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的故事 新中国早期国产自卫手枪
2016-03-24陈培琦
陈培琦
自卫手枪作为轻武器中的小个子,在一国(地区)兵器工业中并不怎么受关注,战争年代基本没什么研制价值,和平时期也没有太多需求。大多数国家对这类武器的要求都是“够用就可以”,不过话说回来,大多数有点兵工生产能力的国家(地区)还是研制和生产了自卫手枪的。而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红色兵工的先驱者们也制造了一些型号的自卫手枪,写下了一段如今已经被逐渐遗忘的军工记忆……
日军占领时期生产的杉浦式将官手枪,请注意枪身上的“杉浦式”字样
来自东瀛的异类——仿杉浦式将官手枪
说起二战中的日军手枪,大家一定很容易想到诸如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也就是“王八盒子”,及其衍生型南部小型自动手枪即“南部婴孩”,或者还能想起十分丑陋的九四式手枪。这些日军手枪的共同点就是造型看上去比较“非主流”,且使用8毫米南部手枪弹。不过,当时日本也曾经设计和生产过一些外形比较“正常”的手枪,产量和装备数量都比较少,每个型号大约只有几千支,于是存世的也不多。其中,有些使用8毫米南部手枪弹,但大多数使用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例如滨田式小型手枪和在中国占领区生产的杉浦式将官手枪。
日军占领东北和华北地区后,关东军和华北驻屯军也计划用掠获来的中国工厂和生产设备为他们生产武器装备。关东军先后在沈阳生产了友坂三十八年式步枪(“三八大盖”)、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和南部十四年式手枪(也被称为“北支十九年式手枪”),甚至还研制了涡轮型火箭式反坦克武器(有资料称其为“北支四年式试作型火箭筒”)。而华北日军也不甘寂寞,一个为日本工作的朝鲜人在当时的北平郊区开设了一家名为“杉浦铁工场”的军械工厂,为日军修理枪械和掷弹筒等轻武器。而杉浦铁工场还打算生产属于自己的轻武器,其中之一就是杉浦式将官手枪。
有资料显示,杉浦式将官手枪在设计时参考了从美军获得的柯尔特M1903式手枪(有枪口衬帽的早期型号)。与原品M1903相比,杉浦式将官手枪的内部结构更加简单,取消了握把保险,改为一个更为简单的手动保险,加工工艺也比柯尔特M1903要粗糙些,但总算可以接受。由于外形小巧,又有“将官手枪”的名号,似乎显示出这是一支作为中高级军官佩枪而研制的自卫手枪。除了7.65毫米版本外,杉浦铁工场还开发了缩小版的6.35毫米杉浦式袖珍手枪,这也是二战中日军拥有的极少数型号的袖珍手枪之一。
有资料称,杉浦式将官手枪在日占期间生产了约3000支,而在北平和平解放后,解放军接管了杉浦铁工场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及原材料后,又生产了超过3000支的仿杉浦式7.65毫米手枪,至于在国民党控制北平时期的情况目前无迹可寻。北平解放后生产的仿杉浦式手枪大多是利用日据时期遗留的零部件组装而成,有部分手枪可能是用当时遗留的半成品毛坯加工制造而成,套筒和枪身上依旧保留了当时的枪号,但不再有“杉浦式”的字样,并且在套筒上增加了一个五角星徽记。当时,各解放区都在进行土地改革和建立基层党政机关,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公安人员和地方军政干部都需要自卫武器,于是可以生产出武器成品的零部件和半成品毛坯自然要物尽其用,但也仅此而已。仿杉浦式7.65毫米手枪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就已不再生产,可以说是新中国国产自卫手枪的前传之一。
红色勃朗宁——八一手枪
勃朗宁1900是目前已知型号的世界上第一支套筒式自动手枪,也是勃朗宁进入FN公司后设计的第一款小型自动手枪,一经推出就风靡欧美。该枪为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发射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采用7发弹匣供弹,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厚度较薄、方便携带。当时中国也大量进口并加以仿造,广泛地被军警宪特、达官显贵、地主资本家富商、黑帮分子乃至地痞流氓买来“防身”。国内仿制的勃朗宁M1900在材料和加工工艺上与原型都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江南制造局、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尚好,更多作坊式的小型乃至地下加工厂的产品则是粗制滥造。其中有一些“山寨货”的勃朗宁M1900手枪甚至在左侧枪身上打了类似勃朗宁的标志,右侧枪身上则刻了一个类似毛瑟兵工厂的徽记,握把上再来一个柯尔特兵工厂的“小马”标志……颇有某段时期假冒名牌服装市场上的“左耐克、右彪马、当中三叶草”的恶搞风格。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缴获了相当数量的勃朗宁M1900手枪,胜利后接管的兵工企业也具有生产仿制型勃朗宁M1900手枪的能力。于是在建国初期,兵工部门在进行国产小型自卫手枪的尝试时,也计划仿制勃朗宁M1900手枪。
在抗日根据地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修械所就参考勃朗宁M1910手枪,试制过一型被叫做“八音子手枪”的小型自卫手枪。不过,由于当时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都很简陋,该枪性能很差,连根据地都将其归入“土造枪械”的范畴。加上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兵工厂最看重的枪械产品无疑是步枪或骑枪(能造少量轻机枪是最好的了),手枪则可有可无,于是可能是用生产步枪的余料制造的“八音子手枪”有记录的产量只有200支不到。
