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文综高频考点——高原山地气候分析

2016-03-23陈继革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浙江台州318025

地理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考点降水量高原

陈继革(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25)



浙江文综高频考点——高原山地气候分析

陈继革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中学, 浙江 台州 318025)

摘要:浙江文综高考卷连续三年考查高原山地气候及其相关内容,成为命题热点。重点考查气温与降水两大要素的特点及原因探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高考备考要抓住特点,提高分析与判断能力。

关键词:浙江文综;高原山地气候

一、获得青睐缘由

1.考点锁定

气候类型及相关内容历来是高考地理命题重点,综观近三年浙江文综高考卷地理部分,高原山地气候获得青睐成为命题热点。2015年是景观图结合气候统计图来考,2013年与2014年以统计图来考,题型都是选择题,赋分是8分。

表1 历年高考题高原山地气候知识点分析

2.选考缘由

之所以选择高原山地气候考点,一是创设新情境的需要。在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的考查已经相当透彻、继续考查区分度不高的情况下,高原山地气候相对来说平时复习的深度挖掘相对较少,相关内容的考查相对区分度较高,从得分率来看印证了这一点。二是与核心考点结合密切。尽管该气候类型教材与参考书描述得很少,但相关内容与核心考点的结合还是非常密切,选的是冷僻的知识,但考的内容仍属主干内容,并无违背命题大趋势之嫌,且考后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二、高考真题再现

例1:(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分析:3.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者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结合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①地降水丰富,②、③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④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别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③地高原山地气候影响形成。

4.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为亚热带高原山地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

答案:3.D 4.D

例2:(2014·浙江卷)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力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期货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亏缺,期货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10.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析:9.从图中来看,②地能够达到连续4个月气温在20℃以上,温度条件适宜,但是该地的水分盈亏量均<0,表示水分条件不足,故选B,排除D;①地最热月气温没有达到20℃以上,温度条件不足,排除A;①地只有7、8两个月较湿润,而该作物喜湿,且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因此水分也不足,排除C。

10.①地位于北纬29.7°,但最高气温在20℃以下,最低温度在0℃以下,说明该地海拔较高,为高原高山气候;②地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D。

答案:3.B 4.D

例3:(2013·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8 题(第8题略)。

7.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分析:7.图示可知,拉萨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谷底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晚上,大量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导致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答案为C。

答案:7.C

三、考点深度分析

1.相关考题的特点

高原山地气候相关考题的共有特点是突出能力考查,考查根据景观图、统计图等新的情境资料,调动和运用高原山地气候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2.与传统考点比较

气候作为重要考点,常见考点有气候形成因素、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及气候对具体区域人类生产活动及生活的影响的具体分析等。从这一点上来看,浙江文综卷的该部分内容考查与传统考点并无差别,在抓住气温与降水两大要素的前提下科学分析相关内容,做出准确的分析、运用、综合和判断。

3.高频出现的原因

高原山地气候考查的高频出现关键还是新情境的营造与核心考点的有机嫁接。以主干知识为依托,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不同视角、层次的问题。考生要从已有知识出发,调动多方面经验去分析和探索。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自主获取新知、获取地理信息并用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与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命题角度灵活,情景新颖,立意深刻,迷惑性强,取材多贴近生活,地域特色浓厚,有一定的典型性,充分体现能力立意,凸显新课改理念,强调实用的地理。

另外,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某一区域或主题的内容考查,往往出现连续二到三年考查的现象,这应该与同一批命题专家对某一区域或主题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关。如浙江文综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析、计算、推理考查,已连续多年。

4.与全国高考关系

从全国各地区的高考卷来看,气候成因的分析、相关的气温高低、雨量多少、雪、雾、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的考查较多,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较少,而浙江卷自文综卷命制开始至今已多次考查,从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到近几年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相关考题命制的形式变化多样,但考查知识落脚点都是在气候类型的判读上,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对于气候专题复习至关重要,这一点无论是浙江卷还是全国卷、其他省市区的文综卷、地理卷都是一致的。

