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对冬油菜出苗及苗期生长状况的影响

2016-03-23谷晓博李援农杜娅丹吴国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年9期
关键词:冬油菜物质量出苗率

谷晓博,李援农,杜娅丹,吴国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油菜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重要油料作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13年我国油菜收获面积达750万hm2,油菜籽总产量达144万t[1]。我国油菜生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30%左右。油菜生产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可以调整我国种植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改善膳食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还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2],加强油菜生产的意义重大。油菜在我国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长江中下游亚区季节性干旱日益严重,冬油菜种植面积变化不大或显著降低[3]。随着北方地区冬天气温的不断升高,油菜种植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北移、西扩”趋势,西北地区油菜种植面积连年增加[4],但由于受粗放的种植模式和不稳定的降雨、气温的影响,西北地区油菜的出苗期滞后、出苗率低、幼苗生长缓慢,使油菜产量一直低而不稳。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进而提高油菜的出苗率、提高油菜幼苗的抗寒和抗旱性,促进幼苗健康生长,实现油菜增产,对西北地区油菜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够有效调控土壤水分亏缺,降低土壤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率[5,6],增加土壤温度[7],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8-10],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对小麦[11]、玉米[12]、马铃薯[13]和苜蓿[14]等进行了地膜覆盖栽培研究,而对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的研究较少[15,16],而且侧重于对冬油菜产量性状的研究,对冬油菜出苗率及苗期生长状况的研究却很少报道。本文基于3 a田间试验,通过比较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对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以及冬油菜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生理状况的影响,以期确定出最利于冬油菜出苗和幼苗生长的栽培方式,为冬油菜增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13-2014、2014-2015和2015-2016年3年试验于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试验田进行。该区地处E 108°04′,N 34°17′,海拔高度521 m,属暖湿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日照时数2 163.8 h,无霜期 210 d,年均气温12.9 ℃,年均降水量632 mm,年均蒸发量1 500 mm。试验田土壤为中壤土,0~100 cm 土层的田间持水率(质量分数,下同)为23%~25%,凋萎含水率为8.5%,平均土壤干容重1.44 g/cm3,耕层(0~20 cm)土壤基本理化形状为:有机质12.78 g/kg,全氮0.98 g/kg,硝态氮72.54 mg/kg,速效磷24.26 mg/kg,速效钾135.32 mg/kg,pH值为8.14。

2013-2014、2014-2015和2015-2016年冬油菜播种后30 d内的日降水量和日最高、平均、最低温度见图1。2013-2014年的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明显大于2014-2015和2015-2016年,后两年的最高、平均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13-2014和2014-2015年播种后30 d内的总降水量分别为59.2和50.6 mm,远大于2015-2016年的27.5 mm。可见,2013-2014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均较高,2014-2015年的降水量较高,温度较低,而2015-2016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均较低。

图1 试验站2013-2014、2014-2015和2015-2016年冬油菜播种后30 d内的日降水量和温度Fig.1 Daily rainfall and maximum, minimum and mean temperature during 30 days after sowing of winter oilseed rape season in years of 2013-2014, 2014-2015 and 2015-2016 at the experimental site

1.2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用塑料地膜宽80 cm,厚0.008 mm;供试冬油菜品种为“陕油107号”,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提供。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质量分数≥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质量分数≥16%),钾肥为农业用硫酸钾(含K2O质量分数≥51%),硼肥为硼砂(含B质量分数≥11.5%)。

