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动我“心”

2016-03-24刘艳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刘艳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个性缺陷和人际沟通障碍两大心理问题,立足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寓教于乐”的特点,从课堂教学思路、手段的创新,校园音乐活动的针对性开展,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等多方面入手,寻找中职音乐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育 个性缺陷 人际沟通障碍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5-03

一、现状——青春花朵不娇艳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加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时常被忽视,伴随着学习生活向职业教育转变,未来发展向就业为主转变,他们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与问题,这不但影响着他们现阶段的成长,也对其今后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十分不利,其中最突出的两个问题反映为:个性缺陷问题与人际沟通障碍问题。

(一)个性缺陷问题

“内心自卑,消极冷漠”是中职生个性缺陷中最具代表性的。不理想的成绩、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的一定偏见、不良的家庭生活环境让他们形成了抑郁自卑的心理,并对学校、社会充满冷漠和仇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当自主性被忽略,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其在行为上就表现得异常敏感、脆弱及抗挫折能力差。

(二)人际沟通障碍问题

杭州某中职学校进行的一次学生心理调查显示,47%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其中包含三对看似难以调和的矛盾。第一,内心依赖与形式独立。中职生希望能与人敞开心扉,但却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以自我为中心。第二,表现意识与从众心理。中职生实际很渴望证明自己,但长期的不被重视让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变得缺乏主见,存在感低。第三,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中职生有时会把想法与别人不一致时的固执己见当作是一次竞争,他们不知该如何求同存异,更不容易做到与人合作。

近年来中职教育界虽有一些解决学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仍有空间去探索更多充满人文关怀、潜移默化且更适用于中职学生的教育方式。

二、定位——“乐”动我“心”辟蹊径

(一)中职音乐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独特优势

1.美育之灯,点亮心灵

中职生在人们的视野中常常被贴上“冷漠、消极、早熟”的标签,而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种对“美”的追求和热爱正是点亮心灵的一道强光。《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学习应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2.寓教于乐,释放心灵

在以审美为主要目的的音乐课上,优美的音乐及蕴含着各种正能量的乐思启发着学生的心智,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丰富多样的实践操作(如可将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可将多种音乐教学手段相结合),有趣且频繁的师生、生生互动则带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经历,这些体验都能有效帮助中职生发挥潜能,减轻学习压力下的心理负荷,并最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中职音乐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在中职音乐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应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应用方法,并将其科学地融入到音乐课程内容当中去。其次,每个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尽相同,同一症状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诱因,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

2.主体性原则

所有教育行为的实施都是通过主体的接受和体悟实现其意义的。在中职音乐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深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围绕他们的审美需求和情感状态安排教学环节。另外,还要通过创设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利用音乐活动优化中职生的心理价值取向外,还要扩展视野,帮助他们自觉地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及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利用好对音乐的兴趣,积累起对音乐美的感受,从而映射到热爱身边美好的人、事、物中,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三、探索与实践——多管齐下来奏“乐”

(一)拓新授课思路,激发学生内心正能量

1.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精神内容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剂精神良药,音乐对人的影响除了各种音乐要素以及音乐活动过程之外,其背后的文化元素对人心理成长的积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1)偶像效应巧运用,励志故事促成长

许多著名音乐大师和那些被中职生所追崇的时尚偶像都有着特殊的生活体验,他们耀眼光环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在应对挫折时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及对梦想的坚持与追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精神启示。我曾在课前安排了一个励志故事系列,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身边正能量,从而潜移默化地端正其人生态度。

(2)人生态度被关注,学习价值得延伸

音乐学习的价值远不止是一个音乐问题的解决,学生应更多地在音乐体验中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并塑造乐观、向上的精神世界。我在《音乐与生活》一课中,以三首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声音巧妙融入音乐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为例,在解读音乐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讨作曲家人生态度的延伸环节。

一位同学在发言时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能像作曲家一样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生活,普普通通的自来水也能变得富有生命!”没有老师的说教,也没有理论知识的灌输,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中职生就这样成了自己的心灵“导师”。endprint

2.设计适合中职生学习特点的音乐活动

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无疑是证明自身能力、增加自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恰恰是中职生心理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不同学习特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创新和改革。

(1)玩起来,让世界充满精彩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好玩的天性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淡去。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在学生玩的对象及方法上进行创新,让他们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克服自卑,重树自信。

例1:针对我校物流专业男生多且大都爱玩好动的特点,我在一堂节奏练习课上尝试将音乐与篮球进行了“混搭”。篮球先被装饰成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大音符,然后学生用篮球击地的声音,分别模仿教师所给出的不同声部的节奏,最后将这些声部组合在一起来个小合奏。

篮球的全新利用,一下子调动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而那些最调皮的男生此时由于球技出众,成了同学羡慕的对象。

