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2016-03-23黄冬霞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校园文化价值观

黄冬霞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黄冬霞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着力于发挥五个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作用、辅导员的管理服务作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大学生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工程”[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十分丰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深刻理解它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向大学生系统地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知识,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

其一,更新教育观念。即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摈弃不合时宜的观念,找准前进方向。有学者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角度,即‘价值’的视角。”[2]从这个新视角出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教师树立双主体教学观念、双导向价值观念、双对等课堂观念等三种观念”[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平等地位,将他们视为有双重价值需要 (个人价值需要和社会价值需要)的活动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渗透“三个倡导”,把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讲清楚这些价值观对于解决他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之意义所在,讲清楚这些价值观与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和“自我实现”有何联系,促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与认同,帮助他们走稳人生的正途。

其次,研究构建教学体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的重要任务。”[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结和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如果把这些抽象的理论原封不动地“打包”给大学生,仅仅把大学生作为“道德之洞”、“美德之袋”实行思想灌注,或许可以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熟记其基本内容,却无法帮助他们理解其内在意蕴,实现其价值观的自主建构,也就无法真正将这些理论知识纳入大学生的信仰体系。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在于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转向教学体系。具体地讲,教师应立足现实,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开掘,抓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既突出核心价值观主题内容,又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

第三,创新教育方法。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客体,更是自我建构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情感需要,重视其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感兴趣的方式去讲授理论知识,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如下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比较和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转换话语体系,化解不同专业学生接受同样专业术语所可能产生的理解上的困惑;采用集视频、音频、动画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入鲜活的事例,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效果等等。

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而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彻底,才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只有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转化为道德信念。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发挥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抓好社会实践育人工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劳动教育。组织大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在劳动体验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劳动无贵贱之分,任何岗位的爱岗敬业的劳动者都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之一。二是社会服务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包括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活动等。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用知识解决问题,用爱心传递温暖,用真心呵护道德,从社会服务实践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得“和谐”“友善”“诚信”等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坐标。三是社会考察。社会考察包括“三下乡”活动、专业实习活动等。高校、教师应精心设计社会考察方案,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实际的了解,从时代的脉搏中找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将寻求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总而言之,高校应积极动员和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考察、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在大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大学生精神上聚集价值,在大学生思想上形成共识,进而成为大学生价值的坐标、精神的追求和思想的指引。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是环境育人的形象比喻。校园文化是陶冶式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渠道。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集娱乐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能够延伸思想政治教育触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力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正确提炼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又称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生命之魂,影响大学校园每个个体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当前,各种意识形态文化相互交织,冲击着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必须处理好“一元”和“多元”的关系,正确提炼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以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主导大学文化建设。

第二,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打造一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品牌。”[6]当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积极发掘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尤其要抓住重要节日或事件的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因子”,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用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来熏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三是精心规划设计校园的自然景观以及建筑物、路标路牌、雕塑等文化识别系统,把核心价值观丰富的内涵渗透于其中,达到审美、使用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四是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各项制度中,使其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

第三,发挥好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当今网络已成为校园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文化也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校园网尽管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偏重娱乐和服务而忽略思想宣传教育的现象。为此,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努力提高校园网络文化的质量,使校园网络集服务、娱乐和教育的功能于一体,并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

四、充分发挥辅导员在管理服务中的作用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教书育人,是高校全员育人的德育架构。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肩负着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双重职责。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比较复杂、开放的环境,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处于动态阶段,迫切需要心灵慰藉和方法指导。如果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就难以触动大学生的“心弦”。因此,在日常的管理服务工作中,辅导员应从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民主、平等和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关注学生需要解决的思想及实际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武装与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思想价值引领与现实的人本关怀的统一。首先,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服务应与大学生的学习目标、职业理想紧密结合。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大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职业理想息息相关,应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应注重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尤其是通过减免学费、助学贷款、奖学金等多种渠道,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困难,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其走出自卑的阴霾,发愤图强,立志成才。

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大学生群体中先进典型所体现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道德素养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学生的价值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又一重要途径。

首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动作用。”[7]对于高校而言,党员干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还应当体现高校工作特点。一是真诚“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二是求真务实,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状况,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三是自觉遵守党章,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维护好党的光辉形象,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保持党员的清廉本色,为广大师生树立榜样。

其次,发掘学生群体中的“最美人物”,实行榜样教育。从古至今榜样教育都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而学生身边的榜样更加具有强烈的示范带动作用。学生中的“最美人物”与大学生群体有着相似的年龄,相似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处于同样的成长环境中,因而显得更真实、更有可比性,能够激励学生效仿。向大学生群体充分地展示“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有利于在大学校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精神氛围,进而大大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1]沈壮海.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3-01-05(1).

[2]顾海良,徐维凡.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4-10.

[3]王双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4):50-53.

[4]张丽.认同与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EB/OL].(2014-03-27)[2015-12-15].http://theory.gmw.cn/2014-03/27/content_10815326.htm.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0.

[6]焦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EB/OL]. (2014-05-06)[2015-12-15].http://www.qstheory.cn/kj/kjdt/201405/t20140506_346304.htm.

[7]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02):2.

(责任编辑冉红)

G641

A

1008-6382(2016)01-0024-03

10.3969/j.issn.1008-6382.2016.01.004

2015-12-15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网上网下‘双面人’现象原因及对策研究”(2014-GX-092);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 “网络意识形态生成与治理研究”(WLWH15-1)。

黄冬霞(1987—),女,湖南郴州人,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课校园文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