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理观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三化”简析

2016-03-23胡捷王刚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三化马克思主义

胡捷++王刚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为马克思主义“三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与时代特点、中国现实相结合的过程及产物。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科学观点,以对待真理应有的科学、严肃的态度去认识马克思主义“三化”,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真理观; 马克思主义“三化”;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6.01.023

马克思主义“三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与时代特点、中国现实相结合的过程及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领域的科学观点,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着力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伟大实践。笔者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基本观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三化”,具体可以从真理内涵的主客观统一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特点、真理检验标准的实践性、真理的客观性价值与主观性解读价值的协调统一等四个层面来把握。

一、真理内涵的主客观统一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必须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走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真理是指主体对客体及其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健康头脑的产物。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因为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其全部内容均来自于外部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即是在这种形式与内容的不断矛盾分离又统一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因而,真理具有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的特性。

马克思主义真理内容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既是关于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本原及其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正确反映,又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进步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对历史上所有剥削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现象和本质的科学认识,又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国家、民族争取独立和彻底解放的现实武器。其理论与实践的核心与基本内容从根本上讲,均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及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与浓缩提炼,没有任何主观臆造与幻想的成分。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劳动人民,不论何种肤色与种族,不论操持何种语言,居住于何种地域,都可以学习、体会、理解、认同并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视角观察和认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正确分析本国、本民族所处社会与历史阶段的时代特点与主要矛盾,深刻了解受剥削、受压迫的经济、政治、社会根源,找寻出争取独立与解放、自由与平等的革命的武器和道路。因而,从这个层面解读,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就中国而言,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具有亚非拉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所面临问题的一般共性,都是民主主义革命,都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基本目标,革命成功后的首要问题是建立民主国家政权,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等等。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仅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客观性的规定。

马克思主义真理在形式上的主观特性,突出表现为系统完整、严密彻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语言范式,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革命导师所撰写的文献巨著与科学论述中,表现为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主要形式的语言篇章和词汇句式。马克思主义真理在表现形式上是主观的,既包括厚重扎实的理论巨著,又包括短小精悍的文章书信,既表现为书本上的知识要点,又体现为劳动人民的情感意志,既有英德俄法等国语言的翻译,又有南美和亚洲诸国话语的阐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因而,这就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内核的同时,还要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在形式表现上是丰富多彩的,在与具体中国土壤相结合的过程中应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所提出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国化的模范表现。

总之,真理的主客观统一性,决定了一方面要以尊重真理和客观规律的虔诚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动摇,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真理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中,中国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培育种植,走中国化的理论繁荣道路。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特点,规定了必须以运动与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要走时代化的前进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真理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两种属性,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又称之为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又称为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从认识的广度和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又都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不深入的、有继续深化发展的可能。[1]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特点,在于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穷其一生精力,发现并总结的关于物质世界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完全不依赖于人和人类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承认了马克思主义,就等于承认了客观规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就是对绝对真理的继承。与此同时,马克思也明确地表明,自己所创立的理论体系并不是僵化、封闭和静止的,而是灵活、开放和发展的,不断创新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对过去真理性认识的深化与改造,是对现实世界的总结与探索,是对无限运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内在本质与规律的无限接近,在这一点上也是无条件的,绝对化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又体现在它是无条件的进步过程。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2]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在于它是在继承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尤其是对自由资本主义阶段阶级斗争、阶级矛盾等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它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是19世纪时代条件、时代精神和时代要求的深刻体现。因此,它也是有限或相对真理,受所处的时代条件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时间和精力详细研究亚洲国家(包括中国)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具体问题;它不可能跨越时代分析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转向垄断资本主义,即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革命的特点;它是管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奢求先贤们为他们去世后几百年的问题提供直接的答案。像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等众多的理论与实践难题还需要今人来思考回答。[3]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与相对属性,关键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当作一个过程来看。这就要求必须以运动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辩证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绝对性的同时,走时代化的理论前进道路,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现马克思主义真理飞跃式的进展。例如,“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徒旋即将其奉为理论纲领与行动指南,并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之后,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化”进程,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伟大飞跃,结出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硕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举足轻重的指示与举措,提出和阐述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三、真理检验标准的实践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必须与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相结合,走大众化的群众道路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在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4] 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真理检验标准的实践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基本观点。

