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动物到人文动物:猴年说猴
2016-03-23罗曲
罗曲
摘 要:猴本来是个自然物,分布广,品种多。历史上人们认识力低下,信仰万物有灵,猴也成了人文动物,负载着人们的信仰,并进入十二生肖行列。追求吉祥,求吉避凶,祈福免祸,对生活的热望是人类共有特点,并由此形成自己的吉祥文化;而相比之下,中国吉祥文化特别丰富。因为猴与“侯”谐音,而“侯”是古代的爵位,这样猴便成了吉祥之物,以象征官禄。
关键词:自然物猴;人文猴;吉祥物猴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符号,人类文化符号的复杂性就像人类文化的复杂性一样,构筑了人类与动物区别的界限和鸿沟,同时也把某些动物或植物符号化,使之成为文化的生物。猴就是一种从自然物到人文符号化的一种文化生物。
一、自然界属性的猴
在哺乳动物中,作为灵长目哺乳动物,猴在动物界中是一个大家族。人们平时说的猴其实是一种泛称。作为泛称的猴类,是一个具有古老历史的物种,留下了丰富的遗存。地质学、考古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工作者,陆续在世界各地发掘出土了多种猿猴化石骨骼。比如:在欧洲发现了古狐猴、中新猿、短面猿、上新猿、上新长臂猿、新猿,在美洲发现了包括许多种的古狐猴三属,在埃及发现了元古猴和始祖猿,在东非发现了湖沼猿、陌生猿,在南非、中国、印度发现了腊玛古猿,等等。作为泛称的猴类,从进化的角度看,分为低等、中等、高等三大类:低等进化的猴类,包括马达加斯加岛的各类狐猴、大狐猴、指猴,非洲大陆的婴猴、权熊猴等,亚洲的懒猴及跗猴等。中等进化的猴类包括各种阔鼻类新大陆猴及各种狭鼻类旧大陆猴,分别为南美洲的狨、节尾猴、各类卷尾猴和亚非两洲具颊囊的杂食猴及具复胃的素食猴。高等进化的猴类包括长臂猿、合趾猿以及猩猩类。就泛称的猴而言,据资料全世界已发现600多种,如狐猴、指猴、婴猴、懒猴、蜂猴、倭猴、长鼻猴、猕猴、金丝猴、熊猴、白头叶猴、黑叶猴、红面猴、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专业者对猴类的分类有两种,一是以是否有尾作为划分标准,将有尾者称为猴,无尾的称为猿。也有论者将包括人在内的整个灵长目划分为九大类,即狐猴类、跗猴类、阔鼻猴类(新大陆猴)、狭鼻猴类(旧大陆猴)、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人类。在中国境内分布的猿、猴,主要有猕猴、金丝猴、红面猴、毛面短尾猴、台湾猴、熊猴、豚尾猴、黑叶猴、白头叶猴、黑长臂猴、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白眉目长臂猿等。
各类猿猴,大都属于社会性动物,其中的中、高等进化的猿猴,群体活动聚群而居。同时,中、高等进化的猿猴群体,都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构成,且表现出血缘情深和等级分明。所以,仅从群体生活表面看,猿猴的家庭组织类似于人类社会。[1]
二、十二生肖中的猴
“生肖”中的生指人的生年,肖即类似、相似之意,合而言之,生肖即人生与某种动物类似。在中国,十二生肖在古代又叫十二禽、十二兽、十二神、十二物、十二虫、十二属、十二相属等,民间俗称为十二属相。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世界存在生肖文化的民族,均为十二生肖,所差别者,是作为生肖的动物不同而已,比如:中国和印度的十二生肖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希腊和埃及的十二生肖为牡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鼠、鳄、红鹤、猿、鹰。[2]
关于猴为何成为十二生肖之一,有两种说法,一是与黄帝的活动有关:上古时期,黄帝为了便于管理天下,命史官仓颉造字,令负责天文地理的巫官制定干支历法,即将天干与地支相配合,六十年一轮回。但天干地支不好记,黄帝于是采纳以十二种动物为名的建议,猴便进入了地支之一的替代名中,后成为生肖,命名为“申”。第二种说法是猴之所以进入十二生肖行列,是老虎周旋的结果。[3]
中国的十二生肖文化历史久远,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城关西部的睡虎地发掘的《日书》即有十二生肖的记载,而《日书》写作于公元前278-前246年,所以十二生肖的形成当远早于《日书》写作年代。该书分为甲种和乙种两大内容,在甲种中有关“盗者”的内容将地支与生肖对应,在说到猴时如此写道:“申,环也。盗者圆面,其为人也髀然,夙得幕不得,名责环貉干都寅。”[4]对此,有学者用白话阐释说:“申日,属猴。贼偷长得圆圆的脸,身材个子不高,早晨能捉到他,傍晚捉不到。贼偷名字中有‘责、环、貉、豺、干、都、寅’” [5]等字。对于猴生肖的含义,有学者亦以《汉书·律历志》相关内容加以阐释:“七月建申,申者贼也,有贼害万物的作用。时至七月三阴渐生,三阳渐退,阴气渐盛,白露繁降,草黄叶落,万物成熟,止而不进。”[6]
