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是老 庄是庄

2016-03-23

国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梦蝶老庄物化

宋志坚的《孔孟毕竟是两家》,指出孔、孟学说的异同,认为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精髓,原本不能混为一谈。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就我的肤浅认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重教化,而孟子提倡仁爱,“教”和“仁”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虽然都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论,但在阐述和认识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孔子更多地寄希望于“上智”“人和”,不遗余力地争取权贵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孟子的“仁”所关注的是民生的现状,与当朝的君主简直没有妥协的余地。“不肯为了做官而抛弃政治原则,不愿稍微降低人格尊严而迁就当权者”(鄢烈山《孔孟高下论》)。把两者混为一谈,是学术上的偷懒,其后果是把研究的问题庸俗化,概念化,不利于向更深的层面拥火前行。

这还使我想到了另一个拉郎配:“老庄哲学”。

在一些文章和讲话中,时不时出现“老庄”的说法(与简称“老、庄”不同),甚至把隐逸、避世、道教的一些教宗,统统归于“老庄”,这也是不太负责任的。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他的“无为”是为了更多的有为,有韬光养晦的味道。他的所谓“无争”,实际上也是一种争,是很有水平的“争”,无为而为,无争而争。这种“柔道”,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动善时。夫不争,帮无尤。”他从事物的正反关系中提炼辩证法,如祸福,阴阳、巧拙、智愚、雌雄、刚柔、进退等等,为“无为”的理论找到依据。

而庄子虽然也崇尚道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可以看出他的自然观,但他更多的是强调“适志”,在对人生的认识上,他比老子更深一层。楚威王给他高薪,请他做官,他认为是玷污他的人格,是把他当祭神的牺牛。“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司马迁评价他“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他是整个儿的“无为”,“无争”,以求快适。他当过一回漆园吏,整天睡觉,没几天就提出辞职。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气节是很高的。

胡适曾将孔子的“教”比做“fatherspolicy”(爸爸政策),将孟子的“仁”比做“motherspolicy”(妈妈政策),说明两个理论基本观点不尽相同。老子的修身之道,有一个著名理论,就是“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是纯真的,眼睛亮晶晶,心地纯洁无瑕,比一切道德修养的境界都要高洁。他说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就是复归于婴儿。

在这一点上,庄子的“忘我物化”境界,也与老子不同。他有两个故事,一是妻子死后,他不但不感到伤心,反而“鼓盆而歌”,他的解释是“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他所说的“通乎命”,即是他认为世间万物,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百年之后又变而为死,这样就好比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一样。妻子已经回归自然,安然回到大自然的怀抱,甜蜜酣睡,我庄周悲而哭泣,是不明智的表现。所以弄个盆子,为她的死放歌。这种“物化”的见解,与佛教的轮回理论相似。二是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他认为不但人可以复归自然,然后又聚气成形,还能异化成其他生命。他做的蝴蝶梦,表明他追求无羁自适的理想,比照他的“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可以发现他的“无为”观与他的老师迥异。所以当老子听说他梦蝶,告诉他:你的前身就是一只白色的蝴蝶时,他很为之得意。

从“father”到“mother”,到婴儿,到蝴蝶,可以看出先哲们的理论各异其趣,各有自己的意识和风骨,也各有其深厚的底蕴。既要研究,就不可老是一概而论,把他们装到一个盒子里,打上一个标签。这样简单的做法,很难称之为学问。如果世界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理论,可以将其并为一谈,那还叫理论吗?

猜你喜欢

梦蝶老庄物化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超拔
瓜农老庄
瓜农老庄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披着别人羽毛的同学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迷棋
梦蝶
老赵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