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知识 凸显教学价值
2016-03-23卞红艳
卞红艳
[摘 要]核心知识,是一颗思想的种子,它是具有思维生长力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核心知识,并且极力挖掘核心知识的教学价值,从而使核心知识的教学价值在小数课堂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知识 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87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核心知识”是指结构明确,适用范围广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核心知识,学生能快速提高知识水平,进而全面提升数学素养。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关注核心知识,凸显教学的价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核心知识的感悟
数学知识之间关联性强,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使学生能够连点成线的将核心知识相互融合。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部分学生把乘法分配律与之前学过的运算律混淆,导致出现计算错误。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笔者以“(80+8)×125”为例,让学生分别用运算法则和乘法分配律两种方法来计算。在学生计算完毕后,笔者让学生思考:“在平时的计算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学生动手验证的过程中感悟到使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再次思考:“乘法分配律还可以运用在哪些类型的计算题中?”学生很快发现在小数,百分数,分数中同样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如此一来,笔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运算律作为小学计算教学中的核心知识,为简便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感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及时内化,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注重核心知识的甄别
核心知识在教材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对这些核心知识的处理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模棱两可或者似是而非的态度,而要注重对数学相关知识之间的比较,引领与甄别,使学生把握核心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在核心知识价值的作用下,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把周长和面积混淆,导致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却不知道结果应该带什么单位,不能很好地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由此可见,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理解不到位,这将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周长”就是指沿着物体周围一边的长度,“面积”主要指物体表面的大小。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面与线的区别。此时,学生再来解答问题必将会显得更加轻松,游刃有余。
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对于数学教材中学生易于混淆的核心知识,教师主要采取了引导学生用心去甄别的方法,在多媒体的直观呈现下,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一览无遗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让学生能加轻松地理解,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关注核心知识的延伸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获得知识,是隐形的。但是,如果遇到合适的时机,这种存在状态很容易就会得到改变,从而变隐形为显性,凸显其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方面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点拨,从而激活学生的核心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虽然学生对长度非常熟悉,但是“周长”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笔者从学生最为熟知的树叶、课本、窗户等物品入手,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它们的周长,要想知道它们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经过思考后很快得出:如果图形规则的话就可以采取测量的办法,先量出每条边的长,然后再把所有的边长加起来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继续追问:“如果遇到不规则图形怎么办?比如一片树叶的周长如何量?”在笔者的不断追问和启发下,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周长的概念是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核心知识,学好它对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不仅要发展学生思维,而且要使核心知识在教学中的价值凸显,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对于数学核心知识来说,它包括了数学学习的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基本方法、基本问题四大方面,它是培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核心知识应有的重视,并且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来落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服务,并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责编 莫秋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