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6-03-24茆迎春申小军缪梅玲刘爱玲

蚕桑茶叶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对策

茆迎春 申小军 缪梅玲 刘爱玲

(1.江苏省射阳县蚕桑站 224300; 2.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农技中心)



蚕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茆迎春1申小军2缪梅玲1刘爱玲1

(1.江苏省射阳县蚕桑站224300; 2.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农技中心)

摘要:射阳县蚕业生产已初具规模,尤其在特庸、盘湾等镇蚕桑已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户均规模的扩大和劳动力紧缺,饲养管理粗放,造成了蚕病时有发生,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已影响到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介绍了射阳县近几年蚕病发生情况和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蚕病发生;原因;对策

蚕桑业是射阳县农业的十大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壮大,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全省桑园面积不断下滑、发种量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射阳桑园面积和发种量近几年仍以每年5%左右的平均速度递增。全县现有桑园面积4000hm2。2014年饲养蚕种17.01万张,生产蚕茧6250t。在大农业结构比例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养蚕老年化以及户均规模的不断扩大,蚕桑生产也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蚕病的发生蔓延,已严重威胁到蚕业的稳定。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对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提出粗浅的看法。

1近几年蚕病发生情况

射阳县全年发放蚕种17万张左右,饲养布局为一春二秋为主。其中春蚕在4月27日左右出库,饲养量在7.6万张左右;中秋在8月4日左右出库,饲养量1.2万张左右;晚秋在9月8日左右出库,饲养量为8万张左右。据调查,2009年三季蚕发病率为4.4%,其中病毒病占2.0 %;2013年三季蚕发病率为14.74%,其中病毒病发病率达11.79%,蝇蛆病占2.4%。2014年总发病率为8.7%,其中晚秋蚕细菌性肠胃病高达5.0%。调查所得,全年饲养三季蚕,从季节上看,春蚕发病率较低,秋蚕发病率相对较高,尤其是饲养一秋蚕,发病率和农药中毒居高不下;从发病种类上看,以病毒病为主,蝇蛆病危害也较严重,从饲养规模上看,户均单季饲养在10张左右的农户发病率较轻,饲养量过大和零星饲养发病率相对较高;从饲养形式上看,标准化设施蚕房、通风换气条件好的发病率低,简易蚕房透气性差的、饲养密度大的发病率高。

2发病的原因

2.1防病意识差

许多蚕农对蚕病认识不足,表现在:一是平时饲养不提青分批,淘汰病弱小蚕不及时放进消毒缸,而是给家禽家畜食用;二是蚕病发生之后,不是采取积极措施,而是将病死蚕的尸体、蚕沙等病原物随处丢弃,更有甚者放在蚕室附近,不经消毒处理直接倒入桑园中;三是由于受饲养量的影响,春蚕和二秋蚕还没有达四眠,就过早进入大蚕室,自然温湿度饲养,片面追求省力化,蚕座长期不除沙,后期新鲜石灰粉用得太少,蚕座中残桑、蚕沙蒸热发霉;四是蚕茧收购点零乱,有的甚至把收购的烂茧放在大路上或者蚕室周围晒,造成了病原污染环境。

2.2应变气候能力差

家蚕是变温昆虫,饲养适温在20~28℃之间,当外温超过或低于家蚕的饲养适温范围,蚕的抗性降低,易感染传染性疾病。射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秋蚕气候多变,遇到秋季气候条件较好的年份,养蚕季节避开高低温天气,秋蚕就能获得高产。但是在连续高温或长期低温冷湿时,恶劣环境易导致生理障碍,造成蚕体虚弱,即使感染微量病毒,蚕病损失也会相应增加。2014年晚秋蚕9月7日出库,17日收蚁,小蚕期气温基本都在16~26℃之间,大蚕期遇到了长期低温,最高温度在18℃,最低仅有7℃,大大低于蚕的最低适温,四眠眠中最长的达六十多小时,整个龄期长达三十多天,蚕儿食桑缓慢,有效食桑时间短,体质虚弱,致使抗病力下降。又加之2014年秋季,前期雨水多,桑叶日照不足,桑叶偏嫩,桑叶采后不能松装快运,长期堆压。最终导致部分农户浓核病和细菌性胃肠病大爆发,最严重的农户仅有20%的收成。

2.3养蚕密度偏大

养蚕密度过大,是射阳蚕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养蚕密度大,大蚕期每日二回育,蚕儿食桑不足,造成蚕儿抗病力差,易感染蚕病。同时蚕儿饥饿觅食,互相抓伤,病毒易从伤口侵入,增加了蚕儿感染机会,也易导致发病率的上升。