试验设平作不覆膜(CK)、平作全覆膜(T1)、垄沟均不覆膜(T2)、垄覆膜沟不覆膜(T3)、连垄不覆膜(T4)和连垄覆膜(T5)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18个小区,完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5 m2(4 m×3.5 m),小区间设1 m宽的间隔区。平作、垄沟和连垄种植及覆膜方式如图2所示。播种前10 d深翻,平整土地,划分小区。播种前1 d氮、磷、钾和硼肥分别按100、90、120、15 kg/hm2均匀撒施后,起垄覆膜。播种后,在每个小区中间划定1 m2用于测定出苗数。冬油菜于2013年9月12日、2014年9月21日和2015年9月16日按株距13 cm,行距50 cm人工点播,每窝5~8粒种子,在每个小区划定的1 m2面积上,每窝5粒种子。出苗后及时放苗,各小区油菜长出3片真叶后按密度12万株/hm2进行间苗、定苗。2013年播前由于天气干旱,为保证正常出苗,播种后每小区灌水30 mm。其他田间生产管理与当地高产田一致。

图2 平作、垄沟和连垄种植及覆膜示意图(单位:cm)Fig.2 Sketches of flat planting, ridge-furrow planting and continuous ridge planting patterns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土壤含水率:采用取土烘干法每7 d测定各小区冬油菜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在各小区中间行的油菜株间取土样,沿土壤深度方向每隔10 cm取1个土样。

土壤温度:用曲管地温计(插在每小区中间行的两株油菜间)测定各小区地下5 cm和10 cm土层深度处8∶00、10∶00、12∶00、14∶00、16∶00和18∶00的土壤温度,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该土层测定当天的平均温度。从播种当天起每7 d测定1次。

出苗率:播种后,观察每天油菜的出苗情况,记录其出苗数,当出苗数基本稳定后,计算其出苗率。出苗率为测定的出苗数与播种的油菜籽数的比值。

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于30 DAS(DAS:播种后天数)在各小区划定的1 m2面积上选取5株有代表性的油菜,用卷尺测定株高,并记录其叶片数;并在划定的1 m2面积周围选取5株有代表性的油菜,用烘干法测定其地上部干物质量。

叶绿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于30 DAS在划定的1 m2面积周围选取5株有代表性的油菜,选取各株油菜的第三片完全展开叶测定其叶绿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采用96%乙醇提取法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脯氨酸(Pro)含量。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用Excel 201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显著性水平为α= 0.05;用OriginPro 8.5软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覆膜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油菜种子小,播种深度浅,要求土壤湿度大、墒情好,才能正常发芽出苗[17]。1 DAS各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基本相同,而8、15、22和29 DAS各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受种植和覆膜方式的影响显著(表1)。3年T5处理8、15、22和29 DAS的土壤含水率最大,传统平作CK处理最小。T5处理3 a 0~3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与传统平作CK相比,分别增加28.0%、27.8%和19.8%。

T1、T3和T5覆膜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在8、15、22和29 DAS均大于CK、T2和T4不覆膜处理,其中,T5处理显著大于CK、T2和T4处理。3 a覆膜处理0~3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比不覆膜处理增加12.6%~14.4%。

表1 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下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 %Tab.1 Soil moisture at 0~30 cm depth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ulching patterns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3 a处理间的方差分析是单独的。

覆膜条件下,T5处理3年8、15、22和29 DAS的土壤含水率均最大,除2015-2016年8 DAS外,T3处理8、15、22和29 DAS的土壤含水率均最小。3年T1和T5处理0~3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差异。2013-2014年T5处理显著大于T3处理,而T1处理略大于T3处理,但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2014-2015年T1和T5处理均显著大于T3处理;而2015-2016年T1、T3和T5处理间的平均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差异。3年T5处理0~3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与T1和T3相比,分别增加2.9%~4.8%和2.8%~10.2%。

不覆膜条件下,T4处理3年8、15、22和29 DAS的土壤含水率均最大,T2次之,CK最小。除2015-2016年15 DAS外,T2和T4处理间的土壤含水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大于CK处理。3 a T4处理的平均土壤含水率略大于T2,但二者无显著差异,且均大于CK处理。3 a T4处理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比CK和T2增加8.8%~14.3%和3.0%~4.1%。

