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哲学意蕴

2016-03-24张涛西安航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710077

关键词:道德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涛(西安航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 71007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哲学意蕴

张涛
(西安航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陕西西安 710077)

摘 要:在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下,为了充分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哲学意蕴,把其中的伦理之美充分展露出来,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进行分析。分析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当前国家层面道德哲学精神的精华,是国家层面伦理价值的核心内容、生命线、动力和追求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当前社会公德精神的高度概括,是社会层面伦理价值的终极目标、内在要求、现实基础和根本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个人层面伦理价值的主线、实现手段、提升路径和促进因素。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哲学;个人幸福;生态幸福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核心价值观是最主要的国家‘软实力’,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面对生存环境的压力,回答和解决国家面临的全局性生存发展课题,为国家提供迎接挑战走向胜利的思想理论和对策。”[1]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以来,受到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并给予了充分的探讨。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概括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2]。从此,全社会开始大力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目前为止形成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然而纵观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虽然思想政治理论界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但主要局限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践行路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上[3-10]。为了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当前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讨,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具有更好的解释力和理论魅力,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不同学科的理论色彩,让其更具实践说服力和理论吸引力。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思想政治理论界的研究有很大拓展空间。为此,本文结合哲学伦理学的理论视角,在道德哲学的视野下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集中凝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深化了我们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解,高度抽象和总结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24个字,分别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对应着3种不同的伦理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层面,是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的最高原则和根本方向,是一个国家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道德哲学指向标,这个道德哲学指向标是立国的根本,一刻也不得偏离,一旦偏离,国家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倡导”所选择的8个字是国家层面的道德哲学原则,具有国家层面的伦理之美。

第一,富强是国家层面伦理之美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个国家的续存、发展和强大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决定一个国家先进或落后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任何因素都不具有决定意义。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就将实现国家富强作为最高的道德哲学价值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和美好愿望。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指出,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国家富强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为优越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国强民富的根本保障,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历史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华儿女正在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中国精神为支撑,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首阔步地前进。

第二,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伦理之美的生命线。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业的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享有的真实的、广泛的、具体的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民主有过科学系统的论述,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民主模式,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此,民主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内容和生命线,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在新一届中央领导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高举反腐败之利剑,经济持续发展和政治生活民主化有了新的更大成就,取得了广大老百姓的有力支持和真心拥护,牢牢地抓住了民主这条政治生活的生命线,在国家层面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了无比亮丽的伦理之美。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中国社会的民主化水平一定会有新的飞跃,中国人民将享受到更为科学的民主政治生活。同时,作为国家层面伦理之美生命线的民主政治建设,还要依靠法治建设的保障才能更加稳定、可靠。用完备的法律制度来保障民主,才能牢牢坚守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伦理之美的生命线,中国社会才能越来越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第三,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伦理之美进步的动力。“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11]事实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国家文明发展的历程。文明是人类物质创造、精神生产和社会变革中积极向上的成果和结晶,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生活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制度状况,只能在已有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劳动实践创造出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和更为美好的社会制度。因此,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以往社会留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当下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之源,离开了现有的社会生产力基础和社会制度环境,文明的发展无法想象。在当今社会,走向文明是国家物质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公民精神境界提升的迫切要求,始终紧紧地抓好“文明”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伦理之美进步的永续动力,才能沿着社会主义的科学方向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加丰硕的成果。

第四,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伦理之美的追求目标。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哲学概念,并不是指没有矛盾,而是在承认矛盾的基础上努力协调各种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以达到事物平衡发展的状态。五千年以来,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内核,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处事原则和价值目标。在当代,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伦理价值目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社会管理中诸多尖锐的社会矛盾亟待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自然环境的恶化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望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和要求,树立起热爱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科学自然观显得十分必要。人作为一种“类”的存在物,只有在深刻而准确地理解什么是科学自然观的基础上,才可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切都是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伦理之美来引领社会发展,走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因此,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伦理之美的追求目的,在处理社会矛盾和人与自然的矛盾时起着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内涵阐释

