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霜霉病防治技术探讨
2016-03-24陈文胜谢传锋林建鑫吴伟标
陈文胜++谢传锋++林建鑫++吴伟标
南瓜霜霉病是南瓜危害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病叶焦枯、死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50%。为切实做好南瓜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 南瓜霜霉病的为害症状
霜霉病是南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俗称“跑马干”,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黄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黄褐色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有灰黑色霉层。此病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重时,病斑连成片,使叶片变黄干枯、易破碎,病田植株一片枯黄,似火烧状。
2 南瓜霜霉病的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nspora cubensis侵染所致。病菌以在土壤或病株残体上的孢子囊及潜伏在种子内的菌丝体越冬或越夏。以孢子囊随风雨进行传播,从寄主叶片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以后随气流和雨水进行多次再侵染。
3 南瓜霜霉病的侵染循环
该病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可随季风或雨水从南向北传播;也可从保护地传播到露地,再由露地传回保护地,形成周年发病。
4 南瓜霜霉病的发病条件
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适宜发病温度为10-30℃,最适为15-20℃,相对湿度90%以上容易发生流行。叶面有水滴或水膜的时间达2-6小时,病原菌极易侵染叶片,形成病斑。当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80%左有,持续6-24小时,则该病开始发生蔓延。春季多雨、多雾、多露,阴雨天和晴天交替出现时,且温度上升到20-25℃,发病早而重,可迅速发生流行。棚室内昼夜温差大,湿度高,夜间易结露水;或种植过密、缺乏肥料、浇水偏多、通风不良时,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5 南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霜霉病通过气流传播,发展迅速,易流行。应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地膜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并提高地温。进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空气湿度过高和叶片表面结露,预防病害发生。确需喷药时,喷药必须及时、周到和均匀,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根据历年发病时间,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搞好预测,一般在发病前7天左右即开始喷药保护,发现中心病株结合摘除病叶并喷药重点防治。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
5.1 选用抗病品种 实践证明,利用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减轻霜霉病的为害。
5.2 栽培措施防病 种植南瓜地要选地势高燥,通风透光,排水性能好的土质肥沃的沙壤地块,进行深沟高畦栽培,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在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后严禁大水漫灌,并注意排除田间积水,及时整枝打杈,保持株间通风良好。
5.3 营养防治 对长势较差的瓜秧,可进行根外追肥,喷施叶肥如喷施宝、叶面宝、光合肥、抗旱剂、增产菌,也可施用0.15kg尿素+0.5kg红糖或白糖兑水50L,早上喷于叶面和叶背,每5天1次,均可增强植株抗病性。
5.4 加强温湿度管理 日出后棚温控制在25-30℃,通风使相对湿度降到600-70%,做到温湿度双限制,抑制发病,同时利于南瓜光合作用;下午温度降至20-25℃,相对湿度降到70%左右,实现单湿度抑制病害,温度利于光合物质的输送和转化。
5.5 高温闷棚 利用南瓜和病原菌对高温忍耐性的不同来抑制病菌发育或杀死病菌,具体方法是:在发病初期,选择晴天中午将保护地关闭,使棚内南瓜生长点附近的温度上升到45℃但不超过47℃,维持2-3小时,然后逐步通风降温。闷棚处理时要求土壤含水量高,棚内湿度高,避免灼伤南瓜生长点。
5.6 化学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7天内及时防治,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药剂喷雾,或选用64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乙磷·锰锌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或72%霜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叮湿性粉剂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等药剂喷雾,注意交替使用。保护地栽培还可667㎡使用45%百菌清烟熏剂200-250g或5%百菌清粉尘剂lkg进行烟熏或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