新中国成立之初生产的仿制型勃朗宁M1900手枪被称为“八一手枪”,计划作为高级首长佩枪。从留存下来的少数实物看,“八一手枪”的制造工艺至少达到了民国时期正规兵工厂生产的仿制型勃朗宁M1900手枪的水平,很可能就是用接收的原国民党兵工厂里留下的仿制型勃朗宁M1900手枪的生产线和剩余材料制造的。不过即使如此,“八一手枪”与原品的勃朗宁M1900手枪相比,无论材料还是加工工艺上都有很大差距。而勃朗宁M1900在当时的7.65毫米勃朗宁自卫手枪里已经算是比较次的了,输入中国的7.65毫米勃朗宁手枪里有很多是外观更精致、性能也更好的勃朗宁M1910,加上沃尔特PP和PPK、柯尔特M1903、毛瑟M1934等各国名牌自卫手枪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建国初期高级首长们手里大多有在战争年代缴获的各种“原装进口”的世界名枪,他们自然不愿意用一种略显粗糙的仿制型勃朗宁M1900来取代在烽火岁月中获得的爱枪。于是,“八一手枪”项目在上世纪50年代最初的几年里就被取消了。
不过,勃朗宁M1900手枪的东方故事并未就此终结。有资料显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后来亦仿制生产了勃朗宁M1900手枪,称为“64式手枪”。该枪不仅广泛配发朝鲜人民军和公安部队,包括金日成在内的很多朝鲜高级军政领导人也使用过,甚至还有可以安装消音器的特殊变型。此后,朝鲜又仿制了勃朗宁M1910手枪和勃朗宁M1922手枪,仿制型勃朗宁M1910手枪多用作高级首长佩枪,仿制型勃朗宁M1922手枪则主要是人民军基层军官佩枪。
博物馆收藏的“八一手枪”样枪,不过展板上的“7.62毫米”字样有误,该枪实际上是7.65毫米口径的
中国造PPK——52式公安手枪
在著名的《007》系列电影中,男主角詹姆斯·邦德在大多数时候使用的自卫手枪就是著名的沃尔特PPK手枪。上世纪的邦德片里主要是“传统的”7.65毫米PPK,在21世纪的几集里,年轻的新一代“Q”为邦德换了9毫米版PPK。而在周星驰、袁咏仪主演的香港娱乐片《国产凌凌漆》中,袁咏仪饰演的女主角拿出一支小型手枪,称其为“中国造PPK”……当然电影不过是供人娱乐的东西,在真实的历史中,“中国造PPK”却是存在过的,那就是52式公安手枪。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的公安人员需要面对复杂严峻的防奸反特斗争,革命战争年代缴获的各种小型手枪由于缺乏零备件,无法支持长时间的使用,于是公安机关需要一型供执行秘密工作的公安反特人员使用的小型自卫手枪。军工部门在考察了各种小型手枪之后,选定沃尔特PPK手枪作为国产小型自卫手枪的蓝本,仿制生产了52式公安手枪,亦被称为“765公安枪”。该枪在加工工艺和选用材料方面是在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地做到最好的了,但是无论外观还是使用寿命都不如欧美生产的原品沃尔特PPK。而52式公安手枪的产量并不高,没有广泛装备公安单位,从目前的记录上看,配发过该枪的也只有一些国家安全工作人员和高级首长警卫人员。52式公安手枪的生产时间也很短,至1956年就停产了。上世纪60年代后,国内军工部门开始在52式公安手枪的基础上,研制生产64式小型手枪。64式小型手枪最初是作为部队高级首长佩枪研制的,不过该枪量产定型时已是上世纪80年代,于是被大量配发到公安机关作为警用手枪,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7.65毫米的时代——尾声
这些从建国前夕到上世纪50年代初制造的早期自卫手枪,一个共同点就是口径都是7.65毫米,这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枪械口径是有很大关系的。在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成为欧洲流行口径的时候,在中国普遍使用的手枪弹则是7.63毫米毛瑟手枪弹和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自卫手枪使用的则主要是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袖珍手枪自然是6.35毫米口径勃朗宁手枪弹)。建国后,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的库存依旧很多,尚可以使用几年。此外,捷克斯洛伐克还有不少该弹的库存,当时同属“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新中国也可以从该国进口。于是,当时中国选择7.65毫米作为自卫手枪口径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不过,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的弹道性能和威力都很一般,在西方国家很快被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所取代,在前苏联则不久就被9毫米马卡罗夫手枪弹替代。新中国亦没有生产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在民国时期的库存和进口的子弹基本用完后,国内一度将库存的M1卡宾枪子弹改造后供这些7.65毫米口径手枪使用,后来则将64式7.62毫米手枪弹供给各型7.65毫米的“杂式手枪”使用。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武器生产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包括手枪在内的轻武器也不例外。随着仿9毫米马卡罗夫PM手枪的59式手枪引进生产,国产自卫手枪进入了短暂的仿苏式时代,当然,这已经是另一段故事了……而这些7.65毫米的早期国产自卫手枪,在上世纪60年代以后就被定义为“旧杂式手枪”。不过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的治安环境转入了一个较为安定的时代,公安机关对于手枪的要求已经不再迫切,各种“旧杂式手枪”例如勃朗宁M1900、勃朗宁M1910、柯尔特M1903、沃尔特PPK甚至毛瑟警用型手枪和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等,自然也包括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生产的仿杉浦式手枪、“八一手枪”和52式公安手枪,一直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终于被64式和77式小型手枪所取代,国产自卫手枪也从此进入了漫长至今的7.62毫米时代。如今,除了朝鲜等极少数国家外,已经见不到以7.65毫米勃朗宁手枪弹为制式口径的轻武器了。从长远看,7.65毫米的时代也很快就将彻底成为历史……
(编辑/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