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架理论下的渐减指导

2016-03-23灿,王

关键词:自主学习融合

邹 灿,王 劲

(成都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成都 610051)



建架理论下的渐减指导

邹灿,王劲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0051)

摘要:梅里尔教授在阐述其著名的“首要教学原理”时提出了“渐减指导”的教学策略,而建架理论则基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和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两种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单独使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创造性地将建架理论与渐减指导结合起来,分析了二者融合后对教学带来的意义和影响。同时对现行的教育理念提出了看法,试图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新的教学策略,也对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建架理论;渐减指导;融合;自主学习

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能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知识并独立完成任务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渴求。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离社会的需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他们尚未养成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的习惯,缺乏对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正确认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今天,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学习空间。即使这样,多数学生仍然不会充分利用身边丰富的学习资源,仍停留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创新型人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挖掘至关重要,它既是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技能,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如何摒弃“手把手”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大学教师急需思考、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试图以建架理论为基础,结合渐减指导的教学手段,对现行的教育理念提出思考,以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性的参考。

一、 建架理论

建架(scaffolding)这一概念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的构建主义理论(Construction Theory)和俄国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最近发展区”是指学习者目前的水平与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或者学习者实际发展程度和潜在发展程度之间的差距。语言建架大体可分为竖向建架(vertical scaffolding)、连续建架(sequential scaffolding)和指导建架(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本文主要涉及的是指导建架。指导建架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主要应用于教学,是正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该教学策略中,学习被看作是一个过程,是学习者对在学习中遇到的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某些程序和过程的逐渐内化,通过更有技能的指导者(教师)为其提供学习建架,把学习任务模式化,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习得和内化新的知识,逐渐将学习的责任转移到学生身上,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建架式教学模式基于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该模式强调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而最近发展区只是一个潜在的虚拟空间,只有当学习者在学习时呈现出问题并对进一步学习构成相邻挑战时,最近发展区才会显现出来。建架式教学模式由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5个环节组成,是建架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通过为学生搭建一套恰当的辅助框架,将知识分割成阶梯状,借助具体的方法,引领学生自己迈上一个台阶或为他们提供迈步的拐杖,协助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跨越。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老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引导方向,积极主动地内化新的知识,进一步理解问题并进行自我构建。当学生能逐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老师可以适时拆卸建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渐减指导

渐减指导(diminishing coaching)是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Utah州立大学教授梅里尔(M·David Merrill)在阐述其著名的“首要教学原理”(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时提出来的教学策略。所谓渐减指导,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在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元,学习策略越来越高效,语言建架越来越简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教师的指导可以逐渐减少,直至最后几乎完全放手,只在关键时刻进行提纲挈领的指导。渐减指导并不完全摈弃传统的样例教学方法,在学习初期仍然会给予学生完整细致的学习安排,搭建完整的认知模型,给予学生较充分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引领学生朝着自主学习方向发展。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学习方法的不断调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教师的提示开始渐减,呈现的样例逐渐减少(只搭建建架结构),最后拆除建架,由学习者利用以前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内化、发展、提升,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做到自主解决问题。

三、建架理论下的渐减指导

布鲁纳曾在“脚手架”理论中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建架理论下的渐减指导必然也必须符合学习规律和记忆规律,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利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一)渐减指导的可行性分析

1.符合教学规律

渐减指导符合教和学的规律,是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如果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必然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了。渐减指导不是对学生的彻底放开,而是要求掌握好指导学生的度,让学生逐渐脱离对教师的完全依赖,迫使他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不得不”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得不”迅速成长起来。

2.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

21世纪的今天,“90后”学生已经开始步入大学校园。他们追求自我,释放个性,喜欢展现自己,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这样一群有思想、会思考、还有一定程度的叛逆、不愿被约束和指挥的大学生,教师应该做也必须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绝不能把一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按部就班地强加给他们,让他们被动地、极不情愿地完成,这样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相反,如果逐渐并适当地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甚至略高于其实际水平的任务,不但会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其的充分信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3.符合网络信息时代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如何将传统教学与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相结合,满足新生代学生的知识渴望是摆在大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非常擅长从网络上学习知识,快速接收各种信息,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和包容度较大。社会的发展,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简洁的获取渠道已不允许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大包大揽”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上。渐减指导正好符合网络信息的时代要求,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有选择性地检索、把握和整合相关信息,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真正做到自主学习。

(二)渐减指导的教学实践

建架理论下的渐减指导并非在教学之初就开始实行,它必须符合记忆规律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等教学规律,必须在学生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后才能逐渐减少教师的指导。

