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天华国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6-03-23马鹏娟

关键词:国民素质国民权利

马鹏娟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陈天华国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马鹏娟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陈天华的国民教育思想以爱国为前提。他希望通过提升国民国家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其救亡图存的目的。总结陈天华的国民教育思想,对深化我国当下教育领域的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天华;国民教育;启示

20世纪初,教育救国成为当时一些中国人探索中国出路的途径;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引进西方新式教育制度,以培养人民的国民意识、国家观念,则成为当时教育的着眼点。在此背景下,陈天华以学习西方文明为着力点,希望通过比较中西教育现状及中西国民素质,区别对待成年人教育与未成年人教育,以大力开展国民教育。

一、陈天华国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国民道德教育

在早期求学过程中,陈天华便意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对提升本国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以女子求学为例,陈天华认为,外国女子拥有与男子同样的地位,其女子但凡有才能,有志向,倘愿投身于政府事业,均可得到重用;但中国人却一味墨守祖宗之法,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不许女子入朝堂,认定女子生来的权利和义务只是相夫教子,而“男子半生都在女子手里,女子无学,根本坏了,哪里还有好的枝叶呢”[1]。因此,陈天华主张借鉴西方的女子教育方式,希望以此改变中国女子相夫教子的传统命运。

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威胁。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是陈天华等爱国青年的一致目标。但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节节败退,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致使各阶层人民对抵抗外敌丧失了信心。面对此种境况,陈天华将斗争矛头指向清政府,要求众同胞认清种族,排满反帝。他以张弘范、洪承畴、曾国藩、叶志超等人为例,要求国民从民族利益出发,在革命中始终保持自我本色,以不畏死的心态勇于抗战坚守:“只要我,众同胞,认清种族”[1](P38),“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1](P38)。

陈天华认为,只有当中华文明与欧美文明并驾齐驱时,中国才能避免亡国灭种之祸;而欲求文明之进步,则需中国四万万同胞一致对外。为此,陈天华主张,士农工商各行业之人,应摈弃各自的利益纠纷,做有公德之人,行有公德之事,“凡公共的事件,尽心去做,别人固然有益,你也是有益”[1](P38)。由此出发,陈天华认为,诚信是商业发达的基础,为人就是为己,在与外国商人竞争时,中国商人不能死守古法,应努力变革传统经营方式,以新奇制胜。此外,他还主张应摈弃女子缠足、男吸洋烟、迷信鬼怪等旧习俗,培养公民私德,创建一个公德社会。要之,陈天华认为,只有使国民养就新道德,以公为重,才能大力开展国民教育事业,凝聚民心,挽救民族危亡。

(二)阶层国民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士农工商来划分国民阶层。《国语·齐语》有云:“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管仲认为,只有各阶层的人均安于职守,明确自己的职责,国家才会安宁,人民生活才会安康。陈天华也认为,在国民教育中,仅仅培养国民的公德意识是不够的,还需明确各阶层国民的权利与义务,提升国民素质。

陈天华国民教育中的士,主要指做官的人、当兵的人以及世家贵族。陈天华指出,做官的人享用的是人民所交的租赋,自当为人民办事,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要旨,而不应以统治者和侵略者的利益为先。在陈天华看来,人人都有当兵的义务,保卫国家是士兵的第一要义;同时,他还要求世家贵族应摈弃对下层人民的偏见,以国家利益为重,捐献家财支持国民革命事业。

自古以来,农工人口数一直占中国总人口数的绝大部分。陈天华意识到了发挥农工阶层力量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中国的穷民最占多数”[1](P202),但他们也最容易受外国人蛊惑,只有使穷人有了国家意识,明了洋人对底层群众巧言哄诱的目的,进而使其团结一心击退外敌,才能使其丰衣足食。

甲午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入侵,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由于近代以来,大部分中国商人仍守旧法,不愿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且诚信度低,因此,陈天华认为,首先,商人应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如此才能拥有对抗外资的资本;其次,政府应教导商人学习西方先进的经营模式及理念,破旧立新;最后,商人要舍得用钱,明白“家财自在,国若不保,家财断不能保住”[1](P202)的道理,帮助国家修铁路、开学堂,建禁缠足会、戒洋烟会等,以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陈天华认为,学生是国家未来希望之所在,应重视留学生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从《复湖南同学诸君书》到《丑哉金邦平》,再到《绝命辞》,他多次提及学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以保国为第一要义,不做亡国奴,希望在日本及其他国家留学的中国人,要有羞耻之心,守住革命底线。1905年,“取缔原则”公布后,针对当时“惟留学生而放纵卑劣,则中国真亡矣”[2](P305)之论,陈天华希望八千留日学生在反取缔原则的斗争中,以“坚忍奉公,力学爱国”为宗旨,行救国之实。

二、陈天华国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广兴学堂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意识到了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开始设翻译馆。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筹办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式学堂,但其主要偏向于设立翻译及军事学堂。随着戊戌维新的开展,全方位学习西方文化的学堂相继建立,但其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湖南等响应维新之地。随着变法的失败,这些学堂又相继被撤销。面对此种境况,陈天华指出:“中国此时,尚不广兴学堂,真是无从救了。”[3]在力主兴办西式学堂的同时,陈天华主张开办女学。他认为,假如妻子有学识,就不会阻挠有远大志向的丈夫的所作所为;假如母亲有学识,就不会将子女框于旧模式之中;假如女子有学识,就不会消磨其岁月。

