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沐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

2016-03-24卢保强郑肇良张美萃黄琼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发作

范 良,卢保强,郑肇良,姜 蓉,张美萃,黄琼莲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海口 570216)

中药沐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

范 良,卢保强,郑肇良,姜 蓉,张美萃,黄琼莲

(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南海口 570216)

目的:观察中药沐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足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肺功能变化、半年内发生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疗效方面及减少患者急发次数、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沐足对慢阻肺患者有良好的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沐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疾病,若反复发作易导致心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其临床特点COPD可纳入中医学肺胀、喘病等范畴[1]。COPD稳定期的诊疗决定疾病预后转归,国家级名老中医傅汝梅主任医师以“肺脾肾”为中心,采用经络脏腑学说,运用中药沐足对COPD稳定期防治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海口市中医医院肺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63.93± 6.59)岁,平均病程(12.93±8.9)年。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4.78± 7.1)岁,平均病程(12.86±8.8)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分级、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丢失2例,对照组丢失3例,其余病例均完成疗效观察。

1.2 诊断标准

患者均符合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2],为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肺胀”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以及精神病患者;经检查证实由结核、真菌、支气管异物、肿瘤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喘息者;未按规定用药或服用其他药物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舒利迭50/250,1吸bid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足治疗。沐足中药方:淫羊藿30 g,补骨脂30 g,地龙15 g,黄芪60 g,茯苓20 g,白芥子15 g。煎熬约1500 ml,每日2次沐足,早晚各30 min,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对症治疗,如遇急性发作可根据指南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应急用药的规定使用。

1.5 疗效评价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肺功能变化、半年内发生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1.6 疗效标准

症状分级标准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主症0~6分,次症0~3分。生活质量评估表采用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蔡映云教授研制的生存质量评分表[4],分别于治疗前后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定,分为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4类共35小项。每项分设1~4分,1分为最好,4分为最差,所有项目相加为总分,将总分除以项目数为均分,各大类因子分由组成的项目数而得,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积分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表2

2 结果

2.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1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半年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P<0.05),其中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后半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

表2显示,经卡方检验,2组半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可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

表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半年治疗组 48 28.32±2.1 16.64±1.78 4.08±1.12**△对照组 47 28.36±2.3 18.67±2.65 8.26±1.58*

表2 半年内COPD急性发作次数

2.3 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表3显示,2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LVEF/% FVC/L FEV1/L FEV1/FVC/%治疗组 治疗前41.7±8.2 2.32±0.14 1.78±0.10 44.6±10.3治疗后 49.5±7.6**△ 2.52±0.13**△ 1.79±0.16**△ 56.2± 8.4**△对照组 治疗前 41.4±7.8 2.31±0.13 1.74±0.12 45.4±10.7治疗后 45.3±7.4* 2.35±0.22* 1.85±0.18** 48.6± 7.8*

2.4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表4显示,治疗后除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外,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项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目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抑郁2.46±0.36 1.78±0.46**△△ 2.42±0.42 2.12±0.15**焦2.48±0.19 2.36±0.26**△△ 2.85±0.63 2.34±0.16**日 常 生 活 能 力 2.78±0.36 1.48±0.68**△△ 2.29±0.56 2.25±0.12社 会 活 动 能 力 2.98±0.14 1.32±0.38**△△ 2.59±0.52 2.22±0.49**生 存质量 总均分 2.88±0.32 1.98±0.54**△△ 2.62±0.32 2.36±0.36虑**

3 讨论

COPD属于中医“肺胀”“喘病”等范畴,其特点是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患者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其病位虽在肺,但与脾肾关系极为密切。其缓解期多为肺、脾、肾虚损兼瘀,以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肺、补肾固本、活血化瘀[4]。

中药沐足是中医传统的重要外治方法。中医古籍对“足心道”等早有记载,认为足部的诸多穴位可通过肺经、脾经、肾经等经络联系脏腑[5]。脚为人体“第二心脏”,且足底为肾经所行之处,肺肾两脏在生理上是“金水相生”的母子关系,故其二者在病理上亦存在密切联系。国家级名老中医傅汝梅认为,沐足疗法其实就是将药物与经络、穴位疗法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疗法,其实质是通过刺激足部经络、皮肤毛孔吸收、经络传递,促使人体气血运行,药物趁热吸收,随气血运行,影响脏腑,直达病所[6]。沐足方中君以淫羊藿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本草纲目》[7]:“淫羊藿,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臣以补骨脂、黄芪。补骨脂《医林纂要探源》[8]:“治虚寒喘嗽。”《玉楸药解》[9]:“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黄芪甘微温,入肺、脾经,有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之功。《药性论》[10]:“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佐以茯苓、白芥子。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经。《用药心法》[11]:“茯苓,淡能利窍,甘能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白芥子辛、温,入肺胃二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医学入门》[12]:“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地龙为使药,味咸、寒,入肝、脾、肺三经,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山东中草药手册》[13]:“解毒,通络,平喘,降血压”,并可引领诸药缓慢透入经络而发挥局部作用功效。诸药合用直接作用于足底要穴,可改善机体肺脾肾等经络气血的运行,使肺之宣降、脾之运化、肾之纳气功能得以康复,共奏“健脾补肺,补肾固本,活血化瘀”之功而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在COPD防治方面,运用中药沐足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使药物作用与经络效应融为一体,起到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范良,孔壮.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的疗效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 (10):1425-1426.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6-58.

[4]卢保强,郑肇良,范良.中药泡脚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 (2):220-223.

[5]马登云.中医治疗感冒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7 (10):346-347.

[6]储媛媛.中药浴足联合艾灸对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186-1188.

[7]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12.

[8]汪绂.医林纂要探源[M].鲁军,主编.中国本草全书:第103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02.

[9]黄元御.玉楸药解[M].山东:齐鲁书社,1997:86.

[10]甄权.药性论[M].芜湖:皖南医学院科研科,1983:72.

[11]王好古.汤液本草(用药心法)[M].崔扫尘,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6.

[12]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56.

[13]《山东中草药手册》编写小组.山东中草药手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70:306.

R563

:A

:1006-3250(2016)08-1074-03

2016-03-09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1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3年度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3-47)-傅汝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范 良(1984-),男,海南文昌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老年性疾病、慢阻肺及呼吸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发作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