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河南银行业优化升级研究
2016-03-24杨艳琴
□文/杨艳琴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新郑)
一、河南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新常态”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2014年5月河南考察的讲话中。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新常态经济的特征表现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
(一)河南经济中高速增长。全国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河南经济作为排名全国第五位的大省,虽然生产总值绝对数仍在增长,但GDP增长率也呈现下降趋势,2005~2012年增速都是两位数,平均增速12.58%,从2013年开始,经济增速逐渐下降,2014年和2015年的经济增速为8.9%和8.3%,虽然高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但相对于前几年,河南经济也呈现中高速增长的态势。(表1)
(二)河南经济结构有待于优化。从表2中的产业结构来看,河南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直比较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第三产业占比,而且与国家48.1%的三次产业占比还有很大距离,说明河南第三产业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未来一段时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应该是长期趋势。(表2)
(三)金融业增加值对河南省GDP的直接贡献较低。自1990年代中期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河南金融业增加值的绝对量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河南金融业增加值占河南GDP的比重仍然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4年,河南金融业的增加值为100.3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1%,到2005年金融业增加值上升到181.74亿元,但占GDP的比重却下降到1.7%,比全国水平低2.3个百分点。从表3中看出,虽然近几年河南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所上升,2014年上升到4.3%,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有3个百分点。显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河南金融业的发展落后于河南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3)
二、经济新常态对河南银行业的冲击
(一)银行竞争加剧,银行利润受到挤压。金融业的基础是实体经济。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金融业依赖规模扩张和利差收入维持较高的利润。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受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业务增速下降和盈利增长放缓也将成为常态。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银行来说利差存在着缩小的趋势。2013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10月,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同时从成本和收益两方面对商业银行形成挤压:利率市场化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因为利率市场化赋予了企业和巨额资金拥有者对银行拥有更大的存款议价的权利,导致银行存款成本增加;从收益角度看,由于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对贷款需求减少,使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下调,导致银行贷款收益减少。2012年以前银行的存贷利差都在3%以上,2015年银行的存贷利差就缩小为2.85%。新常态下,银行垄断被打破,支付宝等互联网支付平台、P2P、众筹融资平台对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都形成了很大冲击,加剧了银行之间的竞争。银行的高盈利模式不复存在,2015年河南银行业总资产59,959.8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速比2014年的增幅提高3.7个百分点。但2015年的银行的利润却减少了0.2亿元,从2014年的681.47亿下降到681.27亿元。可见,河南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不高,使其利润由高增长模式回落。(表4)
表1 河南省GDP及GDP增长率
表3 河南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全国平均值的比较(%)
表2 河南省和国家的三次产业贡献率
(二)不良资产增加,银行面临的风险加大。银行大多是厌恶风险的,在经济扩张时期,银行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风险大、盈利少的业务会被风险低、盈利高的业务所取代。随着经济下行,制造业普遍的不景气导致信贷风险增加,风险低、盈利高的业务逐渐减少。产能过剩企业以及房地产行业的降温使得大多房地产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压缩甚至亏损,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增加。根据河南银监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河南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额高达958.04亿元,比年初增加484.07亿元,不良贷款率升至3.01%,比年初增加1.29个百分点。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各种矛盾和风险可能会更加频繁,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会继续蔓延和增长,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较大的压力。(表5)
(三)存贷款增速趋缓,传统银行业务受到挑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银行业靠传统的业务——零售银行业务,特别是存贷款、小额支付结算和投资理财业务就可以实现较高的利润。现在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如在线理财、便捷支付、电商小贷、P2P、众筹、网络货币等诸多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对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存贷款方面,作为银行安身立命之本的存款增长根基开始出现动摇,2010~2013年的存款增长率分别为20.7%、15.1%、19.9%、17.5%,2014年存款增长率降为10.1%,2015年回升至15.1%。支付结算方面,2014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3%,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18,674.5亿元,同比增长46.9%,增速有所放缓。投资理财方面,2013年5月上线的余额宝,2015年底余额宝规模达到6,207亿元,全年为用户创造收益达到231亿元。
表4 河南省银行业经营数据表(单位:亿元)
表5 河南省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
(四)金融功能受到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脱媒进程的加快,银行充当社会融资中介的功能正在不断弱化。资金的融通活动越来越多地通过银行外体系进行,社会融资结构正逐步由“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转变。据统计,2005年银行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例高达90%以上,到2015年末河南省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1%,同比高0.9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占比2.2%,同比低0.6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7.9%,同比高0.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3.9%,同比低0.5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4.2%,同比低1.4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10.6%,同比高1.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3%,同比高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客户的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希望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更在意用户体验度、服务便捷性等,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有更高的要求。
三、河南银行业应对经济新常态的措施
(一)拓展多元化业务,培育盈利新渠道。由于经济下滑、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开拓更多的新业务,才能创造更多的收益,才能稳住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开拓自己的盈利渠道:第一,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一直以来银行主要依赖投资赢取利润,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滑,银行要逐渐从投资转向消费领域。各家银行要积极开发多样化的有特色的消费金融产品,满足消费者购房、汽车、医疗保险、旅游、耐用品消费等多领域的需求,通过产品创新,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实现消费升级,促进消费金融的巨大发展;第二,积极融入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国家项目、米字形高铁的建设、新型城镇化、水利公路等重点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河南银行要抓住这些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宽河南省银行业的发展空间;第三,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银行应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等新兴产业,降低对产能过剩、“两高一低”产业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应设立小微金融专营机构,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样,一方面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拓宽银行的业务空间和盈利来源。
(二)优化风险管理体系,防控银行风险。经济增速换挡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管理压力会加大。各家银行必须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以降低风险。第一,完善客户信用体系,防范信用风险。客户信用低是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商业银行要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银行要在服务过程中探索出一套适合各类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和制度,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尽量避免给信用低的客户提供贷款,选择优质客户,是降低风险的第一步;第二,深入开展银行风险专项排查。商业银行要定期对大额贷款客户、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风险、担保圈风险等进行排查,挖掘出其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化解显性的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提高风险量化管理技术。商业银行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对各类风险能够快速识别和计量,运用风险防控技术进行统筹管理,把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三)依托互联网创新,加强银行的服务功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脱媒进程加快,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传统融资功能受到很大冲击。相比于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也有相应的优势,就是它是真实存在的,它可以与客户面对面接触,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力度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比如加快银行系统、业务流程、移动金融服务体系、大数据平台的优化、开发和应用,推广“网贷”、移动APP等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功能。银行要紧跟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打造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平台和服务产品,加强与电商、保险、金融租赁、证券、基金等的合作,打造综合化的服务模式,拓宽自己的盈利模式。
[1]安刚刚.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探讨.经营管理者,2015.4.
[2]王金山.经济新常态下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北京金融评论,2014.4.
[3]杨笑妍.经济新常态下小微金融的发展对策.武汉金融,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