2.4消毒不规范、不彻底

由于茧价波动大、劳动力紧缺等方面原因,消毒时随意提高药液浓度,试图提高消毒效果。而实际上用漂白粉、石灰浆消毒时,加大浓度并不会提高消毒效果,提高消毒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彻底清洁蚕室、蚕具,使病原微生物充分暴露,以利于其与药物充分接触,这样才有较好的消毒效果。蚕药乱用,不合理搭配,例如在甲醛中应加入石灰水,而不少蚕农在甲醛中加入灭蚕蝇、防僵灵Ⅱ号;漂白粉液中加入石灰等药剂。还有农户喜欢用对家蚕病毒无杀灭效果的畜禽药剂,更有甚者用敌敌畏、乐果在蚕室消毒,药味排不出,造成小蚕中毒死亡。

3防治对策

3.1调优养蚕布局

目前射阳县中秋蚕一般都在8月6日左右出库,基本上都处于高温和大农业治虫高峰期。晚秋蚕在9月6日左右出库,加之饲养量较大,放在自然温度中饲养,易遇到低温,造成蚕儿食桑不足,抗病力下降,上蔟营茧速度慢,丝质解舒不好。根据近几年生产实际调查,借鉴东台模式,从2015年起,射阳县取消中秋蚕,晚秋蚕提前到8月26日左右出库,全县饲养量7.8万~8.0万张,晚晚秋从过去的9月23日出库,调整到9月13日左右出库,全县饲养量1.2万张左右。同时鼓励蚕农多养夏蚕,这样不仅能利用秋季的最佳气候条件,而且还能避开高低温气候和农田农药使用高峰期。

3.2加强饲养,增强蚕儿体质

3.2.1加强桑园管理

叶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的健康。桑园要多施有机肥,提高桑叶成熟度。秋季施肥量不宜过多,施肥时间不能迟于8月15日。

3.2.2严格按照目的温湿度,提倡小蚕共育

小蚕期要达到十天三眠的要求;大蚕期在室外大棚或地面饲育的务必在5龄期才能移养,并根据当时气候的变化进行调节。

3.2.3稀放畅养,良桑饱食

小蚕要适当稀放,因为小蚕的生长发育较快,按体重计算,1龄蚕是蚁蚕的12~16倍,2龄、3龄为前1龄的6倍。如果不适当稀放,就容易造成蚕座过密,使蚕儿食桑不匀,发育不齐,并且容易抓伤皮肤感染蚕病。因此,小蚕要适当稀放,提前扩座,做到给一次桑,匀一次蚕,扩一次座。大蚕期要充分饱食,特别是5龄的第三天后,丝腺生长显著加快,丝腺越发达蚕吐的丝越多,茧型大,茧层厚,产量高,同时抗病力强。如果食桑不足,则蚕体小,体质差,抗病力弱,产量低,茧质差。大蚕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日仍要坚持三回育。

3.2.4严格提青分批,及时淘汰病弱小蚕

提青分批是养蚕环境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家蚕群体密集饲养,不可能发育完全一致,因而在入眠时从头眠开叶必须加网提青,提出的青头蚕要放在一起另行饲养。许多传染性蚕病,如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儿在染上述病的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病蚕的粪便、消化液等排出体外,污染蚕座和桑叶,造成再次感染是蚕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将病小蚕及时淘汰,淘汰的弱小蚕、迟眠蚕不能乱丢,要放入专用石灰缸内。

3.3增强消毒防病意识

3.3.1养蚕前消毒

养蚕前要清除各类垃圾,认真做好蚕室、贮桑室、上蔟室、蚕具、防干纸、塑料薄膜等用具的消毒作用,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全面进行消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只有在强碱性的液体中才能被裂解,所以对发生血液型脓病较多的蚕室,最好用强碱性氯制剂来消毒,全方位喷洒,不留死角。

3.3.2蚕期中消毒

蚕体、蚕座每天用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进行消毒,切桑前、给桑前和除沙后要洗手,蚕室、贮桑室必

须换鞋入室。大蚕期还要每日或隔日用0.3%有效氯漂白粉药液对蚕室地面进行消毒。对于湿度大,易发僵病的蚕室,要经常用熏烟剂进行熏烟,如桑叶遭到病虫害污染,可用含0.3%有效氯漂白粉或0.5%新鲜石灰浆浸渍桑叶5~10min,随后取出晾干喂蚕。

3.3.3养蚕结束后消毒

养蚕结束后的消毒,俗称回山消毒。养蚕采茧结束后,遗留的病蚕尸体、蚕粪及死笼茧、烂茧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扩散到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成为下一季蚕的传染源。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养蚕、上蔟用过的蚕具先用含0.5%~1%的有效氯漂白粉或亚迪康进行喷洒消毒,然后清洗、晾干存放。②用过的旧蔟、废物烧毁或集中起来与蚕沙一起堆沤,若有些蔟具仍需使用,必须消毒后集中妥善保管。③蚕室、贮桑室、蔟室清洗消毒,彻底清除病蚕尸体、烂茧、蚕沙等残留物。④蚕室周围环境要清扫干净。

资助项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22);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编号:SXGC[2015]198);江苏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蚕桑)。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