2.2 不同种植覆膜方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覆膜可有效提高表层土壤温度,有利于油菜萌发出苗并形成壮苗,进而提高产量。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对5(表2)和10 cm(表3)土层的土壤温度有显著影响。3 a平作全覆膜T1处理5和10 cm土层1、8、15、22和29 DAS的土壤温度均最大,连垄覆膜T5处理次之,传统平作CK处理最小。3 a T1和T5处理5和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均显著大于CK,且除2013-2014年5 cm土层外,T1和T5处理5和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 a T1和T5处理5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与CK相比分别增加3.8~4.6 ℃和3.1~3.3 ℃;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增加3.7~4.2 ℃和2.9~3.2 ℃。

T1、T3和T5覆膜处理5和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1、8、15、22和29 DAS均大于CK、T2和T4不覆膜处理,其中,T1和T5处理均显著大于CK、T2和T4处理。3年覆膜处理0~29 DAS间5和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分别比不覆膜处理增加2.3~3.1 ℃和1.8~3.3 ℃。

覆膜条件下,T1处理0~29 DAS间5和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最大,T3最小。T1处理5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在2013-2014年显著大于T3和T5处理,且T3和T5处理的差异不显著;2014-2015和2015-2016年T1和T5处理5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均显著大于T3,且二者不存在显著差异。2013-2014和2014-2015年T1处理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显著大于T3处理,且T5与T1和T3间均无显著差异;2015-2016年T1和T5处理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均显著大于T3处理,且T1和T5间差异不显著。3 a T5处理5和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T3高0.9~1.0 ℃和0.7~1.2 ℃,分别比T1低0.6~1.4 ℃和0.7~0.9 ℃。

表2 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下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 ℃Tab.2 Soil temperature at 5 cm depth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ulching patterns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3 a处理间的方差分析是单独的。

表3 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下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 ℃Tab.3 Soil temperature at 10 cm depth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ulching patterns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3 a处理间的方差分析是单独的。

不覆膜条件下,T4处理0~29 DAS间5和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最大,CK最小。3 a T4处理5和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均显著大于CK,T2处理略大于CK,略小于T4,但T2处理与T4和CK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 a T4处理5和1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比T2高0.4~0.7 ℃和0.4~0.5 ℃,分别比CK高1.1~1.4 ℃和1.2~1.3 ℃。

2.3 不同种植覆膜方式对冬油菜出苗率的影响

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显著影响了冬油菜的出苗率(图3)。3 a T5处理的出苗率均为最大,而CK处理均为最小。T5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与CK相比,2013-2014、2014-2015和2015-2016年分别提高61.9%、79.4%和130.8%。2013-2014和2015-2016年覆膜T1、T3和T5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显著大于不覆膜CK、T2和T4处理;2014-2015年T1和T5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显著大于CK、T2和T4处理,而T3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与T4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CK和T2处理。3 a覆膜处理冬油菜的平均出苗率比不覆膜处理提高45.6%。

在覆膜条件下,3 a T5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均最大,2013-2014年T1处理最小,2014-2015和2015-2016年T3处理最小。2013-2014和2014-2015年T1、T3和T5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不存在显著差异;2015-2016年T1和T5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显著大于T3处理。3 a T5处理的平均出苗率分别比T1和T3提高6.3%和12.8%。

注:柱上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图3 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下冬油菜的出苗率Fig.3 Emergence rate of winter oilseed rape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ulching treatments

在不覆膜条件下,3 a T4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均最大,CK最小,且T4显著大于CK。3 a T2和T4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不存在显著差异,2013-2014和2014-2015年T2显著大于CK,2015-2016年T2略大于CK,但二者无显著差异。3 a T4处理的平均出苗率分别比CK和T2提高35.7%和12.0%。

2013-2014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均较高,各处理的出苗率在3 a内均为最高;2014-2015年的降水量较高,温度较低,各处理的出苗率适中;而2015-2016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均较低,各处理的出苗率在3 a内均为最低。2013-2014年各处理的平均出苗率分别比2014-2015和2015-2016年提高10.9%和43.3%。