5.相关知识点回顾

第一类:地理知识

(1)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南美洲的中纬度地区的高原高山地区。亚洲的喜马拉雅山系、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地。

(2)特点

表2 高原山地气候相关特点表格

第二类:地理技能

掌握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的基本判断技能。

由于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结构。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气候带结构,即或是同一个山地或高原,由于其内部坡向、高度与位置等的差异,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气候带结构。

气温要素分析: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受地势影响,最高月气温一般低于15℃。

降水要素分析:降水量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于气流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量又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迎风坡雨量多于背风坡。其特点根据具体位置而定。

例:图示为位于29°N附近的某地1971~2000年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分析:位于29°N,一般判断为亚热带气候类型,但该地最高月均温在15℃左右,显然是受地形影响,为高原高山气候。

答案:C

四、2016年高考前瞻

1.考点预测

高原山地气候仍将是高考文综地点热点命题内容,重点预计一是考查气温与降水两大要素的特点概括与原因探究,二是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这两个重点,设计样题如下。

2.实例分析

【样题1】图示为位于纬度29°附近的某地1971 ~2000年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符合该地气候特征的是

A.1月气温最高 B.气温年较差较大

C.日照时间较长 D.降水季节变化小

(2)下列地点具有图示特点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2)B

分析:(1)图示地点位于纬度29°,最低月气温在0℃以下,最高月气温为15℃,应受地形影响,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由于地势高,降水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较长。图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图示12月气温最高,1月因为降水多造成气温略低。

(2)图示12月、1月气温高,为南半球高原山地气候。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样题2】下图为肯尼亚山植被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所在山坡的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荒漠 B.山地雨林 C.干燥森林 D.山地竹林

(2)肯尼亚山东南部与西北部山麓地带农业生产方式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势 B.热量 C.水分 D.光照

答案:(1)B(2)C

分析:(1)从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年降水量明显大于年可能蒸发量,说明其气候湿润,同时山麓热带草原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年可能蒸发量,所以甲所在山坡的植被最有可能是山地雨林。热带荒漠终年几乎无降水;干燥的森林,应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年可能蒸发量,而甲地年降水量明显大于年可能蒸发量,气候湿润,山地竹林带年降水量少于年可能蒸发量。

(2)肯尼亚山东南部的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而西北部以畜牧业为主,原因是西北坡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年可能蒸发量,水分条件差,所以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东南坡的B处,年降水量明显大于年可能蒸发量,气候较湿润,以种植业为主,C处虽然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年可能蒸发量,但此处地势较B处低,B处地表水会流经C处,使C处有灌溉水源,农业生产也以种植业为主,因此影响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差异显著的影响因素是水分。

五、复习应对策略

1.夯实基础知识

针对气候类型的考查突出的是气温与降水两大要素的特点概括与成因分析,又结合的往往是具体区域,因此平时复习时必须要夯实基础,掌握每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气候特点、成因。

2.注重分析方法

试题在命制上首要考查的是对新情境的分析能力。因此复习时必须要掌握分析方法,并达到熟练运用。练习后要总结解题方法,形成基本的套路,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渐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如对气温的分析:

表3 气温影响因素分析

3.掌握比较要素

气候类高考试题的信息量都比较大,往往要涉及到多个气候类型和区域,考查比较能力,因此平时复习要注意比较的要素,提高比较的能力。如降水特点的比较主要从降水量的大小、雨季的长短及降水季节变化大小等方面展开比较。其比较要素如下:

4.重视能力培养

考查学生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深化高考地理学科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尽管每年的地理试题情境是全新的,但是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知识都来自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新课程更注重考查考生面对试题的新情境,是否能够迅速从已经构建的知识体系中调动和迁移知识和原理,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课堂复习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应用意识,逐步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新的地理知识,解决新的地理问题。

猜你喜欢

考点降水量高原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来的
黄台桥站多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