“平等、自由、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集中体现。众所周知,一个社会必须有明确的伦理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发挥着引导和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道德伦理效用。

第一,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终极目标。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2],自由意味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类社会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水平,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来看,人类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人的存在是以对他人的依赖为基础的独立发展阶段,离开对人的依赖,生存下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封建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以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物对人的异化严重地扭曲和改变了人的本质,因而人依旧是不自由的,只有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人类才具备了全面而自由的本质,马克思把这样的人称作共产主义“新人”。因而自由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根本目标。当代中国社会物质文明有了巨大的发展和飞跃,在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人们有了追求自由发展的可能性,人们的社会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色彩,仿佛个人可以脱离集体(社会性)而自由翱翔。然而,这并不是指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终极目标已经实现,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伦理价值的体现,并非是人的社会性的丧失,而是重新获得。正如马克思所言:“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自由。”[12]这就是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平等、公正与法治,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自己的全面本质。

第二,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内在要求。平等一词包含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事实上,平等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般而言包括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两种类型。在人类社会漫长的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平等是社会成员之间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反映,因而平等具有历史和社会的局限性,平等的实质就是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对等和协调。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对平等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和呼唤,人们在内心深处希望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然而,实现实质上的平等需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这必将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不以任何人的意愿为转移。在当代中国社会,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人民内部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复杂矛盾,实现平等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因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三大原则,这告诉我们,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不能因为出身、地位、职业、财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应始终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伦理道德规范,永远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三,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现实基础。公正是指公平正义,把公平正义的伦理价值观念转化为公民的行为规范,社会才会充满正气和正能量。每个人的气顺了,心才能平和,因为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了恰当的满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2]利益是对每个公民的现实需要的满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切实践活动发生的根本原因,任何现实的联系都是来源于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与此同时,由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12]。所以,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之中,“公正”是恰当地满足个人利益关系的现实基础,只有这样才会有个人的心平气顺,实现个体幸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伦理之美离不开对社会成员个人利益的合理满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现实基础。

第四,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历史上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受到封建文化思想的侵蚀,裙带关系和人情社会严重阻碍了现代社会科学伦理精神的演进,个别时“言大于法,以言代法”的情形导致社会公平正义难以保障,唯有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和实施方略才会逐步迈入现代文明社会。当前在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中,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法治精神再一次浓郁起来,厚重的法治观念必将不断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议题,充分显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法治这种社会伦理精神的高度重视,我们坚信法治中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以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解读,自由是终极目标,平等是内在要求,公正是现实基础,法治是根本保障,“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四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紧密联系,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社会层面伦理之美的有机统一体。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哲学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承接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深层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表达。它以情感、规范、目标为导向,切入当代中华民族生存的客观与实际,推进个体成员本质力量的对象化。”[1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当代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公民个人应该坚持的伦理价值原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考虑,爱国是每个公民必须坚守的个人伦理之美的核心,敬业是实现个人伦理之美的手段,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伦理之美的基础,友善是个人伦理价值提升的促进因素。

第一,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伦理之美的核心内容和主线。爱国是公民个人对祖国的一种强烈、深厚、持久的感情,是个人对祖国利益和荣誉的维护,是个人内心信仰和外在行动的高度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每个公民一生的伦理精神主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五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儿女把自己的个人安危与祖国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国家的存续、发展和强大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卓越贡献。也正是因为每个公民爱国主义伦理精神的凝结,才实现了当代中国的持续发展和日益强大。目前,全体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伦理之美为精神引领,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起向伟大的中国梦前进,更加凸显出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个人层面伦理之美主线的重要作用。

第二,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伦理之美的实现手段。敬业是当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良好职业道德,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每个人从事一定的职业活动,而干好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职业精神的支撑和制约,因而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伦理价值实现的实践要求,敬业是实践化的个人伦理之美的凸显。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12]因而敬业是对个人伦理精神在实践视野下的现实关照,每个公民都应该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专门技能,以获得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肯定和认可,这是一种个人层面伦理之美的绽放,收获的是个人幸福和自我实现的快乐。可见,在当代社会职业生活中,每个公民都应该坚守良好的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始终把敬业作为个人道德伦理生活中的实践手段,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自觉培育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赋予的伦理价值行为原则[14]。