2.4 不同种植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不仅能提高冬油菜的出苗率,而且能促进冬油菜快速形成壮苗,减轻干旱、低温和病虫害对冬油菜的不利影响。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有显著影响(表4)。3 aT5处理冬油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最大,CK均最小。3 a T5处理冬油菜的平均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比CK增加83.7%、38.4%和62.4%。

表4 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下冬油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Tab.4 Plant height, numbers of leaves per plant and aboveground dry matter of winter oilseed rape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ulching treatments

注:同一行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

3 a覆膜处理冬油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著大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处理下冬油菜的平均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与不覆膜处理相比,2013-2014年分别增加40.2%、19.9%和28.0%;2014-2015年分别增加48.4%、22.0%和32.8%;2015-2016年分别增加58.8%、29.0%和38.7%。

在覆膜条件下,2013-2014年T1、T3和T5处理冬油菜的株高和单株叶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2014-2015和2015-2016年T1和T5处理冬油菜的株高和单株叶片数显著大于T3处理,且T1和T5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013-2014年T3和T5处理冬油菜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大于T1处理;2014-2015年T5处理冬油菜的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大于T1和T3处理;2015-2016年T1和T5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大于T3处理。3年T5处理冬油菜的平均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与T3相比,分别增加11.9%、9.1%和10.1%,与T1相比,分别增加4.6%、3.2%和9.9%。

在不覆膜条件下,3 a T2和T4处理冬油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著大于CK,且T2和T4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 a T4处理冬油菜的平均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分别比T2增加5.3%、6.0%和9.1%,分别比CK增加29.7%、15.2%和28.2%。

2.5 不同种植覆膜方式对冬油菜叶绿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种植和覆膜方式对冬油菜的生理指标也有显著影响(表5)。3年内,T5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最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最小;C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最小,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最大。3年T5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43.8%~66.7%,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比CK降低54.2%~70.8%和34.6%~43.7%。

表5 不同种植和覆膜方式下冬油菜的叶绿素、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Tab.5 Chlorophyll,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proline (Pro) content of winter oilseed rape under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ulching treatments

注:同一行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处理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

3 a覆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大于不覆膜处理,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小于不覆膜处理。2013-2014、2014-2015和2015-2016年覆膜T1、T3和T5处理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不覆膜CK、T2和T4处理增加28.8%、30.0%和43.9%,丙二醛含量分别比不覆膜处理降低42.6%、45.9%和58.7%,脯氨酸含量分别比不覆膜处理降低36.2%、28.2%和23.8%。

3 a覆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T5>T3>T1,但三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T1和T5处理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小于T3处理,T1略大于T5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3 a T5处理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T1和T3增加6.2%和16.9%;丙二醛含量分别比T1和T3降低0.6%和34.2%;脯氨酸含量分别比T1和T3降低0.2%和15.7%。

在不覆膜处理间,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T4>T2>CK,且T4处理显著大于CK;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CK>T2>T4,且CK处理均显著大于T4。3年T4处理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分别比CK和T2增加23.3%和12.8%;丙二醛含量分别比CK和T2降低19.3%和8.3%;脯氨酸含量分别比CK和T2降低16.5%和8.2%。

3 讨 论

地膜覆盖能有效增加生育期积温,尤其在作物生育前期有明显的增温效果。马忠明等[18]研究发现,不同覆膜方式表层土壤的增温效应表现为全覆膜>起垄覆膜>半覆膜>不覆膜。张德奇等[19]研究表明,平膜在谷子苗期有较好的增温效果,垄膜沟播的增温效果次之。本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3种覆膜处理5 cm和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均大于不覆膜处理,尤其是平作全覆膜T1处理,其5 cm和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最高,连垄覆膜T5处理次之,T3处理由于其覆盖度仅为50%,其增温效果并不显著。