关于生肖的起源,虽然传说很多,但概括而言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肖属相是古人按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活动时辰来确定的。在十二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每个生肖代表一个时辰,且代表相应时辰的生肖,在该时辰中最为活跃。[7]第二种观点认为,十二种动物之所以能够成为生肖,是由于它们在身体构造上均有不足之形:即鼠无牙,牛无齿,虎无脾,兔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肾,犬无胃,猪无肋。第三种观点认为,十二种动物的足趾和生活习性同阴阳两气、十二时辰之间的对应关系,决定了它们的生肖身份,即按奇为阳、偶为阴的原则,把虎、龙、马、猴、狗、鼠归为阳,把牛、兔、蛇、羊、鸡、猪归为阴;再根据十二时辰中阴阳二气的更替升降及其强弱,以及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分别为各时辰配以各动物。[8]
据以上三种观点中的第一种说法,猴之所以进入生肖行列,是猴的活动规律决定的。清代刘献廷在《广阳杂记》卷一中引述李长卿《松霞馆赘言》说:“申时,日落而猿啼;且申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民间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传说,有不少谈及猴之所以进入十二生肖行列,且位于羊之后的理由。如有则传说讲,上古时期,黄帝(有的异文说是玉皇大帝)要选择十二种动物来计算时辰,命令天下的动物正月初一到天宫报到。动物们听到消息,纷纷争相赴会。牛因为知道自己走得慢,便在大年三十晚上动身前往,结果赶了个第一。随后依次到达的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黄帝于是按照各种动物到达的次序来排序。但是老鼠不服,说要让人来判断,自己肯定是应排在第一的。于是黄帝让动物们上街去走一趟。动物行走在街上时,老鼠突然跳到牛背上,把人们吓了一跳,有人惊呼道“好大的老鼠!”这一惊呼,遂使老鼠成了十二生肖之首。这个传说,把十二生肖的设置权力归结于最高主宰,且狡黠之徒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另一则动物故事说:老虎当了兽王后,猴子与之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老虎不幸落到猎人的陷阱里,被猴子救了。老虎为了感谢猴子的救命之恩,承诺今后只要猴子有所求都会给予满足。后来听说天宫要选属相,猴子便找老虎帮忙。由于老虎帮忙,猴子果然入选属相,位于羊之后。
三、民间信仰及文学作品中的猴
民间信仰是各民族历史上出现的普遍文化现象,并由此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事项。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力低下,人们思维不发达,对大自然中的一切自然现象无法理性地认识,以为是某种超自然的神力或神灵在支配着,这便出现了对大自然崇拜的“万物有灵论”。在这种对大自然的崇拜中,活动灵巧,外表酷似人的猴也成为崇拜对象。从中国人对猴的崇拜看,表现为始祖崇拜、生殖崇拜、辟邪灵物崇拜三种形式。比如,彝族的《门米间扎节》、羌族的《木姐珠和冉必娃》、藏族的《西藏王统记》以及收藏于布达拉宫的《人类起源图》等神话或史诗,就是反映猴始祖崇拜的。遗存的崇拜猴的民俗事象也较多,比如:南淮阳地区的太昊陵,每年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要举行庙会。在庙会期间,会有人出售玩具“泥狗狗”,又称“陵狗”。这种“陵狗”玩具由淤泥捏成,通常于头一年初夏就做好泥坯,将其晒干后存放着,到第二年春天取出上彩。以黑色为底,再以红、黄、白、绿、蓝五色绘出点线结构的图案。这种玩具虽然叫“泥狗狗”或“陵狗”,但其造型有人面猴、双面猴、猴头燕、虎驮猴、猴驮猴等。这种泥泥狗的来历,据称与伏羲、女娲捏土造人的神话有关,其最古老的造型是猴子的形象——过去还曾作为祛病驱邪的灵物。2015年为马年,艺人们还制作了“马上封侯”的泥泥狗。[9]学者据淮阳“泥狗狗”的民俗事象,认为这种“泥狗狗”的最早产生,很可能是猴始祖崇拜观念在物质文化领域发生影响的结果。[10]
中国先民历来重视人丁兴旺,所以对生殖的需求产生了生殖崇拜,并且将这种崇拜以猴作为文化符号表现出来。比如,在陕西宝鸡一带,每逢姑娘出嫁,其嫂会为她做一个突出雄性生殖器的布猴,藏在陪嫁的衣箱中,送给即将做新娘的姑娘。
