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园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6-03-24王进
王进
浅析校园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王进
校园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育中,教育形式单一,传播力不强等原因影响着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为此,高校应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着力建设和开发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切实推进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向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的进程。
校园红色文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4个方面: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顽强的革命精神。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构建起了红色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决定了红色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们革命精神和斗志的源头,是红色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基石。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红色文化的道德基础,是判断其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准则。顽强的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发展的动力,广大革命者展现的英雄气概、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准是应对艰难困苦、创造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宝贵财富。
一、校园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态
校园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在内容和存在形式上都有其特点。高校红色文化多表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内容,他们与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校园红色文化包括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
校园红色文化的显性形态,是指高校校园内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载体,包括革命英雄塑像、纪念碑文、历史文献、文艺作品、遗址文物等。如:位于北京大学校园内的红楼,建成于1918年,后成为中国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策源地;位于临沂大学校园内的记录红色沂蒙光荣历史的红色馆,是展示沂蒙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及红色文献的收藏中心等。这些红色文化景观以建筑、雕塑、遗址、文献等物质形态,生动呈现了红色文化精神,对高校青年学生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校园红色文化的隐性形态,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文化载体。主要表现为非物化的红色文化和显性形态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蕴,包括革命信念、革命理想、革命文化、价值追求等。临沂大学的校风为“实”,体现了沂蒙人民的朴实民风,《临沂大学校歌》也体现了地域特色,把沂蒙历史、人文、精神、景观等内容融入其中,传递了爱国、爱党、爱校、爱人民的无限情怀,成为广大师生传唱的经典。各高校成立了红色文化社团,开展了红色文化教育课、红色文化讲座,校园先进人物、思想道德模范的评选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虽然是无形的、非物化的,但却具有经过长期积累、沉淀、提炼出来的深层内涵,体现着高校师生的精神信念和价值追求。
二、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民族兴。如何培养青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在教育。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为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文化根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先进文化作为支撑和根基。红色文化反映出革命先烈听党指挥、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的先进性,得到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已被时代认同和接受。无论从历史地位、内涵特征或是精神价值等方面去审视,红色文化与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本源上具有统一性,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并奠定思想文化根基。要引导青年学生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思想上武装自己,坚决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认识保持高度统一,坚决与错误思想作斗争,将自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个人梦想,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次,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为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价值导向。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和追求的,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价值观与实践观,科学地把祖国、人民以及个人利益统一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斗争中。忠于党就要以党的事业为重,忠于国家就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觉悟,忠于人民就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忠于革命就要有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红色文化中呈现出的个人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革命事业高度统一的精神,为当代青年学生提供了正确价值导向。因而,要对青年学生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尽快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校园红色文化资源能提高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红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都饱含着鲜活的生命力。革命先辈那段光辉历史、燃情岁月长久保存在了革命遗址、历史文献及珍贵文物中,其英雄事迹在电影、电视上频繁上演,他们的精神被后人继承和发扬。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令人敬佩的崇高追求,在红色文化资源中都能找到鲜活生动的教育素材,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教育工作,帮助青年学生理顺与红色文化对话的途径、打通青年学生相互交流红色文化学习心得的通道,让红色文化真正感化和教育青年学生。
三、影响校园红色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原因
校园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来看,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红色文化在校园传播和对青年学生的感化和教育作用仍有待提升。
首先,校园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对青年学生吸引力不足。提起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些青年学生容易将其理解为政治性的口号和宣传,或是刻板说教,甚至认为红色文化的内容空泛、脱离实际。由于过去对于红色文化的开发和传播,多停留在参观纪念馆、为纪念碑献花、聆听革命故事等被动接受的方式上,很难打动思维新颖、渴望尝试新鲜事物、追求体验与参与的当代青年学生。因而,只有创新和开发能激发青年学生兴趣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播形式,增强其吸引力,让青年学生能参与到红色文化传播和教育过程中,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才能让红色文化扎根于青年学生心中。
其次,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力不强,与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联系不紧密。以移动终端、移动电视、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而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与新媒体传播资源的联系并不紧密。红色文化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强调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好满足红色文化传播的特质,通过群发短信、微信订阅、新闻推送、微博发布等方式,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的传播效率,也容易引发青年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对其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
