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研究
2016-03-23崔日明
崔日明,刘 爽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036)
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的研究
崔日明,刘 爽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沈阳110036)
摘 要: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以往许多学者基于传统贸易核算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当前,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深化和增加值贸易核算方式的兴起,有必要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式的视角重新考察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对外贸易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中国的总体收入差距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增加值贸易;收入差距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的收入差距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李实和罗楚亮(2012)的研究表明,中国城乡收入比已由1990年的2.17快速增长到2010年的3.23[1]。不同领域对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其中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主要从研究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总体来看,可以按照收入差距研究视角的不同,将以往的研究大致归为四类。第一类文献是关于对外贸易与城乡收入等总体性差距的研究,如文娟和孙楚仁(2008)实证研究了1987—2005年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的结论表明,对外贸易有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2];但李汉君(2010)通过使用1994—2008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对外贸易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3]。第二类文献是关于对外贸易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研究,万广华、陆铭和陈钊(2005)运用夏普里值分解法,衡量了中国对外贸易及FDI对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贸易对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贡献显著为正,而且从趋势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强的趋势[4];而魏浩(2009)则将对外贸易区分为出口和进口,研究结果表明,出口贸易能够显著增加地区间收入差距,而进口贸易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5]。第三类文献是关于对外贸易与行业间收入差距的研究,王怀民和詹春龙(2011)使用中国2005—2008年制造业30个细分行业数据,研究了加工贸易对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行业间加工贸易活动的差异加大了行业间收入差距[6],而杨永康和苏彦军(2008)利用1978—2006年的数据,对贸易发展和国内行业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7]。第四类文献是关于对外贸易与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的研究,喻美辞和熊启泉(2012)从中间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角度,实证研究了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工资不平等问题,研究倾向于支持对外贸易扩大了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之间的相对工资差距[8];但Slaughter(2001)的研究结论则持完全相反的观点[9]。
通过回顾文献可以发现,从总体收入差距和高、低技能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视角的研究较多,而从地区和行业间收入差距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往的研究不论是从哪个角度考察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问题,其结论都没有形成绝对的统一看法,这主要是由于大家应用的模型、采用的数据来源及统计口径不一致。本文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相关贸易数据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得到的数据,而关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与应用,刘爽和崔日明(2015)曾经做了一个相对详尽的综述[10]。
一、对外贸易与总体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在综合已有的研究观点基础上,本文建立如下的多元回归模型:
IDt=α+βDTt+γFDt+θKFt+μHLt+∈t
其中,ID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中国的总体收入差距,用城乡居民收入比例进行衡量;DT代表贸易依存度,用贸易额与GDP的比例加以衡量;FD代表外资依存度,用FDI占GDP的比例加以衡量;KF表示资本产出比率,用固定资产形成额占GDP的比例加以衡量;HL代表高技能工人工时占比,用高技能工人工时占所有工人工时的比例加以衡量。
回归模型中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和FDI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他数据全部来自WIOD数据库。由于WIOD数据库中只提供了中国2009年及以前的增加值贸易数额,因此将样本期间确定为1995—2009年。样本观察值的一些基本统计特性如表1所示。
考虑到计量模型中变量的自相关性特征,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各变量的基本统计特性
表2 计量回归结果
从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四个方程的拟合优度都在0.88及以上,DW统计量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知模型的设计比较合理,回归结果比较理想。在第一个方程中,只考虑了贸易依存度DT一个变量的影响,变量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且回归系数为负,表明对外贸易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随着中国人口在地区间流动的畅通和贸易企业在地区间和行业间分布的更加均衡,对外贸易的深化对各个收入层次人群的作用更加均衡,并能显著改善低收入水平人群的收入状况,从而能够在整体上改善中国整体的收入差距状况。在第二个方程中,引入了贸易依存度DT和外资依存度FD两个变量,方程总体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表明外资依存度FD是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贸易依存度DT也对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随着中国利用外资水平的提高,外资引入后的布局更加均衡,外资分布从最初的聚集在沿海少数地区发展到现在的全国各地,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第三个方程中,引入了贸易依存度DT、外资依存度FD和资本产出比率KF三个变量,此时只有外资依存度FD一个变量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测,其他变量没有统计意义,这也表明只有外资依存度FD才是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在第四个方程中,引入了贸易依存度DT、外资依存度FD、资本产出比率KF和高技能工人工时占比HL四个变量,此时外资依存度FD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的检测,表明只有外资依存度FD才是影响中国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
在各个方程中代表贸易依存度DT的回归系数都小于0,虽然在后两个方程中从统计意义上来看并不显著,但是可以表明贸易依存度的提高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在方程2-4中,外资依存度FD的回归系数都小于0,且至少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表明外资依存度的提高有利于从总体上降低中国的收入差距程度。从方程3和方程4中可以看出,资本产出比率KF回归系数的符号不确定,表明在总体上难以确定资本产出比率对中国总体收入差距水平的影响方向。从方程4中可以看出,高技能工人工时占比HL的符号为负,说明高技能工时的增加将导致中国总体收入差距水平降低。
