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气洋洋
2016-03-23
时值农历春节,说红色如巨浪般铺天盖地、无边无沿似乎一点不为过,因为对中国人来说,红色意味着吉祥、如意、喜庆、红火。中国年里,大红的福字、大红的门联,挂红匾、送红包、走红运,处处洋溢中国红。“红”被冠以“中国”,一种颜色代表了一个国家,使其陡然间变得深邃而神秘。
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
中国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其渊源追溯到古代对日神虔诚的膜拜。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尚红习俗的演变,记载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经过世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
中国红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蒸腾着熊熊烈火的极温;凝聚着血液最浓稠活跃的成分;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浸染了枫叶最成熟的晚秋意象……
中国红(又称绛色)是三原色中的大红,以此为主色调衍生出中国红系列:娇嫩的榴红、深沉的枣红、华贵的朱砂红、朴浊的陶土红、沧桑的铁锈红、鲜亮的樱桃红、明妍的胭脂红、羞涩的绯红和暖暖的橘红。
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成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中国红意味着平安、吉庆、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结,高度概括着龙的传人生生不息的历史。
从朱门红墙到红木箱柜;从孩子的贴身肚兜到以中国红为主题的婚礼;从本命年的腰带、佩玉的流苏到寿星的寿服寿桃;从添丁进口时门楣上挂的红布条到孩子满月时做的“满月圆”;从舞龙灯的绣球到锣鼓唢呐的饰物;从深闺女儿的红头绳、香囊到扭秧歌的舞绸;从开张大吉的剪彩到恭贺新禧的贺卡;从铭刻着权力的印泥到记录着功勋的锦旗;从过年过节悬挂的灯笼到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倒福和窗花,从“压肚腰”的压岁红包到除旧迎新的爆竹;从闻名遐迩的“红、绿、黄”唐三彩到景德镇最负盛名的“祭红”瓷。
中国红就这样以农耕文化为依托,以家族意识为核心,经过多少代潜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成为当之无愧的安身立命的护身符,镇守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疆土。
中国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新浪博客
流淌在生命中的色彩
中国民众对红色的崇尚历史久远,沿着历史的长河,可以追溯到距今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考古发现,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墓穴里,死者遗骨的周围有用赤铁矿粉撒成的圆圈。学界认为,在这里,使用赤铁矿粉在死者周围撒圆圈也不是无意义的行为,而红色的使用也绝非偶尔为之。红色的赤铁矿粉在这里被认为象征着鲜血,而鲜血被认为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周围撒赤铁矿粉,用意是为死者祈求新的生命。
红色的自然属性使人想到温暖和生命,使人感到它的勃勃生机,最终成为人们表达喜庆和激情的媒介。而红色所象征的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具备极强的阳世之气,可以压倒鬼怪妖魔的阴邪之气,从而使红色具备了避邪的保护功能。
?筵 年节中的红色
中国的春节期间的主题色彩即是红色。红色的春联、写在红纸上的福字、红色窗花、红色的灯笼、红色鞭炮、装着压岁钱的红色、红色头绳、红色衣裳。节日中,喜气洋洋的人们与喜气洋洋的红色相互浸染着。
根据传说,春节中的红色最初应是为了避邪。关于过年,民间普遍流行着关于“年”兽的传说。“年”害怕见红、火,怕听到响声。于是每到这天家家户户便贴红纸、挂红灯、穿红衣,并燃放爆竹,“年”来了,看见到处都是一片红彤彤的,还听见“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吓得掉头就走了。人们安全度过了这一天,非常高兴,于是每次“年关”都这样做,怪兽“年”就再也不敢来了。
因为红色保护了人们的安全,人们就用红色来庆祝“过年”的喜悦。这个传说证实了民间心理所信仰的红色驱邪功能。而春联的实际来历正是与红的这一功能有关。