至于以猴作为灵物辟邪,在中国也是由来已久。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避恶,消百病也”的记述。《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其实也是源自民间的猴可避除马之病疫的观念。据资料,河南灵宝地区的黄河古渡茅津渡和太阳渡一带的渡船,通常在桅杆头上刻着一个猴子。据称这刻于桅杆上的猴子,具有镇妖辟邪的作用,能够使渡船在波浪凶险的黄河中免于翻船。这渡口附近的乡村,有的在过去家家户户有每年春季在门上贴剪纸猴的习俗,其目的是驱瘟避邪。避邪方能有吉,所以在相关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仪式中,有的民族以猴子作为祭品,比如台湾高山族即是。
因为中国人历史上崇拜猴,并形成了一种丰富的“猴文化”,所以猴亦成了文学作品及民间艺术反映的重要对象,并形成了以猴为描写对象的从民间文学到作家书面文学、民间工艺美术的丰富内容。
在关于猴的民间文学作品中,除了相关神话传说外,最典型的是“猴娃娘型”故事。所谓“猴娃娘型”,是指关于人猴通婚育子的传说故事。这种故事被历代文人采集摘录记载于文献之中。其基本情节是:一女子被猴掠入山中猴栖息的洞中,成为猴的妻子,并为猴生下儿子。女子的母亲或兄弟或丈夫千方百计找到女子,并将其救护回家,但猴携其子追至女子家,要求女子同归山洞。女家设计断绝猴子对女子的念头,估计猴子将来时去将猴子平常来坐的石碾子烧烫。猴子携子来时,和往常一样坐上去,结果屁股被烫得掉了毛,这样就有了伤癒后通红的皮色,俗称红屁股。“猴娃娘型”故事在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记载云:
蜀中南高山上,有物如猕猴,长七尺,能人行,健走……同行道妇女有好者,辄盗之以去,人不得知……其年少者终身不得还。十年之后,形皆类之,意亦迷惑,不复思归。有子者辄俱送还其家,产子皆如人。有不食养者,其母辄死,故无不敢养也。乃长,与人无异。
《搜神后记》(旧题晋·陶潜撰)卷九则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
晋太元中,丁零王翟昭皇宫养一猕猴,在妓女房前。前后妓女,同时怀妊,各产子三头,出便跳跃。昭方知是猴所为,乃杀猴及子。妓女同时号哭,昭问之,云:初见一年少,著黄练单衣,白纱帢,甚可爱,笑语如人。
在“猴娃娘型”故事母题中,最有趣的是唐人小说《补江总白猿传》里,以欧阳询貌似猴而生发、编撰的故事:南朝梁欧阳纥在南征途中,其妻被神猿掠去。欧阳纥到处找寻,最终找到神猿住处,见他的妻子和妇人数十。这些妇人帮助欧阳纥用计杀死神猿,神猿临死时对欧阳纥说:“然尔妇已孕,勿杀其子,将逢圣帝,必大其宗。”据说这神猿之子,就是唐初知名度很高的大书法家欧阳询。
俗语是民众反映社会生活最直接、最容易吟诵和记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俗语(包括成语)中,关于猴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是奇怪的是,在民间以猴为题材的俗语里,多为中性甚或贬义,少有褒义,比如:
朝三暮四 《庄子·齐物论》载:“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这里的狙,古人讲的一种猴子,狙公是养猴子的人。赋芧,是给予橡子的意思。其原意指只变名目或形式以欺骗他人,后多形容人的语言、行动反复无常。
沐猴而冠 《史记·项羽本纪》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原意是比喻楚人急躁,后比喻外表虽像人样,但本质却没有改变,用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的小人。
教猱升木 猱为古人称的一种猴子,本性善于攀木。后人以此比喻引导坏人去做坏事。
心猿意马 比喻人的心思游荡散乱,如同猿马一样难以控制。
猿鹤沙虫 晋·葛洪《抱朴子》载:“周穆王选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后人以此比喻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民众。
猕猴骑土牛 比喻职位晋升缓慢。
猢狲入布袋 比喻放荡的性情受到了约束。
树倒猢狲散 比喻以势利交结者实为乌合之众,为首倒台,依附者四散而去。
尖嘴猴腮 比喻外貌丑或无福气之人。
在关于猴的俗语中,有部分是歇后语,比如:
猴吃麻花——满拧、猴子摇扇子——学人样、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猴子上凉亭——丑鬼耍风流、毛猴子说话——不知轻重、属猴的——没个稳当劲儿、猴子捞月亮——白忙、猴子看书——假斯文、猴子的屁股——一天三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猴子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猴儿爬标杆——上蹿下跳、猴儿上树——爬得快,等等。