出苗期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对促进作物早萌发、早出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膜覆盖,尤其是垄沟集雨种植,能显著改善表层土壤水分状况。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玉米播种到大喇叭口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20];垄沟集雨措施可以将降雨在地表耕作层进行重新分配使雨水在沟内富集,使沟内种植区表层土壤的体积含水率增加9.7%~26.9%[7]。本研究中,3 a覆膜处理0~3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均大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可提高12.6%~14.4%。在覆膜条件下,连垄覆膜T5处理的集雨效率大于T1和T3处理[21],且T3处理的覆盖度较低,其表层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损失较多[22],因此,连垄覆膜T5处理8、15、22和29 DAS的土壤含水率均最大。

作物的出苗速度、出苗率与土壤水分和温度密切相关。地膜覆盖显著的增温和保墒效果能有效解决干旱和低温对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包开花等[25]研究发现地膜覆盖条件下马铃薯的出苗率可以提高7%左右;尹国丽等[26]研究结果表明垄覆膜苜蓿的出苗率分别比土垄和平作高8.5%和4.8%。这与本研究的结果相似。本研究中,3 a覆膜处理冬油菜的平均出苗率比不覆膜处理提高45.6%。在覆膜条件下,T1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小于T5处理,这可能是由于垄膜沟播耕层地温的昼夜温差比平作全覆盖变化幅度小,有防止白天耕层土壤温度过度上升和晚上温度过度下降的作用[19],油菜籽不会因为白天过高的温度或夜间过低的温度而停止萌发,且T5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也相对较高。T3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虽然也较高,但由于其增温和保墒效果明显低于T1和T5处理,其出苗率只有在温度和降水均较适宜年份下,才与T1和T5处理相当,而在低温少雨年份,其出苗率显著小于T1和T5处理。

地膜覆盖能促进作物幼苗生长,形成壮苗[27,28]。本研究中,覆膜处理冬油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著大于不覆膜处理。覆膜条件下,3 a T5处理冬油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为最大,T1处理在株高和单株叶片数上与T5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但其地上部干物质量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显著小于T5处理,这可能是因为T5处理较高的集雨效率造成的[21]。T3处理因为增温效果不显著,在低温年份(2014-2015和2015-2016年),其株高、单株叶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显著小于T5处理。壮苗的形成,能有效减轻干旱、低温和害虫造成的危害,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提高产量。

地膜覆盖还能显著改善作物幼苗的生理特性[28-30]。秦学等[29]研究表明覆膜能显著增加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王怀珠等[28]试验发现覆膜烟株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不覆膜处理,王颖慧等[29]研究发现覆膜处理马铃薯叶片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小于不覆膜处理;本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而且,在本研究中的覆膜处理中,T5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最低,这可能与其最好的增温保墒效果有关。

4 结 语

(1)平作全覆膜T1处理5 cm和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最高,而连垄覆膜T5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最高。T5处理与传统平作CK相比,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增加19.8%~28.0%,5和1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分别提高3.1~3.3 ℃和2.9~3.2 ℃。

(2)T5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最高,T5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与CK相比增加61.9%~130.8%。T1处理略低于T5处理,但二者差异不显著;T3处理冬油菜的出苗率在温度和降水均较适宜的年份与T1和T5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在低温少雨年份,其出苗率显著小于T1和T5处理。

(3)3 a T5处理冬油菜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最大,分别比CK增加63.9%~113.2%、33.3%~47.5%、52.9%~77.6%和43.8%~66.7%;3 a T5处理冬油菜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最小,分别比CK降低54.2%~70.8%和34.6%~43.7%。

因此,连垄覆膜T5处理在不同的气候年型下,均能有效提高冬油菜的出苗率,促进冬油菜壮苗的形成,是较优的冬油菜种植和覆膜方式。

[1] FAO, Statistical database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of the United Nations[Z]. 2015.

[2] 王汉中. 我国油菜产需形式分析及产业发展对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29(1):101-105.

[3] 张树杰, 王汉中. 我国油菜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措施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34(1):114-122.

[4] 殷 艳, 廖 星, 余 波, 等. 我国油菜生产区域布局演变和成因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32(1):147-151.

