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值理论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合理性研究

2016-03-24韩平刘小路

商业经济 2016年1期

韩平,刘小路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基于熵值理论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合理性研究

韩平,刘小路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以我国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与有序性作为衡量结构优劣的标准,通过对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信息熵与我国产业结构信息熵的对比测度,反映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协调性与有序性。结果表明,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熵值总体呈现下降的走势,表示其协调性与有序性呈良态发展,但其熵值大于我国产业结构,表示其协调性与有序性劣于我国产业结构,且时高时低,仍需不断调整优化。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合理性;熵值理论

刘小路(1990-),女,河南安阳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一、前言

在数字化环境影响下,数字出版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我国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占出版产业总收入的7.7%,到2013年增长到13.9%,已成为我国出版产业的战略新兴产业。要保障数字出版产业经济更好更快增长,对其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是不断调整产业间比例关系和提高产业间关联程度的过程,是产业结构成长的过程[1]。“结构聚合质量”标准由周振华在《产业结构优化论》中提出,同时认为“较高的聚合质量来自于产业间的协调”,从而把“聚合质量”标准的实质归于产业间协调标准,同时,产业有序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于目标结构的接近程度,可以作为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指标[2]。信息论之父Shannon借鉴了熵的概念提出了信息熵理论,而后信息熵逐渐应用于多领域的研究,其在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也得以应用,产业结构分析中借用信息熵来描述产业结构系统演进的有序程度,主要是结构的宏观描述和整体有序性的一种度量。信息熵递减,表示结构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性越来越好,结构的有序度提高;反之,信息熵递增,则表示结构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性越来越差,结构趋于无序状态[3]。因此,本文选取我国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与有序性作为衡量结构优劣的标准,通过对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信息熵与我国产业结构信息熵的对比测度,反映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协调性与有序性,从而衡量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的优劣态。

二、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的熵值理论

(一)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信息熵

假设数字出版产业内所有产业的收入规模为X,i产业的收入规模为Xi,包括n种数字出版类型产业,其中Pi=Xi/X为第i种产业收入规模的权重,根据Shannon熵公式,定义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信息熵H:

(二)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信息熵度量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历年发布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包括互联网期刊、电子书、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手机出版、网络游戏、网络动漫和互联网广告九种。在报告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出2006年到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信息熵,并根据信息熵数值画出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的信息熵演变动态对比图(图1),以便更直观的观察信息熵的变化。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信息熵表

信息熵演变动态对比图

(三)结果分析

图直观显示2006年到2014年我国产业结构信息熵逐年下降,表明三次产业间协同性越来越好,结构有序度提高,其信息熵平均值为0.946,每年平均降幅为0.26%。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信息熵呈现不同程度的上下浮动现象,但总体趋势趋于下降,其信息熵平均值为1.318,2006年的1.398到2014年的1.339,每年平均降幅为0.66%。对比之下,两者信息熵总体趋势均为递减,这表明两结构协调性均越来越好,有序性也越来越高。但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熵值明显大于我国产业结构,可见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协调性与有序性要远远优于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同时,我国产业结构信息熵处于平稳的下降过程,表明其协调性和有序性逐年越来越好,并处于稳定发展过程中。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信息熵时高时低,其有序性与协调性也时好时坏,不断调整状态下结构处于非稳定发展过程中。

2006年到2007年,数字出版中除了手机出版、互联网广告变动相对明显,其他组成部分差异不大。但是熵值比较高,表示在发展初期结构组成部分的协调性差,有序性低,结构不合理。2008年到2010年,是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的剧变阶段。信息熵变动比较大,尤其是网络游戏、电子书变动最为显著,互联网广告、在线音乐、互联网期刊变化最小。这与当时数字出版产业概念界定不无关系。该阶段数字出版内涵和外延界定不清晰,使得数字出版的范围界定也不清楚。从表3-1可以看到数字出版产业的组成部分并不是每年都一样,2008年博客、网络动漫与2009年的博客、在线音乐、网络动漫并没有计入数字出版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阶段。2011年到2014年,数字出版产业结构信息熵上下浮动平缓,趋于稳定。其中变动最为显著的是互联网广告、手机出版,其他部分变动偏小。信息熵数值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初期呈下降趋势,表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结构越来越有序合理。

综上,与我国产业结构对比,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熵值总体呈现下降的走势,表示数字出版产业在演变过程中结构协调性与有序性呈良态发展。但是,其熵值大于我国产业结构,协调性与有序性远远劣于我国产业结构,且时高时低,仍需不断调整优化,保障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更协调,更有序。

三、结语

第一,通过对数字出版产业熵值理论的分析,得到2006-2014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过程中,与我国产业结构对比,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熵值总体呈现下降的走势,表示数字出版产业在演变过程中结构协调性与有序性呈良态发展。

第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熵值大于我国产业结构,协调性与有序性远远劣于我国产业结构,且时高时低,仍需不断调整优化。

[参考文献]

[1]黄继忠.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9

[2]宋国宇,刘文宗.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5(7):6-9

[3]刘刚.产业结构变动中需求因素的影响一基于信息熵方法的理论与应用[J].系统管理学报,2012,21(1):70-75

[责任编辑:刘玉梅]

[作者简介]韩平(1969-),湖北红安人,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书记、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博士,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后备带头人。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6-03-01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