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
2016-03-24薛健
人民周刊 2016年6期
薛健
我国历来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但存在忽视法治教育的倾向,这直接导致一些青少年法治意识淡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不强。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国民教育体系开设相应课程,家长要为青少年树立良好榜样,通过身边小事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用自身懂法、守法的思想和行动潜移默化地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的种子。学校要把法治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增强师资力量,针对青少年特点开设课程,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平台,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营造树立法治意识的良好氛围。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营造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法治氛围。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应充分发挥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在方式方法上,充分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深化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加深对法治的体认。充分发挥课外、校外、户外教育的作用,依托红领巾学校、少年先锋团校、少年先锋岗、社会大课堂等平台,通过开展主题鲜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青少年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上升为法治精神。
二是灌输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大力推进法治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又充分调动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坚守法治信念、善用法治方法。发挥好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及社团等青少年组织的作用,通过举办升国旗仪式、宪法日活动、成人仪式等,引导青少年树立国家意识、宪法意识,培养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