春联是由过去的桃符转变而来的。过年时门上挂桃符曾是一个普遍的习俗。千家万户挂桃符也是由于桃符具有驱邪功能。据《山海经》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盘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人们在门户两侧挂桃木板和桃木刻的桃人来象征神荼郁垒二神,以防鬼怪进门。后来人们直接在桃木板上画出神荼郁垒的神像,这就成了桃符。随着文学的发展,一些文人开始在桃符上题词,写联语,到明代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春联。由于桃木为红色,人们亦用红色纸来书写春联。
喜气洋洋的大红取代避邪的红桃木成为年节的主题色。节日中人们将对这种色彩的使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红色所具备的喜庆、热烈、令人振奋的文化含义,中国人举行一些重大会议和活动时,习惯使用大红条幅打出主题,也许是在无意识中渲染了现场气氛。
?筵人生仪礼中的红色
红,在人生仪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生仪礼指的是一个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人们视每个仪礼时段为特殊时期,处在这些仪礼时段的人面临着人生重要的变化,各种行为关系到他们的吉凶祸福。具有保护和喜庆双重功能的红色成了他们的吉祥色。
一、生育礼俗中的红色
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的重子嗣的传统,各个家庭普遍祈望人丁兴旺、儿孙满堂,由此衍生出的种种生育礼俗传达着人们的这种愿望。红色是表达这种愿望的一个重要手段。
红色的使用从人们盼望得子时就开始了。青年男女婚后,尽快得子成了生活中的大事。
急于盼望抱孙子的公婆时刻观察着媳妇身体的变化。一旦发现媳妇还没有生育的迹象,各种形式的祈子便开始了。在各种祈子方法中,最常见的要数“拴娃娃”了。
拴娃娃又叫“拴子”“拴喜”。祈子者拿一根系着铜钱的红绳来到送子奶奶庙里,跪在送子奶奶塑像前念念有词地祈求。送子奶奶像前有很多泥娃娃,祈祷完毕后,用手拿的红绳将其中的一个泥娃娃拴一下,回家后,就把拴过娃娃的红绳系在桌子腿上,称之为“久居立业”,认为这样很快就会生育添子了。在滕州还有一种祈子方式。当地一些急于抱孙子的老太太去刚生孩子的人家道喜讨红鸡蛋。认为自己的媳妇吃了讨来的红鸡蛋就会怀孕生子。
从以上拴娃娃使用的工具来看,不管是用来拴娃娃的线绳还是用来包娃娃的包袱,一律选择使用红色。求子妇女讨来的喜蛋也是被染成了红色。在求子习俗中出现的红色象征着生命的孕育。因为人类很早就知道人的生命是与鲜红的血液相关联的,人人都是血肉之躯,有了血液就有生命,失去血液就失去生命,所以人们用红色来表达想得到新生命的渴望。
求子习俗中使用红色是对生命的祈求,那么,怀孕期使用红色则是对孕育中的娇弱生命的保护。怀孕期间,为了保胎,有的孕妇穿红色内裤,腰上扎红色腰带。在胶东地区,孕妇遇有雷雨天气就忌出门。民间认为雷雨天气中,很多精灵会遭到雷击,为了逃避劫难,有的精灵会附在孕妇身上寻求庇护。此时,孕妇必须躲在屋里,手中拿一块红布以避精灵鬼祟。
婴儿出生后至养育的初期阶段,红色的应用是相当频繁的。孩子出生后第一项礼俗就是报喜。报喜常分两种,在自家门口做一些标记,向街坊邻居宣告自家添丁,向姥姥家报喜,报告母子平安的喜讯。这两报喜方式都使用了红色。很多地方在孩子出生后使用“挂红子”的方式向邻里报喜。而向姥姥报喜多用红鸡蛋。
月子期间,产妇的房门通常挂上红布帘,既为防风,又为避邪。婴儿穿红色和尚服,也是为了避邪。
总之,生育习俗中出现的红色,除了有一定的喜庆色彩外,主要是为了祈求生命和避邪。
二、婚礼中的红色
结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因而被指为“终身大事”。如果说生育礼俗中的红色是一点耀眼的点缀,那么,婚礼中的红色简直就是泛滥。所以,人们将其称为“红喜事”。
元代杂剧中有一个剧本是《破阴阳八卦桃花女》。剧中说古代有个叫周乾的人,善于算卦,占算非常灵验,人称周公。城东有一桃花女,是由一棵小桃树修炼而成。周公的占算术时常为桃花女所破,周公怀恨在心,就设计陷害她。一日,周公假托媒人向桃花女为自己的儿子求婚,并故意将迎亲之日定在凶煞日,又布置下各种凶神恶煞幻化成怪石、树桩列在路边,伺机侵袭桃花女。桃花女早就识破了周公的阴谋,有备而来。因为凶神恶煞都怕红色,桃花女就穿上红衣红裙,喜车也用红绸装扮,头上蒙上红盖头上了喜车。同时嘱咐送亲的家人凡是在路上看见可以疑东西,一律用红布避之。来到新郎家后,桃花女命人从门口就铺上红毡毯,踩着红毡毯步入喜堂和洞房,使婚礼顺利完毕。做了公公的周公不得不甘拜下风。自此,人们办喜事时为了避免恶煞的扰害,都学着桃花女的样子,身穿红衣蒙头红,并蔓延到处处用红,或装饰,或遮盖,或涂染,使整个婚礼上到处一片红色。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婚礼上使用红色,具有避邪含义。
三、特定年龄阶段的红色
民间传统认为,人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必须在红色的陪伴下安全度过。
