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研究

2016-03-24谢庆华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谢庆华

【摘要】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采取适合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所谓探究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其实质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体验学习情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会出现诸多问题。如怎样进行探究,如何组织和实施课堂策略,如何进行分组才能促使学生全员参与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数学教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2-084-010

一、更新教育观念,创设探究环境

要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能力,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环境。通过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探究才有切实的意义。进而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师的神坛上走下来,敢于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教师仅作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能力的培养者。认真选择探究材料,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自主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学”成为课堂的重心,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认真研究教材,选择合适内容

只有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达到探究目的。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以此为依据,精选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富有挑战性,并能促进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数学材料作为探究内容。当然,这些数学材料的选取必须以新课标为蓝本,选择对学科教学具有核心价值和基础地位的规律性知识和概念。这些知识是学科知识的主干,掌握了这些知识,有利于形成和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以数学概念、定理等基本知识作为探究内容,就要求教师对整个教材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知识的关键点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成为探究式教学的素材。数学定理、公式是前人经过长期探索的结果。但先人的时代离我们非常久远,学生们难以理解其探索过程。教师把这些公式、定理作为探究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更可以了解研究者背后的数学思想,对学习数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创设问题情境,把握“问题点”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课”使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新课改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情境中思考并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对有价值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分析问题并提出问题。面对这些探究材料,也许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一定有价值,但这是一个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渐进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学生提问、思考的相互碰撞中,一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探究材料,通过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归纳,最后解决问题,能使知识得到升华,思维能力得到拓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中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问题1:著名数学家高斯10岁时,老师曾给他出过一首题:1+2+3+……+100=?你知道当时高斯是怎么计算的吗?

问题2:1+2+3+……+n=?

在探究过程中,许多学生无疑会问:n是偶数还是奇数。但是,问题一定要讨论n的奇偶性吗?难道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引导学生从问题1感悟问题的实质:大小搭配,以求平衡

设(1)Sn=1+2+3+……+n,又有(2)Sn=n+(n-1)+(n-2)+……+1

(1)+(2),可得2Sn=(n+1)+(n+1)+(n+1)+(n+1)+(n+1),得Sn=n(n+1)/2

通过不断改变探究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提升思维的质量。

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要求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在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可能发展到的认知水平之间设计问题的梯度,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新问题的形成。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情境的探索,不断产生新问题;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在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再进一步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探究问题变式,培育探究精神

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变式在教学中往往会起到桥梁作用,学生在追求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变化问题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质量,增强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时敢于联想分析并予以解决的意识。

五、利用概念图留白,延伸探究内容

“留白”就是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进行高中数学中的概念教学时,有意识地对教学内容留有空白,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上进行探究,让学生主动、深入地探究学习内容,不但可以把学生引入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更能促使学生探究教学内容,起到培养探究精神,促进数学知识转化的目的。如在学习“集合与函数概念”时,首先要求学生把该章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其次,教师可以展示留有空白的概念图。在师生共同探讨有关集合的一系列问题时,引导学生对留白处应填入什么内容进行探究,促使学生认识如何构建正确的概念图,如何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种留白延伸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巩固学生的探究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