层”上,不可否认的是,竞技武术有着“敲门砖”的特殊功能。但在竞技武术的开展中,可以根据运动员特点,适当增加传统技法所占比重,避免竞技武术被“高,难,新,美”所独裁,找到竞技与传统之间的平衡点,缓解当代武术两个的“断层”。
通过综合对两个“失真”与两个“断层的改善,进而改善武术在当代发展的“错误手段”并对“异化果实”进行“矫正培养”。打造出武术在当代发展的良性循环。
4.2.2 返璞归真:挖掘传统,保证根源
具上世纪30年代的一项调查,中国大江南北,黄河内外,传统拳种套路有两千多种。到上世纪80年代,全国挖掘出的拳种套路只有280中,其中一半以上只是有明目而无传人会练,真正有相当数量传承人群的拳中仅几十种,消亡之快,可见一斑。【7】传统武术是当代武术的根源,如果传统武术消亡殆尽,那么当代武术必将失去其发展的方向。现如今,竞技武术在当代武术的发展中独当一面,人们在追求竞技武术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对传统武术的忽视与冷漠。同时对传统武术的普及力度以及重视程度不够会大大加快传统武术消亡的速度。因此,国家应加大力度挖掘并保护濒临失传的拳种,并通过电视节目,杂志,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等途径向群众普及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武术,扩大传统武术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群众加入传统武术的习练与传承行列中来,确保当代武术发展的根源所在。
[1]罗亮.浅析传媒对武术运动的发展影响[J].科技资讯,2007(10).
[2]王岗,张玲玲.武术产业化的问题与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42
[3]陆小黑,王岗.“精神“的消解:当代武术亟须正视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9):36
[4]王鹏.虚拟江湖: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J].VISTA看天下,2010(10):72
[5]龙行年,旺安金.我国竞技武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6):61
[6]李龙.深层断层与视域融合:中国传统武术进入现代视域的文化阐释[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87
[7]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35
10.16730 /j.cnki.61-1019/g8.2016.10.036
杨力(1992-),男,汉族,四川遂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