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宁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6-03-24丁大俊谈开龙

现代园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对策建议现状

丁大俊++谈开龙

摘要: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林业以短养长,增加农民收入的有益举措;是平原农区林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林下空间进行套养种植,可实现林农互补、共生和双赢。

关键词:林下经济;现状;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绿色江苏”和“绿色盐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阜宁县林业发展成效显著。据统计,截止2014年,全县森林资源总量达35733.33hm2,其中成片林面积26800h㎡,活立木蓄积量196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25.2%,列盐城市首位。但在林业效益,特别是杨树与农作物比较效益日益下降的新形势下,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阜宁县审时度势,及时提出“资源共享、立体配置、优势互补、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理念,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显著成绩。

1 阜宁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 因势利导、政策驱动,激发林下经济发展新热情

2009年,阜宁县作为江苏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0个试点县之一,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部分群众在承包经营的林地中自发开展林下养殖,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发展林间养殖重要意义的宣传,使广大干群充分认识到,发展林间养殖是实现以短养长,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编制林下种养技术规程和相关技术手册,开展观摩、交流、技术培训等系列活动,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同时,及时出台了阜政发[2009]38号文件,对新发展一个连片百亩以上、饲养万只以上林间养禽基地的,每667㎡补助投资者400元,每百亩奖励相关镇村5000元。部分镇区还从财政中拿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林间养禽基地的水、电、路等方面的配套扶持,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当年全县林间养殖面积达0.67h㎡以上的有1200多户,3.33h㎡以上的530多户,6.67h㎡以上的16户,33.33h㎡以上的5户,县财政兑现奖补资金90余万元。截止2014年,全县已发展林下经济4533.33h㎡,占可利用林地1万h㎡的45.3%,每667㎡林地平均增收1500元,农民人均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超百元。

1.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通过招商引资、大户引导、村组联合等形式,有目的的培植典型,加以推广。在不同的林地上,中幼林地实行围栏放养,轮围、轮放、适量饲喂。郁闭林地,实行禽类幼雏期集中饲养,个体达2009以上时,进入围网,轮流放养,增加天然饲养的摄入量。在不同的区域上,沿荡地区由于地势低洼,采取复合养殖。如东沟镇裴桥村彬彬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利用33.33h㎡荡滩林地,实行水禽、特种水产品立体养殖模式。废黄河地区的羊寨、芦蒲镇,由于地势高亢,林地规模较大,进行林下大规模草鸡养殖。苏北灌溉总渠沿线,由于水面宽阔,实行林中养鸡、水中养鹅等混养模式。在经营方式上。一是扶持当地大户带头饲养。如东沟的裴桥禽场、旺达禽场;羊寨的王山宝红禽场;芦蒲的马集禽场、罗码禽场、双码禽场等。二是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大规模基地。如林生源生态养殖场、左范少数民族养殖场、羊寨的外口禽场等,都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而兴办的。三是村组农户联合饲养。如三灶镇东湾村,因群众无资金投入,缺乏规模效应。该村则制定村规民约,凡自愿到林地实施养禽的,村无偿提供林地资源、鸡棚、围网及饲养技术,实行连户饲养,达到规模后,同样享受县镇出台的激励政策。

1.3 注重实效,强化服务,解决林下经济发展新难题

为真正使“死林地”变为“活宝盆”,阜宁县针对林间养殖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群众想发展,但缺资金、缺技术,养殖规模小、经济效益差以及市场化程度低、难销售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调查研究,重抓“五改、五解决”。即:(1)一改高门槛为低门槛。将原来集中连片达百亩以上才实行奖补,改为3.33h㎡和2h㎡就实行奖补,解决中等以上收入的农户就能发展林下经济的难题。(2)_改种养户自己筹资为多渠道扶持。对想发展又缺资金的农户,村组可承担小额贷款,赊欠饲料、雏鸡,降低林地租金等,解决群众缺乏流动资金的难题。(3)三改干部动员群众干为干部带头出示范。不少村组干部为了发展林下经济,积极主动,带头发展林下养殖,变说给群众干,为做给群众看,解决群众怕政策变,怕资金奖励难兑现的问题。(4)四改单干经营为合作社经营。先后成立了“东南飞”、“立友”、“翔羽”、“生源”等林下禽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20多个,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十农户模式,实施品牌销售,解决群众规模小、销售难、效益低的难题。五改经营农户(企业)聘请专家为技术人员服务上门。组织畜牧、农业、林业一条线技术人员驻镇包村,定点登门进行技术指导,提供市场信息,解决群众信息不畅,缺乏技术的难题。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阜宁县林下经济的发展虽然初露端倪,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模效益、品牌效应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亟需加强

随着林下经济产业的不断拓展,优质低价、易产难销现象显现,品牌效应、“滚雪球”效能发挥不足,仅靠林业部门形式上的指导推进难以起到实效,急需归口一个综合部门加以管理运行。

2.2 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仍需优化

虽然县镇两级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但终究是杯水车薪,广大农民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2.3 市场体系不全、营销网络有待健全

虽然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一定进展,但还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类型偏同、结构松散等问题,与林下经济的发展没有有效联结、组织化程度不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4 林地流转难度较大、规模经营较难形成

由于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认识差距,极易形成“想发展的没地,有地的缺乏认识、资金或技术不想发展”的现象,加大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加上部分林地栽植不规则,不宜设施种养,使林地经营难以成片,规模效应难以显现。

3 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成立综合协调组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树立抓林业就是抓经济,就是抓财源,就是抓实现小康的理念。依照“适宜、适度、适用、适当”的发展模式,把发展林下经济发展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县有样板、镇有基地、户有项目的点面结合,三级联动的发展格局。

3.2 加大资金扶持,因地制宜制定扶持政策

(1)改资金投入方式。把激励政策变成“事后奖励”为“事前扶持”,加大前期投入力度,解决起步难的问题。(2)改资金扶持方向。重点向各类农业龙头企业、规模生产基地倾斜,提高财政资金投入效应和扶持效果。(3)改“一刀切”、“一个模版”的激励政策。要因地区差别、不同林相、不同项目、不同规模等分类制定激励措施。(4)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作,切出部分专项资金,积极施行林地、林木抵押贷款制度,探索联户联保运作方式,切实解决资金难筹集的问题。

3.3 完善营销网络,畅通销售渠道

一要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突出扶持培育农产品营销大户,着力规范发展各类农产品种养协会,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分区域筹建专业批发市场,切实解决“易产难卖问题”。二要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以县农业综合网站为依托,搭建覆盖全县的农业信息网络,重点加强林下经济信息网点建设,确保每镇都有一个信息服务网网点,逐步向村级延伸。三要强化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实施品牌战略,集中统一申报品牌,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4 强化服务指导,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体系,实行分区包干、定员定点、跟踪考核,切实为企业、示范户和广大农户提供无空隙服务。二是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密切联系,加强林下种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科技及适用技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完善造林规化,按照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有目的地设计造林模式,为林下经济拓展打好基础。四是强化林权制度改革,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基础上,探索做好林地流转工作,全力推进林下经济的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对策建议现状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