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倡导”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研究
2016-03-23广州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广州511363
王 璇(广州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1363)
“三个倡导”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研究
王 璇
(广州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广州51136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总线索,要将其作为该门课程教学的内在灵魂,融入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实现这个过程要解决好两大主要问题:一是通过建构知识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为教学重点大力进行“三个倡导”,解决价值认同问题;二是通过优化教学方法,重视理论讲授、情感体验、习惯养成,解决行为转化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教学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此,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1]。因此,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逻辑主线来编排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更是我们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三个倡导”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实现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的过程,实现这个过程要解决好以下两大问题。
一 构建知识体系,解决价值认同问题
培育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解决的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问题,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最关键的是要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度的理论自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构建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回答了三大重要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精髓和价值导向。所以,在《基础》课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为教学重点大力进行“三个倡导”。
(一)理想信念教育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目标,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是我国的总体布局和宏伟目标。在教学中,这一目标的培育和践行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来实现,让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社会的发展规律、对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对自己的历史使命有深刻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进而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首先,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有着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曾经指出:“如果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2]所以,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知,还要促进大学生实现“认知”到“信仰”的转化,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会有坚定的精神力量。
第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学生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科学性的正确认识,才能真正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才会自觉地担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大学生深刻地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民族理想、社会理想、个人理想的统一,即国家要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个人要过上幸福生活,这些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愿望和要求都汇聚在这一共同理想上。
第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能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的主流,才能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目标要与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即认识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同时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障。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也是马克思所设计的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指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包括人的劳动力、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三方面,即社会要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才能保障人的自我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因此,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当大学生因权力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侵害而动摇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时,我们更要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推进法治建设,因为法治是保障社会自由、平等、公正的前提。在教学中,这一目标的培育和践行应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律信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并自觉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重点理清以下两大关系:
第一,理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一方面,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一个好的法律制度能够引导人们向善,能够促进道德观的生成、道德行为的践行。中国的传统社会实际上是依靠道德维系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这种仅仅依靠道德维系的“熟人社会”秩序被逐步地打破,进入到了“陌生人社会”。“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实现道德法律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将法律自觉地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准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当法律主体把守法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成为对于“公平正义”的需要和追求时,法律就不是靠国家来维护,而是靠信仰和信任。正如著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所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3]
第二,理清权力与权利关系。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首先认识到,法治建设需要国家政府自上而下的推进,即依法治国。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问题,当中最主要的目标是依法行政,通过建设法治政府使国家政府的行为服从于法律的权威,即“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建设也与社会个体密切相关,只有个体在法律的支持和保护下自主行使各种公民权利,并在对公民权利的维护过程中,监督国家守法,防止政府权力滥用,从而促进权力的正当行使,即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也是执法为民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三)道德品质教育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核心精髓,将其定位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4]。在教学中,应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出发,培育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义务、对职业生活的奉献创新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诚信品德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发扬平等、宽容、博爱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发扬爱国传统,强化国家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这种认同不仅仅是对作为“国家”的这个符号以及作为“国家成员”的身份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个体的生存与发展依附于国家,个人的命运与前途是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
第二,增强文化认同。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5]在教学中要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提倡人际关系和谐的“推己及人”;强调民族、国家之间关系和睦共处的“以德服人”;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万物一体”思想,这些都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6]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思想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心。
第三,培养公民人格。培育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中国传统文化极重个体的道德修养、人格养成,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怜悯之心”等,都是今天“以人为本”理念的历史来源。另外,“信”也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都是中国传统对信用的基本要求,但当今社会诚信普遍缺失,失信现象屡禁不止,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要引导大学生对历史文化的道德精髓扬弃地予以继承,让他们深刻地明白只有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二 优化教学方法,解决行为转化问题
心理学家约·凯恩斯说过:“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但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社会现实下,部分学生因受片面的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影响,而出现抵制甚至拒绝接受正确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情况。所以,在培育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并实现行为转化。
(一)重视理论讲授
列宁曾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7]所以,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理论讲授,正如习近平所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8]第二,在理论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疑问和困惑。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当代国际的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探讨比较,让大学生认识到文化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决定性意义,世界各国在不断地打造、提升自己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加紧文化的渗透和斗争,这是即将承担民族复兴梦的大学生必须思考与应对的大问题;第三,要敢于直面国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特别是对大学生最关心、最敏感的社会负面现象、热点问题进行理性地分析和评价,从而让大学生自觉认识到思想多元化的国际形势下更需要坚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
(二)重视情感体验
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的接受认可,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培育价值判断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实现这种转化,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建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体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感悟”,从而促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共识、形成共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用评价分析系统,开展课堂的调查活动或心理测试;或将做游戏、讲故事、角色扮演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或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开展课堂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或将教育电影、音乐引入课堂,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等等。
另外,组织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将理论认知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实践中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生活的主导作用。
(三)重视习惯养成
当大学生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向自觉的道德行为的转化之后,我们要通过养成教育促使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成为一种道德习惯[9]。主要的途径是利用网络媒体的多样化进行多方位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开展价值观的网络教育。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如建立能够吸引学生关注的教育网站,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和渗透;第二,建立沟通渠道,如QQ、微博、微信等大学生所熟悉的网络载体。一方面,这些网络载体的实时性有利于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现状,及时地传递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其隐匿性改变了师生间主客体的模式,实现了平等交流,有利于了解大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一是要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形结合,知行合一,从“知”入手,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以“行”为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觉实践行为[10];二是正面引导与纠正偏差相结合;三是教育管理与自教自律相结合。在教育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引导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性和新颖性,增强教育引导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习近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3-26.
[2]邓小平文选(卷3)[M].1993.
[3]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4]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5][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要点[EB/OL].http://www.gov.cn/ldhd/2014-02/25/content_2621669. htm,2014-02-24.
[7]列宁选集(卷1)[M].1995.
[9]赵果.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10]龙静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知行合一为进路——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1).
(责任编校:余中华)
The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Three Advocacy”and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ANG Xuan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Guangzhou College of Commerce,Guangzhou Guangdong 511363,China)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rrying forward and cultivat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s the line of the course of“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As the inner soul of the course teaching,it is integrated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To achieve this process we have to solve the two major problems:First,teaching“three advocates”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ystem,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and moral quality educ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value recognition.The second is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teaching,emotional experience,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ehavior transformation.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cultivation;practice;teaching research
G641;G642
A
1008-4681(2016)04-0126-03
2016-05-03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15G71;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编号:2015MBYB31;广州商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编号:2015B016。
王璇(1980—),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