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差异研究

2016-03-24李长珍罗瑶

商业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物流业

李长珍,罗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广西 崇左 532200)



西部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差异研究

李长珍,罗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随着现代物流业在国内蓬勃兴起,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实现现代化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提炼西部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发展模型,结合西部地区12省市区2003-2013年区域经济数据分析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部地区12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度态势逐渐趋于平稳,除四川省外,其他省市区协调发展度偏低,且协调等级相对较低甚至有省市区存在不同等级的失调,这主要是由于物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伴随经济发展状态,物流业正在逐渐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西部地区;物流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差异研究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现代物流业在国内蓬勃兴起,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物流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贡献。各地区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发展物流产业的政策法规,促进物流的和平快速发展。物流是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先导性的作用。区域经济促进物流业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存在协同发展的关系。区域经济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从而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生产,并带来产品转移、消费,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目的,而整个过程必须依靠物流的支撑[2],Rozelle、Naughton、行伟波、李善同[3-5]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正在加深,因此物流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区域经济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从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基础设施、主要产品专业物流到地域区域发展、管理与技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引,这对于未来我国物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定量的角度对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李全喜等[6]、吴娜、薛婷婷[7]、李泉、王占学[8]认为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高度相关的;廖迎、阮陆宁[9]、S.Fan等[10]研究得出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李忠民、于庆岩[11]张定等[12]研究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增长具有明显拉动作用;曹丽霞[13]、南熙[14]、汤毅、杨芳[15]、张林等[16]结果表明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因素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刘明菲、柯锦辉[17]、崔晓迪[18]、贺玉德、马祖军[19]利用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和系统要素因果关系,得出促进区域物流供需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显著的,但是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因素。赵阳等[20]、范晓林[21]、赵莉,宋国宇[22]、冯英歌[23]等人分别对苏州、西部地区、全国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物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基于此,本文在提炼西部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协调发展函数,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西部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尝试得出西部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真实状况。

二、模型与标准

(一)协调发展模型

假设系统f(x)、g(y)函数在时点t上的函数分别为f(t, x)、g(t,y),其中x、y为f(x)、g(x)特征向量。在数学分析上来讲,f(x)与g(y)协调意味着f(t,x)、g(t,y)两者的离差系数越小越好。故f(x)与g(y)在时点t的协调度为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当f(x)、g(x)发展到一定水平即f(t,x)+g(t,y)=c(其中,c为常数),使得f(t,x)×g(t,y)达到最大。从数学函数角度讲,只有当f(t,x)=g(t,y)时,才能使得f(t,x) ×g(t,y)达到最大值。系统的协调度只能反映系统的协调程度,而不能反映系统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将协调度与系统的发展水平综合起来,引入协调发展度,用D(t)表示。

其中θ、ζ为待定系数,且θ+ζ=1。

在这里,我们定义物流业综合指数为f(x),区域经济综合指数用g(x)表示。其公式为:

公式中,xi、yi为反映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ai、bi分别为反映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得,且

a1+a2+...+an=1

b1+b2+...+bm=1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推演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C公式为:

基于以上的理解,推演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D公式为:

其中:T=αf(x)+βg(y)

由于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广西经济发展而言同等重要,因而权重相同,即α、β均取0.5。

(二)协调发展度的等级划分与标准

若f(t,x)>g(t,y),表示区域经济落后于物流业发展,若f (t,x)

表1 协调发展度等级划分

三、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一)指标的选择

衡量物流业发展的指标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了,为了构建能够综合反映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和数据,综合了张中强等[24]、韩立[25]、张亚贞[26]等研究成果,根据西部地区实际发展情况,秉承着代表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原则,选取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评价指标。本文将物流业发展的指标分为铁路营业里程(Behrens,2004[27])、公路里程、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客运量,邮电业务总量;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故本文选择GDP、GDP指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财政收入、居民消费水平和地区最终消费作为区域经济指标,其中,GDP指数反映的是GDP增长情况。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研究数据均来自于2003-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西部各省市区的《统计年鉴》以及统计信息网,其中部分缺失的数据是由相应省份的前一年和后一年的指标计算所得的均值代替。为了避免主观赋值赋权的偏差,本研究采用差变异系数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如下:

式中:Vi是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σi是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x-i是第i项指标的平均数。

各项指标的权重为:

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标权重

四、测量结果分析

根据西部地区12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计算结果(如图1)来分析,从2003年到2013年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3年至2008年,西部12省整体呈现一个上升状态,个别省份如宁夏,在这个阶段内是下降态势,但最终都有回升。这主要是由于在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期,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物流业指标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而快速增加,即西部地区的GDP增长额与该地区的物流产业的增长额呈现一个正相关的关系;第二阶段为2008年至2011年,此阶段比较平稳,但是到第三阶段2011年-2013年时,协调度有下降的趋势,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分析来看,在市场机制下,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