实践是一种将人头脑中形成的精神、认识等主观性内容放到客观物质世界进行运用、检验和改造的活动。实践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主体特点的影响。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的检验,要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要与人民群众的主体特点相吻合。革命战争年代,将马克思主义“神圣化”、简单化,将苏俄经验照抄照搬到中国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就是因为其脱离了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者的特点,而不被接受。与之相对应的毛泽东思想,则根植于中国革命的沃土,取材于亿万工人、农民生产生活的实践,抓住了制约中国革命的最核心问题,其语言又为劳苦大众普遍理解,因而能成为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革命者最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人造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它的真理性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必须同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走一条大众化的群众道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从书本上学来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放到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劳动实践中去运用印证;理论创新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群众听得懂的道理;坚持宣传教育区分特点层次的原则,教育内容的深浅,教育量的大小完全根据群众的接受情况而定;坚持树立人民群众是最朴素的唯物主义者的观念,经常“问计于民”,及时归纳群众实践中的经验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全党刮起了一股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的飓风。讲话、做文章、办事情不再是“官威十足”、“官腔震耳”、“官架吓人”,而是贴地而行,虚心从“土里掉渣”的群众语言中汲取精华,向普通老百姓求策问计,拿违反“八项规定”、不走群众路线的贪官恶吏开刀。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党寻求执政支持,保证肌体健康的需要,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真理经受群众实践检验,不断谋求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真理的客观性价值与主观性解读价值的协调一致,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必须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互融合,走民族化的创新道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价值,是一个揭示客观事物的功能属性和意义的范畴,是事物的具体属性与满足人需要程度的统一。当一个事物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时,它就是有价值的。这里所说的价值,既包括客观事物自身功能属性所产生的客观价值,又包含事物的功能属性因满足人需要的程度而产生的主观价值。越能满足人的需要,事物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事物的价值就越小。客观价值是主观价值的基础,主观价值是客观价值的最终体现,是人对客观价值的审核与评价。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真理性认识的价值是客观性价值与主观性解读价值的协调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客观性价值来自于它的科学属性,价值的高低在于它所包含的真理性颗粒的大小和多少。客观性价值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而产生,因其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时空的变化而消逝。也就是说,一旦条件满足,它就会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观性解读价值,则在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说,与人民群众结合性很强的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和价值理念,能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而存在,易于人民群众所理解,获得大众的好评。因此,就其理论特性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各民族群众主动结合的优点,能在不同环境的劳动实践中生根发芽。

漫长而灿烂的中国历史孕育了科学优良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了大量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科学认识和辩证思考。这些饱含中国人特有情感和价值观的文化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在基本观点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相近相似之处。例如,阴阳两极、两级相连的思想,体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视对事物矛盾两极斗争统一性的把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则与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史观”异曲同工;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向往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着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的相通之处。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价值被中国的革命者所掌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也就是说一种理论为人民接受,它的客观价值是在逐次解读中释放和体现出来的,也可能伴有曲折和反复的过程。曾经在工作和思想上犯过的错误,有许多就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掌握不够精准造成的,是主观解读的错误,不能把错误的帽子扣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头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也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注意马克思主义真理客观性价值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主观性解读价值,为其注入民族性的特点。这不仅仅是理论表达方式的问题,同时也是理论适用性与根本立场、观点的问题。一方面,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地位不动摇,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客观性价值作用发挥的必然要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与改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升华传统文化;坚持用中国的文化形式表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为人民群众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如邓小平同志就使用“小康社会”、“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生动形象的语言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也要注意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去,回归到人们日常生活与心灵世界,使马克思主义真理成为人们的精神依靠、心灵支柱,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自觉共识的知识和方法。[5]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高哲,温元著,贾建梅. 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 北京:中

央编译出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王柱权,胡延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三化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马克思主义“三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信息化条件下军校教员素质“三化”研究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