二、对外贸易与行业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已有理论表明,行业间收入差距可能是行业间的资本差异,可能是不同行业的工人的不同生产率,可能是行业间的技能差异,加上本文所要分析的核心问题,即对外贸易可能是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源泉,回归方程设定如下:
DS=α+βDT +γDM +δDP +ε
其中,DS代表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由各行业人均收入水平两两取差分得到;DT代表行业间的贸易增加值差额,由各行业贸易增加值两两取差分得到;DM代表行业间的资本形成差异,由各行业固定资本形成额两两差分得到;DP代表行业间的技能差异,由各行业中高级能工人工时占比两两差分得到。以上数据全部来自于欧盟开发的WIOD数据库,该数据库共提供了中国34个行业的相关数据,其中,销售、车辆维修、燃料零售和家庭服务业两个行业数据空缺,其他32个行业分别为:(1)农业、狩猎、林业和渔业;(2)采掘业;(3)食品、饮料和烟草;(4)纺织业;(5)皮革制品和鞋类产业;(6)木材及木材加工产业;(7)造纸及印刷业;(8)石油精炼及核燃料产业;(9)化学产业行业;(10)橡胶及塑料加工产业;(11)有色金融加工业;(12)非金属矿物加工业;(13)机械、电器产业;(14)电器和光学产业;(1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资源回收产业;(17)电力、煤气和自来水供应产业;(18)建筑业;(19)批发贸易和委托贸易;(20)零售贸易;(21)旅馆与餐饮业;(22)内陆运输业;(23)水路运输业;(24)空中运输业;(25)运输业辅助行业;(26)邮政和电信产业;(27)金融中介产业;(28)房地产业;(29)租赁产业;(30)公共管理、国防和社会保障产业;(31)教育产业;(32)卫生产业。
对于面板数据,在进行回归分析时首先要考虑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加以确定。此处得到的Hausman检验值为6.15,小于自由度为3的卡方值,应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T统计量和DW统计量来看,变量均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测,并且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模型的整体回归结果较为理想。
表3 计量回归结果
由回归结果可知,行业间的贸易增加值差额、行业间的资本形成差异、行业间的技能差异的符号都小于0,表明行业间的贸易增加值差额、行业间的资本形成差异、行业间的技能差异的增加都有助于减小行业间收入的差距。其中,行业间的贸易增加值差额、行业间的资本形成差异、行业间的技能差异每增加1个单位,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分别相应地减小0.24/0.40和0.14个单位。
三、结论及建议
以往关于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的研究都是在传统核算方式下进行的,然而传统核算方式计算的贸易数额不够准确,无法正确反映对外贸易的真实情况。本文以近年来兴起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方式为基础,重新考察了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表明,对外贸易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中国总体的收入差距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行业间的收入差距。由此可知,中国应该更加注重开展对外贸易。在当前情况下中国应该在总体上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并推动对外贸易布局在地区间和行业间更加均衡开展。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降,工资水平不断上升,一些贸易企业开始转移资本到其他低工资水平国家生产,国家应该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抑制这一趋势,否则既不利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利于进一步降低中国的收入差距。其实,中国沿海一些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工资水平确实已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上升,不利于贸易企业保持工资优势。但是,中国内部很多省份,特别是西部广大地区的工资水平还很低,仍然能够提供贸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国家应该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推动贸易企业顺利向中国内部地区转移。
此外,中国沿海地区应该依托自身的发展优势,不断推进产业升级,聚焦高附加值产业,提升当地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加注重科技研发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生产合作,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国内增加值份额。
参考文献:
[1]李实,罗楚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变动与长期趋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186-194.
[2]文娟,孙楚仁.国际贸易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基于基尼系数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 (11):15-23.
[3]李汉君.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5):25-28.
[4]万广华,陆铭,陈钊.全球化与地区间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05,(3):17-27.
[5]魏浩.对外开放与中国29省市间收入差距:1985~2007年[J].世界经济研究,2009,(11):3-8.
[6]王怀民,詹春龙.加工贸易与行业间收入差距——基于我国30个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1,(8):44-49.
[7]杨永康,苏彦军.国际贸易对我国行业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08,(2):66-67.
[8]喻美辞,熊启泉.中间产品进口、技术溢出与中国制造业的工资不平等[J].经济学动态,2012,(3):55-62.
[9]SLAUGHTER.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Per Capita Income Convergence:A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1,(10) :203 -228.
[10]刘爽,崔日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与应用——一个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78-80.
[责任编辑:王 春]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come Gap: Based on the Accounting Trade in Value Added
CUI Ri-ming, LIU Shuang
(School of Economic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come gap is alway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research. Many scholars make use of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rade account to do the research, but the conclus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Nowadays,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 value chain and development of value added in trade account,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come gap from the angle of accounting trade in value added. Research in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will benefit to reduce the national income gap and the industrial income gap.
Key words:global value chain;accounting trade in value added;income gap
作者简介:崔日明(1963-),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刘爽(1974-),女,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及基本框架研究”(15ZDA05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14AZD017)
收稿日期:2015-09-17
中图分类号:F74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1971(2016)01-01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