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纸艺,精彩无限

2016-03-25王晓娇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

【摘要】纸材是生活中显而易得的材料,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表现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一种安全、便捷的艺术创作材料。为此,笔者于儿童创意纸艺教学的探索,通过让学生感悟纸材、技法探索、佳作赏析、学以致用等方面的纸艺实践创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的眼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关键词】创意纸艺 纸材感悟 技法探索 佳作赏析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3-02

纸是生活中显而易得的材料,其种类很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成为很多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载体。而最近几年,很多手工艺爱好者,也开始痴迷于纸艺术的创作,拓展了更广泛的纸艺创作空间。儿童创意“纸艺”,则是指巧妙地利用学生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不同材质、色泽、肌理的纸材料包括旧挂历纸、色卡纸、瓦愣纸、皱纹纸、海绵纸、包装纸、废弃的纸盒、纸杯、纸盘等进行融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平面或立体造型,在艺术想象的驱使下,焕发出无限的艺术魅力,使纸艺更具有艺术的韵味。同时它是集剪、折、撕、扎、刻、卷、编、镂、挖、粘、贴、画等工艺造型手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扬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会用简单的材料来美化生活,认识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通过纸艺活动教学可使儿童手的动作得到协调和发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目测能力,更有科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对脑细胞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鉴于纸艺教学的可操作性和能有效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笔者开始尝试探索儿童创意纸艺教学,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初步获得了成果。下面就有关创意纸艺谈几点做法。

一、感悟纸材,触发创作灵感

在大部分学生认知过程里,纸无非是卡纸、铅画纸、彩色纸、皱纸、包装箱的瓦楞纸等材料。其实,纸艺的材料五花八门,不同的纸材又有着不同的触感、质感和肌理感。《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1]。因此,只有清楚认识并了解纸张的这些特性,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进行艺术创作。为此,在纸艺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纸张及了解其特有的质感、肌理感等。当学生熟悉纸材的特点后,教师怎样去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呢?

首先,教师要发动学生在课余用他们的慧眼寻找、收集周围各种所能发现的纸材。一般来说,学生都会找来了各种颜色、不同质感的包装纸、糖果纸、拎袋纸等。然后通过在课堂上举办“纸材展览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找到的各种纸材,鼓励学生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来了解这些纸材的基本质感,让学生从中发现、感受其特殊的美感。比如:像薄纱一样质感的鲜花包装纸轻盈、柔软;镂空的蕾丝般质感的餐巾纸温柔、婉约;衬在书页中半透明质感的硫酸纸隐约、朦胧;散发着金属光泽的糖果纸低调、奢华……接着教师展示利用这些纸材制作的作品,让学生对照实物和各类纸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纸材和作品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纸材与艺术品之间的共通点,感悟到如何利用不同纸材的色彩、肌理感等进行创作的巧妙之处。孩子们看着这些纸材在艺术家的手中,一会儿变身成少女的连衣裙、一会儿变身成一个漂亮的相框、一会儿又变成一个灯罩等等,如此,多样的纸质艺术品,让学生在直观中感叹艺术家巧妙的创意。此时,教师可乘机激发学生想象、讨论,从这些纸材中还能联想到什么?孩子们开始大胆想象,这个说透明的硫酸纸可以做窗户,那个说镂空的餐巾纸还可以用来做帽子、桌布、窗帘……孩子们的创作灵感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了,更培养了孩子们善于发现的眼光和喜欢收集各种纸材的习惯。

二、技法探索,激发创作思维

纸艺制作的技法很多,如刻、揉、卷、撕、编、搓、贴等。而不同的技法能让纸材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纸艺创作除了要掌握这些基本的制作技法,更要学会合理、灵活地运用技法。为此,教学中我会先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纸艺制作技法,如通过教师示范用剪、折、贴的方式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的造型;用揉、搓的方式将彩色皱纸变成有质感的绳子;把纸捣烂,做成纸浆可以塑成各种立体造型……然后让学生看作品实例,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述说的步骤,一步步当堂示范制作,遇到学生说得不完整或不恰当的,则给予补充或更正。最后通过让学生尝试模仿练习,进一步达到掌握、巩固这些基本纸艺技法的目的。但是,纸艺创作中的技法并不是单一的或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多种技法的综合应用才能使其变化出丰富多样的形态。而针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独创有很大难度,但是完全的模仿也会削弱孩子的创造意识,使之成为“加工厂”。为了突破这个创作瓶颈,教师可尝试让学生在借鉴其他工艺品制作的基础上,如何利用纸的特性进行再创造。通过“试一试,变一变”让学生制作的纸艺作品大变样,学生在打破固有思维,大胆尝试用多种技法进行表现和创造。