[5] Kemper W D, Noonan L. Runoff as affected by salt treatments and soil texture[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1970,34(1):126-130.

[6] Wiyo K A, Kasomekera Z M, Feyen J. Variability in ridge and furrow size and shape and maize population on density on small sunsistence farms in Malawi[J].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1999,51(1-2):113-119.

[7] 何 峰, 王 堃, 李向林, 等. 垄沟集雨对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水热条件及老芒麦产草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28(12):122-126.

[8] 韩清芳, 李向拓, 王俊鹏, 等. 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农田水分调控效果模拟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20(2):78-82.

[9] Li X Y, Gong J D. Effects of different ridge, furrow ratios and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on crop production in ridge and furrow rainfall harvesting system with mulche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2,54(12):243-254.

[10] 王晓凌, 陈明灿, 易现峰, 等. 垄沟覆膜集雨系统垄宽和密度效应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25(8):40-47.

[11] 范颖丹, 柴守玺, 程宏波, 等. 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24(11):3 137-3 144.

[12] Zhang S L, Li P R, Yang X Y, et al. Effects of tillage and plastic mulch on soil water, growth and yield of spring-sown maize[J]. Soil Tillage Research, 2011,112(1):92-97.

[13] Wang X L, Li F M, Jia Y, et al. Increasing potato yields with additional water and increased soil temperature[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05,78(3):181-194.

[14] 霍海丽, 王 琦, 张恩和, 等. 不同集雨种植方式对干旱区紫花苜蓿种植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24(10):2 770-2 778.

[15] 董振生, 景军胜, 张宇文, 等. 渭北旱塬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1(1):77-80.

[16] 谷晓博, 李援农, 银敏华, 等. 降解膜覆盖对油菜根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46(12):184-193.

[17] 官春云. 优质油菜生理生态和现代栽培技术[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37.

[18] 马忠明, 杜少平, 薛 亮.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砂田土壤水热效应及西瓜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1,31(5):1 295-1 302.

[19] 张德奇, 廖允成, 贾志宽, 等. 宁南旱区谷子地膜覆盖的土壤水温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38(10):2 069-2 075.

[20] 申丽霞, 王 璞, 张丽丽. 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27(6):25-30.

[21] 周昌明, 李援农, 银敏华, 等. 连垄全覆盖降解膜集雨种植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产量[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31(7):109-117.

[22] Li R, Hou X Q, Jia Z K, et al. Effects on soil temperature, moisture, and maize yield of cultivation with ridge and furrow mulching in the rain fed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3,16:101-109.

[23] 马树庆, 王 琪, 吕厚荃, 等. 水分和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度和出苗率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32(11):3 378-3 385.

[24] 宗英飞, 杨学强, 纪瑞鹏, 等. 播种期温度变化对玉米出苗速率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29(9):70-74.

[25] 包开花, 蒙美莲, 陈有君, 等. 覆膜方式和保水剂对旱作马铃薯土壤水热效应及出苗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4):102-108.

[26] 尹国丽, 贠旭疆, 师尚礼, 等.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对紫花苜蓿出苗及草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0,45(1):111-115.

[27] 李兆君, 李万峰, 解晓瑜, 等. 覆膜对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苗期生长和光合及生理参数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0,24(2):360-364.

[28] 王怀珠, 胡玉录, 郭红英. 不同起垄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烟株前期生长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20(1):190-192.

[29] 秦 学, 曹翠玲, 郑险峰, 等.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幼苗某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23(3):96-99.

[30] 王颖慧, 蒙美莲, 张 静, 等. 覆膜方式对旱作马铃薯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 2012,26(6):336-340.

猜你喜欢

冬油菜物质量出苗率
冬油菜返青后这样管
重庆拟增种冬油菜40万亩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水库工程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估算
施肥量对谷子干物质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不同播期与品种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西藏白菜型冬油菜科学施肥技术研究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一种柱状金属物质量检测器的研究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