第三,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伦理之美的提升路径。诚信是指一种诚实守信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促进作用,是个人伦理之美发展的促进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产物,由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诚信作为一种最为可贵的个人道德伦理品质,对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正能量和不可替代的伦理价值。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和物质化的倾向,这是因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同步,社会意识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近年来发生了一些道德水平下滑的事件,这其中有着道德、法治、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着相对独立性。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诚信是个人层面伦理价值提升的重要通路,不管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离不开这条通路,没有诚信,这一切的基础将会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伦理之美的花朵必将难以盛开。

第四,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伦理之美的促进因素。友善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友善是指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态度。在当代社会,友善是指人际交往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积极态度。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具有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以“善”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广义的友善不仅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伦理原则,更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理念的关照。在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当下,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科学的自然观要借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伦理营养来滋润每个公民的个人伦理道德修养空间。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友善的理解不能只禁锢在人际关系处理层面,而应在坚持友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不断丰富和拓展友善的时代内涵,建构科学的符合当今实际的生态观和自然观,在追求人伦幸福的同时,更不能忘记生态幸福的重要地位。人伦幸福和生态幸福的高度统一和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伦理学要义。

四、结语

简而言之,“一个社会根本上倡导什么、张扬什么,以文化价值范畴集中反映出来,就是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彻底的理论自觉性,而且具有真切的实践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哲学意蕴,在伦理学视野下解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随着当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越来越需要一种主流价值观的指引,如果缺乏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自然会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科学的伦理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伦理之美在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落地生根,并转化为我们的行为方式,才能在今天更好地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中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体主义还是其他[J].社会主义研究,2010(5):18-22.

[2]李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理论与当代,2014(3):60-64.

[3]吴向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重大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3-40.

[4]张琦伟.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6):4-6.

[5]邵建芝.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新西部,2015(17):2-3.

[6]俞思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活动体系建设[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87-93.

[7]张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向度[J].学术研究,2015(1):26-31.

[8]陈秉公.近现代中国核心价值“高势力”建设的历程与基本经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1-6.

[9]高振岗,王椿艳.中国精神的生成逻辑及价值意蕴[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109-114.

[10]廖小明.人民主体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的深刻蕴涵[J].湖湘论坛,2015(1):22-26.

[11]王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幸福意蕴探析[J].理论探讨,2014(4):171-173.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詹小美,金素端.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化认同[J].青海社会科学,2013(3):24-29.

[14]黄一超,程世平.历史提示与逻辑旨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正当性[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6):66-70.

[15]李海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要[J].科学社会主义,2013(2):91-94.

Implication of moral philosophy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ZHANG Tao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7,Shaanxi,China)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ystem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from the angle of moral philosoph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oral philoso-phy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ethic beauty in it and provide powerful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ore socialist values.Based on the analysis,it’s considered that democracy,prosperity,civility,harmony in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the essence of the spirit of moral philosophy on national level,and the core content,lifeline,impetus,and pursuing goal of ethical values on national level;freedom,equality,justice,and rule of law are the high generalization of the current social morality spirit,and the ultimate goal,inner requirement,realistic basis and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ethical values on social level;patriot-ism,dedication,integrity,and friendship are the basic moral standard for individual citizens,and the mainline,accomplishing means,improving path and stimulus of ethical values on individual level.

Key words:core socialist values;moral philosophy;personal happiness;ecological happiness

作者简介:张涛(1981-),男,陕西西安人,讲师,法学硕士。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2013JK0069);西安航空学院课题(13XP23)

收稿日期:2015-08-15

中图分类号:B0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248(2016)01-0096-05

猜你喜欢

道德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致的平等主义者:康德种族理论与道德哲学关系辨析
休谟道德哲学的本体论失陷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论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康德道德哲学中正当优先于善的三种形式——一项以罗尔斯为参照的研究
谈康德道德哲学的现实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