三、佳作赏析,提升创作品位

孩子们的作品虽然童趣十足,但是难免略显稚嫩、粗糙。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作品的品位,成为纸艺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可以从网络、相关书籍中搜索许多创意纸艺优秀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其色彩搭配、灵感来源、创意特色等。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各色彩纸练习色彩搭配,通过课堂游戏“找关系”,指导学生在一大堆彩纸中发现红和橙、蓝和紫等是“亲戚关系”,它们的颜色很类似,搭配在一起柔和协调;黄和蓝、橙和紫等是“陌生关系”,它们之间颜色反差大,搭配在一起对比强烈;而黑、白、灰几乎能和任何颜色搭配出不错的效果。通过比一比,让学生感受到一幅作品中若使用太多的同类色,作品会显得沉闷而毫无生机;而太多的对比色则会显得杂乱无章,让欣赏者视觉疲劳。作品的色彩关系可以说是给人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于是学生慢慢养成了在每次创作中都会率先选择纸张的色彩,会考虑作品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和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作品中呈现的色彩搭配就会越来越有品位了。

模仿很容易,原创很难,有品位的原创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教师可通过佳作欣赏,让学生找寻找作品设计中的灵感来源,如让学生感受艺术家将剪纸艺术运用于纸吊灯的设计;脸谱艺术应用于贺卡的设计……在大师们作品的启发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其实很多民族艺术元素等都可以作为纸艺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是孩子们也开始尝试探索纸艺作品的设计感,如孩子们将木雕门的元素应用于贺卡的设计制作中,剪纸风格被应用于拼贴画中。

四、学以致用,拓展展示空间

现代美术教学更注重实用性,《美术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让学生能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②在纸艺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用传统纸艺来反映现代生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能力。比如把学生的纸艺作品同教室美化、校园活动、家庭装饰等结合起来,这样也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胆创造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对于学生的优秀纸艺作品,教师应及时收藏,让这些作品留到新学期时,将它们作为教室环境布置的素材。平面的纸艺作品,通过墙面展示的方式,立体纸艺作品,则通过橱窗展示的形式来美化装扮教室。当孩子们看到展示的同学作品会感觉到特别的亲切,而作者也因此自信满满的。

学校活动中,教师也可充分利用学生们的纸艺作品。如:在鄞州区非物质文化现场展示活动中,孩子们用纸艺作品做成立体装置,装扮我校的展示摊位。这些作品成为现场展示活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摄影师们纷纷驻足拍摄,更为展示活动增色不少,我校也因此在现场活动中获奖。

当然,还有更多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带回家用来装扮自己的家或者房间。例如精心制作的衍纸画作品经过装裱就是一幅绝美的装饰画,挂在房间、客厅,温馨而有情调,特别是引来亲戚朋友的啧啧称赞,让家长也因此引以为傲。

五、变废为宝,培养环保意识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废弃纸张、纸盒等,其中也不乏一些造型漂亮、材质特殊、包装精美的材料,这样丢弃掉也难免觉得可惜。能否将这些丢弃的材料进行再利用呢?为此教师开始着力于发掘这些废品中的艺术魅力,并运用一定的装饰手法将它变成一个新的作品。如:将废弃的茶叶盒外部贴上双面胶,然后用各色毛线进行缠绕装饰,最后整体修整,很快一个漂亮的笔筒就诞生了。那些废弃的卫生纸筒经过组合、黏贴、装饰则变身成精致的相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变废为宝的能力,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环保时装节,以班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纸装秀”的设计、制作、展示活动。通常每班会先确定好时装秀的展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用合适的纸材进行设计,确定设计稿以后,学生们则分工寻找材料进行制作。瞧,科幻主题的服装展示中,学生们利用各种纸盒变身成的机器人铠甲威武而神气,用镭射纸做成的新型武器未来感十足;民族主题的服装展示中,学生们用鲜花包装纸做成的各式纱裙轻盈飘逸,用皱纸做成各色装饰纸花鲜艳靓丽……学生在设计、制作、展示中既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交流,更让纸艺学习成为有趣愉悦的过程。而潜移默化中,也养成了孩子们变废为宝的匠心和环保意识。

六、欣赏评述,凸显审美眼光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提高美术欣赏能力。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和理解。③为此学校会定期举办“巧手大比拼”学生作品展览,展示优秀的学生纸艺作品,通过活动让学生们自主投票评选“我最喜欢的作品”,并写出喜欢的理由。根据学生投票结果,还要在选票中评出最具“慧眼奖”。学生们在赏赏、评评的活动中学会了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表现特色。逐步提高了他们的视觉感受能力,并掌握了运用一定的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更形成了孩子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了他们独有的审美眼光。如:有些孩子喜欢夸张有创意的纸艺作品;有些孩子却对蕴含中国民族特色的纸艺作品情有独钟。他们都能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评述一大推喜欢的理由,凸显个人特有的审美眼光。慢慢地发现孩子们的作品越来越有特色,评判的眼光也越来越精准、犀利。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纸艺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成功和欢乐,更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与魅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P.7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P.10

[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P.10

作者简介:王晓娇,女 (1976—) 浙江宁波鄞州区人,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任美术教师,一级教师,从事儿童美术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
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思想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培养研究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巧创措施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收效
初中生物教学的新体会
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以致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