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6-03-24张灿
张灿
重庆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张灿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渗透到国际贸易的交易环节中,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在政策的推动下,重庆市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是对传统贸易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其发展对当前重庆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重庆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重庆发展跨境电商的现实基础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加快推进重庆跨境电商发展,促进重庆外贸转型升级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业模式;电子商务;跨境电商
一、重庆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跨境电商是对我国传统贸易模式的巨大挑战和创新,并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趋势[1]。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检测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75万亿元人民币,占整体贸易收入的比例达到14.2%,增长率高达38.9%。预计到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总额会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这将推动我国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作为“一带一路”内陆核心城市的重庆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2013年10月成为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以来,重庆加快了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电商数量和成交额急剧上升,2015年上半年重庆跨境电子商务成交量已达2.05亿元人民币,是2014年全年的3倍,同比增长约50倍。现阶段重庆的对外贸易仍然以传统贸易方式为主,B2C跨境电商模式在巨大需求的推动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重庆发展跨境电商的现实基础
(一)区位优势
我国的跨境电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受地方经济基础及交通区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海发达城市,如广东、深圳、上海等[2]。重庆位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其服务西部地区或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日趋凸显。重庆地理位置重要,可联动“一带一路”实现其经济效应,发展跨境电商。“一带一路”沿线有26个国家,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到全球的63%和29%,货物和服务出口量接近全世界的1/4,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消费潜力。
(二)物流优势
不断完善的物流通道和保税区为重庆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载体优势和完善的配送管理体系。重庆作为亚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渝新欧”的起点,为货物由重庆运往欧洲地区提供了更快捷、更低成本的物流通道。在“渝新欧”铁路运营之前,重庆的货物经由海运运往欧洲地区需要40天左右,漫长的交货周期加大了货物运输过程的风险,影响对外贸易的成交量。“渝新欧”铁路的开通,将重庆地区的产品经新疆阿拉山口运送至沿途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5个国家,时程缩短至15天左右,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2008年和2010年由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的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为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供了重要平台。保税区的物流业不仅能有效整合交通资源,降低物流成本,还能带动区域内仓储业、运输业、港口以及多种服务业的发展。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集内陆、水港和空港为一体的创新型保税港。它在港口物流功能建设上不断探索,实施货物存储无时限,大力降低了贸易成本,并在海关监管方面不管创新,提高了物流通关效率。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自设立以来,已经吸引了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一批IT巨头相继进驻,在重点打造西部外向型信息产业集群的同时,带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的发展。
(三)“试点城市”政策优势
为大力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正式批准重庆、上海、杭州、郑州和宁波5个城市成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将从海关、商检、物流、支付、税收等环节上得到政策扶持。在推动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过程中,重庆市政府也把跨境电商的发展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新的突破口之一,不断引进项目、培育企业、创新产品,完善配套综合服务。2013年11月,重庆获批全国唯一具有跨境电子商务全业务试点资格,可进行一般进口、保税进口、一般出口和保税出口业务。在双重政策优势下,重庆加快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2014年6月,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截止到2015年5月,重庆已经形成30多家本土的跨境电商平台,前5月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累计完成53.1万单,实现收入1.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50倍。
三、重庆发展跨境电商面临的挑战
(一)跨境电商服务平台风险监管有待提高
作为首批5个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重庆市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基地。2014年重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服务平台的开放让电商企业可以更加方便和便捷地完成货物进出口相关的信息申报、通关、结汇、退税等业务需求,从而有效降低业务成本。但是,这种开放式的电商服务平台同时也带来了商家信用和风险监管问题。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重庆市受理的网购投诉达559件,同比增长0.7%。售后服务、虚假宣传、质量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集中领域,分别占网购投诉总量的21.1%、18.5%和15.6%。尤其是,随着小额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国外消费者和国内品牌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消费者的切身消费体验将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市场拓展能力。
(二)跨境电商发展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随着重庆成为全国唯一具有跨境贸易电商服务4种模式全业务的试点城市,传统的外贸企业及相关产业链企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良机。重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全业务的发展可促进重庆的电商企业、进出口供应商、跨境零售网络供应商以及与跨境电商平台建设相关的跨境物流、金融服务、数据处理等整个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重庆在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深圳怡亚通、杭州西溪壹号、重庆海淘、世纪购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但是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不高,与具有影响力和先发优势的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相比,不具有竞争优势。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受传统国际贸易营销方式的影响,在向跨境电商的转型过程中存在障碍。跨境物流的发展仍然存在执行障碍,货物通关速度较慢,企业报关、退税、货物退换货处理程序复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无法满足跨境电商日益增长的需要。
(三)跨境电商人才竞争激烈
在“一带一路”战略和跨境电商政策扶持背景下,重庆的电商企业在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的问题。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检测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和人才仍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一带以及北京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或省份,其他地方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紧缺。重庆的一些中小外贸业务本身规模小、实力不强、发展空间小,很难吸引相对紧缺的电子商务人才。中小外贸企业要实现从传统的外贸模式到新型的网络电商的实质性转变,必然需要储备大量的人才,尤其是既懂得网站平台搭建和网络运营管理,又懂得外贸营销的复合型电商人才。
四、促进重庆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重庆具有发展跨境电商的区位和政策优势,迅速发展的加工制造业能为全世界提供众多的产品。两路寸滩保税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提供了平台。在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下,重庆应抓住机遇,积极解决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培育和推动跨境电商的跨越式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商市场监管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具备方便性、快捷性、低成本优势。但是,基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型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信誉的不确定性,成为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的阻碍。据相关机构的调研显示,在有能力网络购物而不进行网购的消费者中,有80%的人是出于对信用和支付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商品等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由于对跨境电商消费者的投诉还没有专门的市场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来进行跟踪和处理,大多数投诉案件仅仅处于备案环节,这将影响出口电商的信誉和形象,制约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势在必行。可通过设立专门的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商企业提供的商品进行不定期的抽样调查,以打击制假贩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需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对违反信用标准的电商企业进行警告或惩罚,加强监督力度和规范跨境电商平台运行机制,构建规范有序的电子商务环境。
(二)构建龙头电商,培育跨境电商产业链
政府应加大力度,从行业准入、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吸引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的加入,鼓励本土传统优质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形成产品互补、竞争合理的跨境电商群。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中心,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形成区域的物流配送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信息聚集中心,逐步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将中心构建成集合电商企业、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业务综合发展的功能性区域,并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形成全产业链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三)加快对跨境电商高层次人才的培育
重庆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面临网站建设、品牌建设、网站推广以及物流环节的业务挑战。相比传统贸易模式下的外贸人员,跨境电商人才需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更高的技能水平。跨境电商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东部沿海地区经验丰富的电商人才加入团队,另一方面也亟须加强自身培育人才的力度。相关部门应积极探索培育跨境电商人才的模式,并从政策和资金上对电商企业的人才培育和储备给予扶持,例如由电商企业阿里巴巴启动的“百城千校,百万英才”项目。要联合政府、高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帮助大量的高校人才进入电商行业,充实电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程宇,陈明森.福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机遇与对策[J].亚太经济,2014(5).
[2]蔡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5(12).
(编辑:唐龙)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5-0057-03
作者简介:张灿(1987-),女,硕士,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401320)助教,研究方向为贸易经济。
收稿日期:20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