1.遵循记忆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在长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绘制了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The Ebbinghaus Forgetting Curve)。这条曲线显示,学得的知识如不抓紧复习,一天后就只剩下原来的33.7%,以后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减少,即遵循“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如果坚持复习,一天后的记忆率可保持98%,一周后保持86%。不少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忽视了记忆的牢固度,因此会出现遗忘频发,事倍功半的情况。如果只是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及时地保持和再认过程,是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得新知识后如果抓紧时间复习,记忆的保持率就会较高。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且牢固;无意义或未能理解的材料不但记忆时辛苦,回忆时更加困难。这充分证明学习要勤于复现,且对知识的理解度越深刻,记忆效果越好,遗忘得越慢。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教学初期,对困难的学习任务进行恰当地分解,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对知识点的讲解尽量做到明白透彻,易于理解和记忆,不断强化重点难点知识的高频复现,让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加强记忆,做到事半功倍。

2.遵循教学规律

循序渐进是众所周知的教学规律,最早出于孔子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简而言之,便指学习、工作等要遵循一定的次序,先学习、理解和消化普通的知识,经过反思,再逐步深入或提高。

因此,教师在搭建新建架前,需要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进入正式教学之初,教师应在学习者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为其提供相对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带领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如何合理地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温故而知新”,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来习得和内化新的知识,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逐渐减少甚至慢慢取消指导,进行实时监控,只在必要时提供指导性或方向性的建议。

建架理论下渐减指导的最终目标是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及学习方法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撤出建架(教师的指导),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开拓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四、建架理论下渐减指导的教学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教学学术

20世纪后半叶,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在大学本科生教育质量日益下降的危机中提出了重新认识大学教学的思想,把大学教学作为一种“学术”看待,提出了“教学学术”,其实质是提高教学在大学中的地位,促使教师重视教学。

建架理论下的渐减指导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选择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要求教师要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理解较透彻,这就促使教师必须将教学放在首位。渐减指导首先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和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将此目标进行分解,让学生能够看见完成学习目标的希望,逐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再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制定新的更高目标。其次,教师对于该搭建什么样的建架,什么程度的建架,何时开始逐渐撤出建架进行渐减指导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认真思考,合理计划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调整。教育家第斯多得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这意味着教师不能只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渐减指导并非弱化或者否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它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要求更高,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高效教学,增强“导学”能力,将教学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讨。

(二)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其核心是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价值,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价值。因此,渐减指导必须以教学有效为前提而得以实施。渐减指导对教师而言,从教学之初如何搭建较充分的建架,如何遵循记忆规律,有选择性地复现旧知识,如何指导学生开拓思路,到逐渐减少指导直至完全撤出建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心目标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时,运用恰当的教学技能,抓住教学重点,清楚明晰地讲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同时合理安排重要知识的复现频率,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困难任务被一一分解,使学生能在最近发展区内有的放矢,发挥潜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同时,每一个小任务的达成又会给予学生极大的信心和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力。建架式指导教会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自然促进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中国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建架式渐减指导教学策略的核心恰好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并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将学习策略、技巧和方法融于教学之中,给予学生较充分的支持,指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教师的支持就应该逐渐减少,放手让学生独立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并想法解决。随着建架的逐渐撤出,指导的逐渐减少,教师留给学生的自主空间会越来越大,需要学生自己寻求答案的问题会越来越多。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会逐渐减少,会有意识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独立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五、结语

建架理论下的渐减指导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完全“包干”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它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的某些方面进行调整和干预。同时要求教师能对学生运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给予恰当的反馈和指导,通过任务分解、材料重组、示范、讲解等方法来降低任务的难度或改变活动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潜力,逐渐减少指导量,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这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在对传统教育模式和现在社会发展进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Renkl,A.,Atkinson,R.K.,Maier,U.H.,&Staley R.From example study to problem solving:Smooth transitions help learn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2002:70,293-315.

[2]Vygotsky L S.(eds.M.Cole,V.John-steiner,S.Scribhner,&Souberman)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3]崔允.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46-47.

[4]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32.

[5]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盛群力,马兰.首要教学原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3,(4):16-20.

[7]张晓玲.“支架”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12,(5):172-175.

编辑:鲁彦琪

Diminishing Coaching Based on Scaffolding Theory

ZOU Can,WANG Ji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610051,China)

Abstract:M·David Merrill presents a new teaching strategy:diminishing coaching while elaborating his famous“First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Scaffolding theory is based on Construction Theory of Swiss psychologist J.Piaget and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Theory of Russian psychologist L.Vygotsky.These two theories are often applied respectively in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some effects.This paper initially integrates scaffolding theory with diminishing coaching together,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teaching effects of the new integration and reflects on the present educational concept in hope of being helpful to promo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s well a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alents cultivation.

Key words:scaffolding instruction;diminishing coaching;integration;autonomous learning

DOI:10.3969/j.issn.1672-0539.2016.05.023

收稿日期:2015-09-12

基金项目:2014-2015年度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改项目“大学英语‘通识+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模式研究”;2014-2016年度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艺体及专科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邹灿(1972- ),女,四川安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王劲(1971-),女,四川新都人,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5-0123-04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