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兵刘双
2016-03-25刘奇林
文/盛 勇 梅 俊 刘奇林
好兵刘双
文/盛勇梅俊刘奇林
老兵刘双,年龄三十六,军龄十又五,陆军军官学院教练勤务团远火营驾驶员,四级军士长。刘双瘦小精干,站在远火炮车高大的车轮旁,比车轮高不了多少,笑起来一脸褶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更“成熟”些。
问起为啥参军,这个来自河北邯郸的汉子嘿嘿一笑:“老爷们不当兵,总觉得这辈子缺点啥。”
不当兵,究竟缺了啥?当了兵,又多了啥?刘双说不上来,但他一直在努力做点啥。
特批“列装”的迷彩自行车
别看刘双个头不高,可一坐进驾驶室,操弄起远程火箭炮的炮车、装填车、运输车这些个“大块头”,动作干脆利落,身形中透着一股凛凛之气。训练场上,那10米长的重型车辆,操纵起来竟如轿车般灵便。
刘双的远火车在全军可能也是独一个。因为车头上还外挂了一件“编外装备”——自行车,还是迷彩的。这是怎么回事?
远火装备是一套系统,教学训练一拉动就是大大小小7辆车,就这还不是全套。可学院教练勤务保障分队编制有限,远火营能开远火装备车辆的司机,就刘双一个。
装备仓库到训练场有1公里的路程,说远不算远,可要是刘双把车开过去再走回来,这7趟就是7公里,走起来时间可不短。
怎么办?刘双想了个办法。正好远火车头有挂架,可以挂辆自行车。自行车是他从垃圾堆捡回来的,买个轮胎换上、修一修,还能骑。于是刘双就骑着它穿行于训练场和装备仓库。
可过了没多久,团长施桂就在训练场把他喊住了:“刘双,你把个破自行车挂在车头,像什么话?”刘双挠挠头,不好看却也没办法啊!
正好两天后,学院列装了一批部队换装坦克,正在喷涂迷彩。刘双看到一拍大腿,有了!他拿起喷枪,10来分钟,破旧自行车,穿上了迷彩装。刘双把迷彩自行车推给团长看,团长乐了:“批准‘列装’!”
这迷彩自行车,刘双一骑就是6年。一天14公里,一年200多个训练日就是2800公里,6年就是1.6万多公里。
刘双最津津乐道的是,包括把装备启动准备时间算在内,他能10分钟拉动一辆车,全部7辆车1小时10分钟即可到位。为了赶在8点上课前把所有车辆调度到位,刘双每天都是提前起床整完内务,就骑上自行车往装备仓库赶,早饭都是让战友带到训练场吃。
12月的天,黑得早,下午训练结束,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在昏暗的光线里,把10米长的远火车倒进库里,可是个技术活。
只见刘双开车进装备仓库大院后,只打了一把方向,8个轮子的“大块头”就像顺着轨道似的稳稳地对正了车库大门。借着车库的灯光,刘双目光专注地轮番观察左右后视镜,车辆徐徐后退。
在车尾与大门齐平时,刘双还要打开车门,探出身子查看车身与库门相对位置。将近3米宽的车头倒入库门时,左右后视镜与库门立柱相距不多不少刚好15厘米!
捡破烂的军士长
连队的小仓库里,存放着刘双的两件“宝贝”,一件是竹片扎成的夹子,一件是蛇皮袋。没有训练任务的时候,刘双就会拿上这两件“宝贝”在营区里“巡视”。
干啥?捡破烂。一个肩膀上挂着四级军士长衔的老兵,在垃圾堆里挑挑拣拣,套句时髦话,“违和感”太强了。
有人觉得他奇怪,有人觉得他丢老兵的脸,还有人认为他是想钱想疯了,还调侃他说:“刘双,你捡了这么多年,发财了吧?”刘双笑答:“发财了,准备买房呢!已经捡了1个平方了。”
刘双捡破烂还真“发财”了,但可不是用来买房。
2008年汶川地震,中央号召全体党员交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干部每人基数是1000元,刘双交了1100元。有人说他出风头,士官那么点工资交这么多干啥?
刘双没搭腔,跟指导员说:“这是捡废品攒的钱,数字代表咱一心一意跟党走。”后来,中组部发了一张鲜红的特殊党费交纳证明,刘双一直压在衣箱底下收藏着。
平日里,连队的灯坏了,水龙头不灵了,刘双都会悄悄买来材料修好。以前驾驶小车的时候,轮胎充个气、补个胎,钱少不好开发票,他都用捡废品的钱补上了。
有一次,看见连队战士皮鞋脏,他说了两句,有个新兵回了他一嘴:“没鞋油!”第二天,每个班的桌上都多了两管鞋油。连长要把钱补给刘双,刘双呵呵一笑:“这钱是用大家喝完的饮料瓶换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
新兵一算,一个饮料瓶1毛钱,一管鞋油5块钱,就是50个瓶子,那20管鞋油就是1000个瓶子。不知他捡了多久,攒了多久!