最后,文化多元化发展和功利化价值追求影响红色文化教育青年学生的效力。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下,在汹涌的西方文化潮流冲击下,不可避免地面临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哪些需要抵制和批评的问题。对于尚不具备独立思考和辨别能力的青年学生而言,受好奇心的驱使,很容易迷失在西方文化的光环之下,一些大学生往往以好奇的心态,不加分析鉴别地沉醉于西方文化之中,而对自己接近和熟悉的民族文化缺乏兴趣,这种在文化上的亲近与疏离、认同与排斥现象如果超过了一定程度,就会对大学生的整个价值判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1]。红色文化的价值标准在功利化价值追求的影响下变得支离破碎。部分青年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过分追求物质,过分崇拜功利,而红色文化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又与之格格不入,使得部分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脱离实际、空泛、教条等印象,不愿接受甚至抵触,影响了红色文化感化与教育功能的实现。
四、利用校园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遵循科学的化育原则
首先,坚持创新与传承的原则。发挥红色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坚持文化创新的理念,不断为红色文化造血,赋予其新的活力和内涵,不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而是与时俱进、勇于突破,改革创新其传播和教育方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技能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结合起来。
其次,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这要求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密切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还要与校园红色文化资源现状紧密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青年学生所思所想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充分分析本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红色文化资源,着重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传播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分清主次地开展感化和教育工作。只有这样,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最后,坚持广泛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青年学生,明白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素质都存在层次性,然后采取适当的分层教育。一方面,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教育内容和形式要与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符合,不能脱离实际;另一方面,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用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引领青年学生保持思想的先进性。
(二)着力建设和开发校园红色文化资源
1.着力建设和开发校园显性形态的红色文化
首先,高校应将校园作为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加大建设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力度,灵活运用显性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使青年学生能身临其境地领悟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背后的精神力量。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红色宣传标志,如名人名言、红色格言标语、革命英雄的肖像及其事迹介绍、伟人肖像等,着重营造出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氛围。加强校园内红色宣传标志的建设和开发力度,不仅能使青年学生了解革命先辈光辉的战斗历程和英雄事迹,更能激励青年学生永葆昂扬的进取心。此外,还可以鼓励青年学生投身红色文化传播,利用手中的画笔去设计红色标志物或纪念物,制作革命英雄雕像、布置红色文化展览、撰写红色故事和总结学习心得等。以沂蒙大学为例,学校不仅在校报上开辟“红色专栏”歌颂革命英雄、讲述红色故事,还开发了红色文化书库、红色文化走廊等项目,丰富了校园显性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全校师生都沉浸在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润物无声地开展着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着力在校园里营造标志性雕塑、纪念馆等红色景观。标志性的红色景观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也是反映学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红色景观和谐、合理地分布在校园里,不仅突出了校园的特色、增加了校园的美感、凸显了高校的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学校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外化,散发着强大的正能量。加强红色景观建设和开发力度,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情感的教育和精神的感召,使校园成为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最坚实的阵地。北京大学的红楼,既是著名的校园景观,彰显出北京大学光辉的革命历史,也是北京大学青年学生直观感受革命先驱追求真理、追求民主科学精神、坚定爱国主义信念的重要阵地。
2.着力建设和开发校园隐性形态的红色文化
对校园隐性红色文化的建设和开发同样重要。不仅因为隐性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因为对隐性文化的建设、开发与青年学生的特点和当代的传播环境更适合。
首先,善于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为红色文化传播搭建展现平台。如,学校可以在校园网和校园论坛上开辟“红色专栏”,为青年学生讨论、交流提供平台,也可以建立红色文化数据库,为青年学生搜索、下载红色文化资料提供方便;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校园电台、广播台定期播放红色文化,让青年学生以观看和收听的方式接受教育;可利用微博、微信等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吸引、激励青年学生在订阅、转发、评论、点赞中接受教育,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其次,加强对校园先进人物、道德模范、优秀师生的宣传力度,通过榜样的力量传播红色文化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在先进人物、道德模范、优秀师生身上的精神与红色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巨大的精神力量。高校应注意培育、塑造先进人物,开展活动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质,把他们传递的正能量有效地转化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和推动力,引领青年学生学习先进,向先进看齐。
校园红色文化的内容丰富、存在形态多样,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思想文化根基。其次,校园红色文化资源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价值导向。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形式单一,对青年学生吸引力不足;传播力不强,与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联系不紧密;文化多元化发展和功利化价值追求影响红色文化教育青年学生的效力,也影响着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为此,高校应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着力建设和开发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切实推进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的进程,使青年学生深受其益。
[1]郑永廷,徐建军.当代青年民族精神培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
(编辑:张齐)
G641
A
1673-1999(2016)06-0112-03
王进(1981-),男,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重庆 400030)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
2016-03-22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研究”(13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