关于以猴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除了民间文学外还有不少作家有书面文学,在此不赘述。同时,除了以猴为题材的文学外,还有不少以猴为题材内容的民间艺术,在此亦不赘述。
四、吉祥物中的猴
追求吉祥,求吉避凶,祈福免祸,对生活的热望是人类共有特点,由此形成吉祥文化。中国的吉祥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负载吉祥观念的吉祥物名目繁多,寓意内容多种多样,就吉祥物的主题而言,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吉祥物作若干的分类。从吉祥物所表现的主题或思想观念而言,可分为平安大吉、恭喜发财、吉庆有余、功名有成、荣华宝贵、福喜临门、腾达进禄、婚恋祝吉、早生贵子、避凶化吉、吉祥如意、长寿安康等门类。若按吉祥物自身的物性归纳,可分为动物类、植物类、器物类、神灵偶像类、符图类。在这四大门类中,又可细分若干小类,每个类别中都有丰富的内容。就动物类吉祥物而言,猴是其中之一。猴之所以作为吉祥物,一是前述对猴能避邪的信仰,二是汉语交际中特有的谐音民俗。
陕西渭北农村地区,过去不少人家的门口立有青石打制而成的拴马桩,其顶部一般都雕刻有各种立体造像和浮雕,其内容多为猴子、狮子、大象等。之所以雕刻这些动物像,当地民间以为拴马桩不仅仅限于拴牲畜的实用功能,还有祈求富裕、吉祥的象征。
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爵位。《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但后来各朝代爵位有变化,不一定是五个等级,比如汉代只有王侯两个等级。汉代初期,异姓也封王,后来“非刘氏不王”,异姓封为列侯。三国以后,历代封爵制度不尽相同,但同姓封王,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由于历代都有侯爵,后来人们遂以“猴”与当时官位“侯”谐音,而作为升官晋级的象征,表达人们加官封侯的心愿。这样,人们将“猴”视之为吉祥物,并形成了若干的吉祥图案。诸如“封侯挂印”(猴向枫树上挂印的纹图)、“马上封侯”(猴骑于马上的纹图)、背背封猴(一猴在另一猴的背上)、侯位(猴橙)等。此外,有关猴吉祥物的图案还见诸某些器物上。
另外,有关猴的吉祥观念,有的还表现了人类社会的人伦。比如:吉祥图案“辈辈封侯”为母猴背子猴,在民间除了永远当官的热望之外,还有人伦的意义,表现出一种母子之情。《太平御览》引周景式《孝子传》说:“余尝至绥安县,逢徒逐猴,猴母负子而没水。水虽深而清,以戟划之,自胁以下中断,脊尚连。抄着舡中,子随其母傍,以手扪子而死。”表现猴类母子情深的还有大家所熟悉的“肝肠寸断”,在此不赘述。
注释:
[1][3][10]参见安德明、杨利慧:《金猴献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1-13页,引言第10-11页,第121页。
[2]参见《郭沫若全集·考古编一》,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332页。
[4]转见赵伯陶:《十二生肖》,齐鲁书社,2000年,第6页。
[5]阿苏大岭:《破译千古易经》,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13页。
[6]程绍恩、徐婷:《周易卦爻筮法十讲》,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16页。
[7]参见王玉奎:《中国属相大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17页。
[8]关于十二生肖来源的传说也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天象星宿说、图腾崇拜说、古代生活说、趾爪奇偶说、动物习性说、木星运转说、黄道十二宫说、轩辕黄帝说、道教玉帝说、佛教如来说等。其中某些十二生肖传说母题又包含了好几种主题。如十二生肖佛教如来说就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是佛祖如来指派的;第二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起源于释迦牟尼升天时以十二种动物作供品;第三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为四方大海中神山上洞窟里的神兽;第四种说法认为十二生肖来自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和旁侍十二神将。
[9]参见《河南淮阳老艺人创作“马上封侯”泥泥狗走红马年》,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3-04/5908843.shtml,访问时间:2015.12.30日)。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