图1 协调度

西部地区12个省份除云南、贵州、甘肃、西藏、内蒙古部分年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低于0.8以外,其他各省份所有年份均在0.8以上。根据协同学原理,两者协调度值高,表明西部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高度的耦合性,即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中协调度最高的是重庆和青海,其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均接近1;协调度较高的是四川和广西,协调度均在0.9以上;协调度较差的是贵州、云南和新疆,协调度均在0.8以上;最不理想的是西藏;不过内蒙古、甘肃、新疆、贵州和陕西五个省的协调度都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整体来说,西部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程度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协调发展度来看,西部12省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除四川在2011年以后高于0.8以外,其余都低于0.8,且在近十年的发展中,各省区的主要趋势都是逐年递增的趋势,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这也表明,西部地区在促进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另外还有6个省市区协调发展度低于0.5,处于一个失调的状态。这些省市区应当在改善物流业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公路、铁路、航空等设施的投入,完善物流业人才、信息等的配套服务,根据经济学中“追赶效应”可以得出,这些城市物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应通过两者拉动相互间经济的发展,形成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从整体来看,西部地区省际间协调发展度差异较大,数值分布区间广,从0.11到0.86,其中,四川与西藏的差距最大。

图2 协调发展度

表3 西部地区12省市区协调发展度等级

根据协调发展度的等级划分与标准,选取西部地区12省市区2004年、2007年、2010年、2013年的协调发展度作为研究对象,得出表3。从西部地区整体来看,这些年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度都处于濒临失调,反映近十年来西部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状况,且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从变化趋势来看,12个省市区协调等级度都有所提升,四川从濒临失调提升到良好协调,重庆、云南和广西则是从轻度失调提升到初级协调,贵州、甘肃、和新疆是从中度失调提升至勉强协调,陕西和内蒙古则是从轻度失调提升至中级协调,青海和宁夏是从严重失调提高到轻度失调,西藏则是从严重失调提升至中度失调。而从均值入手,重庆、贵州、新疆都处在濒临失调的阶段,四川、广西、云南、陕西、内蒙古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协调等级,勉强协调居多,其他省份则是不同等级的失调。从年份来看,西部地区则是由中度失调提升到勉强协调。

总之,西部地区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处于不断耦合发展的过程中,整个系统也呈现出来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

五、结论

从协调发展度来看,西部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呈现出逐步协调的态势,即两者之间联系紧密,且相互影响。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度态势平稳,除四川省外,其他省市区协调发展度偏低,且协调等级相对较低甚至有省市区存在不同等级的失调,这主要是由于物流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伴随经济发展状态,物流业正在逐渐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两者具有复杂的内在作用机理,且受自然条件、区域位置、政治资源等的共同影响,但是如何量化这些因素、将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以及省级差异有哪些影响因素,是否有一种可借鉴的模式促进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如产业结构、电子商务以及开放国内物流市场等因素。

[参考文献]

[1]赵莉群,郭跃.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78-81

[2]黄虎.基于区域经济的区域物流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3]ROZELLE S,PARK A,HUANG J,etal.Liberalization and rural market integration in china[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79(2):635-642

[4]NAUGHTON B.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s[Z]. Paper on Conference for 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Stanford University,1999:18-20

[5]行伟波,李善同.本地偏好、边界效应与市场一体化—基于中国地区间增值税流动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4):1455-1469

[6]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J].软科学,2010,24(12):75-80

[7]吴娜,薛婷婷.基于耦合进化理论的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3):293-295,317

[8]李泉,王占学.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14(3):54-60

[9]廖迎,阮陆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8,39(3):64-69

[10]Fan S,Zhang X.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15(2):203-214

[11]李忠民,于庆岩.物流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异质性研究[J].经济问题,2014(6):121-125

[12]张定,曹卫东,朱胜清,蒋晓威,唐云云.安徽省物流与经济时空耦合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3):27-32

[13]曹丽霞.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4]南熙.论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J].中国市场,2013(34):36-37

[15]汤毅,杨芳.湖南经济增长与物流需求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8):185-187,190

[16]张林,董千里,申亮.节点城市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2):67-73

[17]刘明菲,柯锦辉.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8(4):64-66

[18]崔晓迪.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的SD模型构建与仿真[J].物流技术,2014,33(3):104-107

[19]贺玉德,马祖军.基于CRITIC-DEA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及评价[J].软科学,2015,29(3):102-106

[20]赵阳,夏雪,韩增林.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1):1137-1140,1172

[21]范晓林.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22]赵莉,宋国宇.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及理论解释[J].技术经济,2012,1(31):53-59

[23]冯英歌.基于VAR模型的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5):39-40

[24]张中强,宋学峰.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状态与调控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14):224-230

[25]韩立.宁夏物流网络建设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1):190-192

[26]张亚贞.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J].物流技术,2014,33(3):324-326,335

[27]BEHRENS K.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inequalities:How important is national infrastructure?[Z]. CORE Discussion Paper,2004:66

[28]王茂林,刘秉镰.我国物流业发展关键影响因子分析[J].物流技术,2015(34):131-133

[责任编辑:王凤娟]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West Area of China and the Difference

LI Changzhen, LUO Yao

Abstract:With the boom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Refining relative factors and using a model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the study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degree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degree betwee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regional economy with economic data of 12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west area from 2003 to 2013.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12 provinces and cities is increasingly rising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stable. Except for Sichuan province,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have low coordination degree. There is even a disharmonious degree at various levels because the logistics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that requires time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the west area, logistics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y, harmonious development, difference research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1510604042)。

[收稿日期]2016-02-04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物流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策略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宝鸡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