后来,连里每个战士的皮鞋总是锃亮,军容风纪检查,连队总是全团第一。
一个士兵的辩证法
要问刘双有什么爱好?三件事——听广播、看军报、看新闻联播。用刘双的话说:“这是生活‘必需品’,不听不看就像没吃饭!”
周末休息时,刘双拿张军报泡杯茶,搬个马扎靠墙根,晒着太阳细细读,这是他难得的休闲时光。训练日出车早,有时听不上广播,他回来还要听重播。
指导员有意考考刘双的理论水平,一次连队理论教育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点名请刘双谈谈看法。指导员本以为他能把这12个词说出来就不错了,不成想,刘双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还重点联系本职谈了对个人层面的看法。
不能说语惊四座,但是“编外指导员”的称号,却在连队流传开了。战友们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看不清的事情,总会想先找刘双问问看。
关于勤俭节约的教育,每年新兵下连都要请刘双谈一谈。刘双不拿稿子,能从雷锋的袜子,讲到毛主席的“两个务必”,中间不带打一点磕绊。
最近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在深度推进,一些战友对进退去留产生了疑惑。有个士官就找到刘双谈谈心。
刘双动情地说:“咱们农村娃,能穿军装、转士官,是组织的关心和栽培。军队改革了,待遇肯定越来越好,如果需要留咱就留,于公是为国尽忠,于私也是不错的出路;如果不需要留咱就走,于公是为国分忧,于私未必不是另一个机遇。你有啥好愁呢?听组织的,准没错!”
当兵以来,刘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参军15年,刘双先后换过4个岗位。每到一个新岗位,他都铆足了劲干。有人劝他,这么老换岗位对个人发展不好,你就不会向领导提提条件?刘双很坦然:“换岗位是组织需要,领导把咱放在急需岗位上,怎么好意思提条件。”
2009年学院远火装备成套列装,原来外送培训的驾驶员基本都退伍了,急需驾驶员。领导找到当时开小车的刘双,准备让他转岗开远火车。刘双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打着背包住到了车库,在老驾驶骨干的指点下,从熟悉装备,到开车上路,刘双只用了半个月。
有人说他傻,开小车又轻松又舒服,远火车不好开,上千万的装备责任还重。刘双可不这么想:“远火是新型作战力量,能把咱放在这个岗位上,是领导的器重,于公必须完成好任务,于私岗位重要才有发展。”
“于公……于私……”是刘双分析问题时常用的句式。小我和大我、个人和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这个老兵的脑子里格外清晰。
“我有‘强迫症’”
团里火工品库的路灯是定时熄灭,但夏天天亮得早,刘双出车起得也早,他总是一起床就去把灯关掉。
每回路过传达室,看到战友的信件包裹、公务员来不及取的报纸,他总是会捎回去,给战友们送到班里。
出车前,先检查车况。一上车,刘双第一件事就是系好安全带,要是副驾驶有人,他一定要等人把安全带系上才动车。开起来先踩两脚刹车,每个步骤绝不含糊。
尽管每天起得很早,但他的内务卫生永远都利利索索,一床洗得发白的军被叠得有棱有角,新兵看了都觉得惭愧……
最初,不少人认为刘双这是作秀。可一年、两年、十五年过去了,刘双每天精确得像上了发条的时钟,按部就班、不急不慢。“应该”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因为觉得“应该”,所以并不觉得难坚持。
时间一长,团里上上下下没有人不佩服他,觉得这个老兵境界真高。
可刘双总是自己调侃说:“不是什么境界高,我有‘强迫症’,看到水龙头没拧紧,看到该关的灯没关,心里就过不去。”
在驾驶班工作的时候,由于车场的洗车台离水龙头较远,战友们洗车擦车的时候,爬上洗车台就懒得下来关了。每次战友洗车水哗哗淌,刘双看了心疼,硬是自己买来水管、三通和水泥,把水龙头改造到洗车台旁了。
在训练要求上,刘双的标准严苛得让人觉得有些不近人情。远火炮车和装弹车在训练时必须对正,如果对不正会影响装填。刘双为了练对正,愣是拿尺子卡着练。最后竟做到了两车对正,左右误差不超过2厘米。
负责远火教学的刘建军副教授,提到刘双总是赞不绝口:“这个老兵不简单,真是把车开到极致了!”
刘双有一个小木箱,里面放着当年他当采购员时的所有单据,快10年了,单据都泛黄了,为了留底备查,他一直没有扔。当时每年经他手的经费有200多万,笔笔清楚,经得起检查。
在团政委盛勇眼里,刘双是个坚持走正道的人,只要他认为正确的事,就会义无反顾坚持做下去;他认为不对的事,也会毫不犹豫地去纠正。
正因为心底无私坦荡,所以战友们被他批评教育了,也从来不会记仇,反而特别入脑入心。
在陆军军官学院教练勤务团,提起老兵刘双没有人不竖大拇指。连长周晓锋说到老兵刘双,只有一句话:“好兵!绝对是好兵!”★
责任编辑:曹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