民间认为“本命年”是凶年、忌年,是人生中的一道“坎”,是一段危险的时期,做事常常不顺,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因此一些重大事项如婚姻等皆不在本命年举行。因为趋吉避凶的心理,红色成了本命年的人钟爱的颜色。每到农历大年三十,过本命年的人便早早系上准备好的红腰带,穿上红内衣,女性可选择的更多,可穿上红毛衣、红外套,戴上红饰品,迎接自己的本命年,希望这些红色的物品能起到驱邪护身的作用。
在鲁西一带,母亲过六十大寿时,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做红棉袄。这种习俗大概是人到六十岁是本命年,需要红色保护,而且民间有“闺女是娘的小棉袄”之说,意为闺女与娘最贴心,所以闺女亲手做一个红棉袄以示自己对母亲的爱护是理所当然的。
四、葬礼中的红色
葬礼中一般是不使用红色的,但并非没有红色出现。如有些地方死者穿的寿衣要用红色。民间以为人死后要上剥衣亭,剥衣鬼要从死者身上往下剥衣服。如果死者穿的是红色衣,剥衣鬼就会以为死者已被剥出了血,就会停手不剥了。另外,福寿双全的人去世后,家中办的丧事被称为“喜丧”。办这种丧事时,家人不用显得太悲伤,孙子辈的服孝者女孩头上要在白孝带下扎上红头绳,男孩在白孝帽上缀红布条。
建筑和日常衣饰中的红色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上,红色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从唐朝开始,建筑使用的颜色已经有了统一定制,体现出等级的差别。皇宫与庙宇建筑使用红和黄的色调,王侯官宦之家可使用红色、蓝色和青色,而普通的民舍则只能使用黑、灰、白等色。杜甫有两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形象地点明了红色的权贵象征。屹立了几百年的红色紫禁城曾是中国权力的中心,红色的宫墙成了皇家和民间的分界线。时至今日,颜色没有了阶级差别,红色作为一种高贵吉祥的颜色在当代建筑中广受欢迎。民间建造住宅时,也喜欢将自家的大门漆成朱红色,以彰显富贵的气派。
日常衣饰中,人们对于红色也非常偏爱。传统上,鲜艳的红色常用于年轻女子和儿童,有“红到三十绿到老”之说。鲜艳的红色使人感到青春和活力和女性的娇艳,而年纪大了再穿红色就会被认为“老来俏”,男子穿红色则被认为轻浮好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观念在发生改变,很多老年人穿起了红色衣服。红毛衣、红外套、红T 恤,红色使老年人显得年轻了,看上去朝气蓬勃,老年朋友觉得越活越带劲了。
我国民众对一些红色的饰品、挂件也是情有独钟,大红的荷包、红红的中国结不仅深受国人喜爱,也向外国友人传递着浓郁的中国文化。
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国际比赛时,其队服常常选用红色。当身着红色运动服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看着红色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场的观众都会感觉到中国红所带来的震撼。
文化艺术中的红色
?筵 红脸关公表忠心
说到关公的脸,立即会想到《三国演义》第一回中“面如重枣”的描绘,也会跳出来那一句“红脸的关公战长沙”的歌词。关公为什么是红脸?背后有什么玄机吗?回答是确实有玄机,而且这一玄机还很有趣。
原来,这与汉代以来,一种非常盛行的政治文化指导理论密切相关。这种理论叫做“五德终始”。刘备所建立的政权,自称继承东汉王朝,正式的国号依然是“汉”,而不是后世所说的“蜀”或“蜀汉”。这从《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所载蜀汉与孙吴订立的正式盟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既然依旧是汉朝,所以也继续对应火德而不变。汉朝既然对应火德,所以标志性颜色,就是赤色。由于赤色是汉家正统的标志,当时的人们又常用“赤心”一词来形容对汉朝的忠诚之心。比如,董昭替曹操给杨奉写信说:“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这见于《三国志》卷十四《董昭传》。孙权给曹丕写信说:“权之赤心,不敢有他。”这见于《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裴注引《魏略》。所谓“赤心”,就是现今所说的一颗红心。
说到这里,背后隐藏的玄机就很清楚了:原来关公这张红脸,是一个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图像标志:
首先,它是在彰显汉朝的正统,表明关公只是汉朝,而非其他任何王朝的顶尖勇将;同时,它又在突出关公的品质,表明关羽是无限忠于汉朝的最大忠臣。换言之,它的双重文化内涵,就是两个具体的定位:一是朝代的定位,二是品质的定位。
后世有一副赞美关公的对联,写得非常之准确:
青灯观青史,手中青龙偃月;
赤心辅赤帝,胯下赤兔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