(2)秀起来,“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啦

不少中职生一直以来都是班中的“丑小鸭”,他们默默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不想被人关注,也害怕被人关注。其实,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如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帮助他们点亮心中的那个舞台,我们音乐教育的价值就真正得到了体现。

例2:我课堂上的五分钟才艺展示环节,让不少同学更加喜欢上了音乐课。在这些展示中,我听到了有些微微颤抖却认真投入的歌声;看到了一副副制作精美的音乐主题幻灯片;欣赏到了为小散文认真选取背景音乐的配乐诗朗诵;甚至还有一位擅长吉他演奏的同学,一边非常专业地给同学们介绍乐器的历史沿革、基本构造,一边邀请全班同学为他的演奏伴唱。

虽然学生们的表演略显稚嫩,但他们不再害怕被人注意,他们在展示自己的同时收获了自信,学到了知识,“丑小鸭”们正慢慢开始变成白天鹅!

(二)巧设“三大课堂”,重塑人际沟通新格局

1.多样化的“合唱课堂”,让人际关系中的三对矛盾和谐共存

当今社会日益强调团队合作与群体互融,合唱活动不仅能让中职生获得与人交流协作的锻炼机会,还能将这种交流的意识和经验迅速投射到他们的生活之中,以促进其人际关系问题的改善,让三对矛盾和谐共存。

在中职音乐教育中开展合唱教学(活动)还应关注以下问题。首先,在合唱活动的组织上应多渠道、多方位。除课堂常规教学外,还可以有校园合唱队的组建、合唱比赛的举行、优秀合唱作品的赏析,合唱专题讲座的开展等多种形式。其次,在合唱形式上应呈现出多样化且富有时代气息的特点,让学生在充分领略合唱艺术博大精深的同时,体验与不同人群的交流与沟通。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除歌唱能力外的其他能力。比如让学生参与合唱活动的日常管理与团队建设,就是一种很好的社交训练。

2.信息化的“潮课堂”,让良性的沟通交流无处不在

近年来,网络催生的许多社交新媒体以它们独特的交友方式和资源共享模式,受到众人青睐。如使用得当,这些网络社交方式能在教学中加速师生、生生间的了解,并为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良性的人际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

(1)“唱吧”唱吧,以歌会友

“唱吧”是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打开软件、下载伴奏后便能随时K歌,其智能打分系统可将K歌所得分数上传至网络与全国“唱友”进行PK。我建议学生创立个人主页,上传满意作品,与其余同学歌友互发评论,并根据“点赞”数、真实演唱水平、发表评论的质量等票选出“最具人气歌手”、“最佳演唱歌手”、“最佳评论员”,在期末考核时给予奖励。一个游戏软件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为了学生以歌会友、取长补短和交流学习的良好平台。

(2)玩转微博,互动会友

微博是中职生常用的另一社交新媒体。我们可以在音乐课堂上申请使用“微博大屏幕”,老师将课上值得探讨的问题分享到微博中,学生则通过登录该网站微博客户端等方式对问题发表评论,这些评论会被实时更新在大屏幕上。这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还能让那些不愿在大家关注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另外,微博还能被用于课余音乐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分享经典的音乐作品或优美的音乐散文;也可以创建讨论专区,畅谈课堂收获、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则可以将那些优秀博文在课堂上予以展示。

3.探究式的“合作课堂”,让团结协作成为主流

探究式的合作课堂,可以让中职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合理表达自己观点,客观形成团队共识,无私分享研究成果等一系列在人际交往中会用到的宝贵经验。这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率,更能有效改善他们因人际交往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例3:在《音乐与生活》一课中我设计了“为个性小店选取主题音乐”的小课题。首先,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成立4—6人学习小组,设计出本次音乐研究活动的方案。第二步,各组走出校园开展社会调查,向业内人士讨教经验,交流心得;向顾客发放问卷,互通感受。第三步,各组对所获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深入了解音乐与情绪的关系,使研究成果更具说服力。最后,各组将研究成果多样化呈现,并分享探究心得。

在这次社会大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着与陌生人大胆沟通、友善交流,学着与同伴有商有量、齐心协力。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变得不再那么固执己见,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求同存异、团结协作才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

四、收获——“心花”初放振人心

(一)自信阳光展新貌,中职学生也闪耀

随着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揭去身上那张“消极、自卑”的标签。以我校音乐社为例,社团共30多名学生,除有一腔热情外,即缺乏音乐表演经验,也无任何社团组织经验。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将研究中的好想法用于社团建设中,让学生在每次活动中发现最好的自己,在校、内外的舞台上展现最好的自己。最终,这些孩子在2015年杭州市校园歌手组合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在杭州市中小学优秀社团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大声响亮地喊出了“中职学生也闪耀”!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