学制是学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陈天华认为,国民教育应区别对待未成年者及成年者,并相机设定适宜的教育学时。他认为,未成年教育应从幼儿能言到学习知识再到实践知识,循序渐进;而成年者因其身体条件及智力水平都达到了成熟状态,故其教育可采用速成法,将学习时间由十多年缩短到两三年,如此,则能以国民之进步求“吾民族之进步”[1](P38)。

(二)提升国民权利与义务意识

国家不是一个政府的国家,而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家。国以民为重,民以国为先。国民力量大,国家实力就强;国家实力强,就有佑护国民的能力。国民既享有国家赋予的权利,也必须承担其对国家所应尽的义务。对于国家赋予国民的权利,国民要力争尽享,而对于国家之义务,国民也要力尽,如此才能保障二者的利益不会受损;反之,国家若不保护国民,国民若不对国家尽义务,则国家必然贫弱,国民定受欺辱。

就国民权利而言,陈天华认为,西方国家无论取君主立宪制者抑或取民主共和制者,其国民都享有政治参与权、生命财产权、言论自由权、结会自由权等民主权利,而中国数千年来浸淫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人民不知政治参与为何物,亦无权利意识。他认为,要想救中国,国民就必须合力争人权,与欺压自己的官员拼死斗争,以捍卫其必要的权利,彰显其应有的骨气。在《国民必读——奉劝一般国民要争权利义务》一文中,陈天华提到了国民在享有国家赋予其权利时,所当履行的三大义务:一是纳税,国家需要兴办各种现代公共事业,需要创建新式陆、海军,需要开工厂、矿山,这就需要税收;二是当兵,中国面临民族危亡之际,需要建立人人皆兵的军事体制,以维护国家安全;三是借钱,国家是公共的,需要国民共同维护,当国家处于危难之中需要向国民借钱时,“国民都是应当借与他的”[1](P202),倘若不然,国家就不得不向外国借钱,这势必给国家带来无穷的后患。在此基础上,陈天华认为,国民如有知识,确立了评价是非的标准,政府就无法欺骗国民,国民对其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的认知,也就不会产生偏差;因此,国民只有把学问做好,提高自身受教育水平,才能充分享受其应有的权利,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三、陈天华国民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陈天华国民教育思想中的道德教育、阶层教育思想,对于今日之教育,仍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陈天华非常重视国民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帮助国民树立是非标准,塑造国民品格的必要途径。20世纪初的中国,在民族危亡的大背景下,不少国民意志消沉,以获取蝇头小利,保住自身性命为先。面对此种境况,陈天华指出,国民应以国为重,树立公德意识。今日之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但仍不能忽视国民道德教育,为此,我们当以十八大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大力开展国民道德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陈天华针对做官的人、世家贵族、读书士子、当兵的人、穷人、富人、江湖朋友、教民、妇女等教育对象,将国民教育细化至各阶层。这使其不仅做到了因材施教,也丰富了其革命救国的理论。今日的国民教育主要由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等部分构成,基础教育体制虽已基本完善,但在教育对象的细化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教育重点主要放在学校教育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教育,而成人教育则是强化社会教育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成人教育目前主要针对的是在职从业人员,农民、小商贩等无正式工作者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被排除在外,因此,借鉴陈天华有关国民教育思想,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民教育朝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

陈天华希望通过提升国民国家意识,达成全民一致抗敌,进而实现民族独立的目标。他明确指出,国民与国家是一种联动合作关系,国家由每个国民组成,国以民为重,连接二者之间的纽带,就是权利与义务。陈天华认为,应以使国民充分享有国家赋予其的权利为出发点,引导国民履行其对国家所应承担的义务,使其为自由而战,推翻清政府,建立独立国家。时至今日,陈天华的这一国民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国民教育,仍不无启迪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不断致力于改善新的国民教育体系,以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建立了基本的教育体制。1978年改革开放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国民与国家之间的联动合作更为密切。国民素质体现了国家的教育实力,国家实力则保障了国民地位,二者之间的联动合作,实现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陈天华的国民教育思想,以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他界定了现代国民与国家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建构了近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时至今日,其国民道德教育、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理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刘晴波,彭国兴.陈天华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严昌洪,何广.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杨毓麟陈天华邹容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赵炎才.清末陈天华道德救国思想刍议[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责任编辑 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Chen Tianhua’s Thoughts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Ma Pengjuan

(CollegeofPhilosophyandSociology,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127)

Chen Tianhua’s thoughts of nation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patriotism. He hoped that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the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quality to achieve its goal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To sum up the thoughts of Chen Tianhua’s national education is still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reform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 field.

Chen Tianhua;national education;school

2016-06-16

陕西西安三区社会工作人才专项计划(202270019)

马鹏娟(1991-),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

G641

A

1673-1395 (2016)08-0079-03

猜你喜欢

国民素质国民权利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直难忘
高地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国民素质研究的新突破
——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国民素质研究的理论创新
——评单培勇新作《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