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2016-03-23杨昆
杨昆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目的。因此,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注重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为全面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低年级 数学结合思想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82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非。”那么,数形结合思想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渗透呢?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摆“形”学“数”、借“形”学“数”、依“形”解“数”和看“数”画“形”等方法,下面笔者主要就这几个方面具体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摆“形”学“数”,以“数”助“形”
在低年级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摆一摆、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有深刻地认识。
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笔者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利用小棒摆出四边形,并让学生说出四边形的特点。在学生初步学会摆出四边形的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提问:“用3根小棒,5根小棒,6根小棒……可以分别摆成什么图形呢?”之后,笔者再继续引导:“如果给你同样长的小棒,至少需要几根才能摆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呢?”经过摆一摆和做一做,学生得出了摆出小棒的个数与图形边数之间的关系,对“几根小棒”“什么图形”的认知也变得深刻,优化了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尝试摆放,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二、借“形”学“数”,“形”“数”合一
经研究表明,儿童的数学认知规律通常要经过直接感知——表象——形成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这几个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抽象知识有一个直观地了解与认识,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学习情境中去感知。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图形,从而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认识“乘法”,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现如下的一幅图。
之后,笔者向学生提问:“根据图形,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吗?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结合图形和数数的方法,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答案为12。于是,笔者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并且把图形与结果“12”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乘法计算得出正确答案,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了“12”的由来,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抽象问题直观形象化,从而达到数形合一的理想境界,优化学习效果。
三、看“数”画“形”,依“形”解“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看“数”画“形”,图文互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明明做了14颗五角星,芳芳做的比明明少6颗,芳芳做了几颗?为了让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笔者先引导学生多读几遍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笔者的鼓励与启发下,学生将题目的意思用图形表示如下:
通过图形,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谁画得多,谁画得少,进而为学生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在关于数与形的理解与认识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真正去感受、触摸、操作、实践等等,使数形结合思想自然地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一种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那么,将会对学生一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责编 莫秋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