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五味子林下人工播种改培经营模式研究

2016-03-23陈宇刘克武陈爱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1期
关键词:郁闭度保存率

陈宇,刘克武,陈爱华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北五味子林下人工播种改培经营模式研究

陈宇,刘克武*,陈爱华

(黑龙江省林副特产研究所,黑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采用北五味子林下人工改培经营技术,建立栽培实验园,保护了原有乔、灌树种和草本植物植被,通过带状割灌后穴播或条播,将上层林冠郁闭度调整到0.3~0.5左右。5年生苗木保存率达到92.1%,平均产鲜果达到1.2kg/丛。

关键词:北五味子;林下改培;郁闭度;保存率

北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 Baill]为五味子属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朝鲜及苏联远东亦有分布[1],是我国东北重要的中药材,也是东北林区很有发展前景的野生经济树种之一。北五味子的果实是传统的中药材,还可制成五味子茶、五味子酒等饮品,同时其嫩芽嫩叶可食用,五味子可谓是多功能多用途,在制药、饮品和食品领域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有一套成熟高效的人工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在传统的栽培技术基础上,建立了北五味子人工改培经营技术,在保护原有树种的同时获得了更高保存率的五味子苗木和高产量的五味子果实。

1试验地概况

亚布力林业局胜利经营所17、18林班,树种组成以柞树、椴树、槭树为主的次生疏林地,郁闭度0.4~0.5,土壤肥沃、湿润,东、东南坡向,坡度10°~25°,有北五味子自然分布,自然条件适于北五味子生长,灌木有胡枝子、榛柴等,地面有枯枝落叶覆盖。

2试验材料及方法

本实验收集了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十个野生分布区的北五味子资源,每个分布区采集十株以上材料(见表1)。在牡丹江市铁岭河镇特产所种苗基地建立栽培试验园,进行抗寒性及生长适应性测定。

表1 北五味子优良单株登记材料

3人工改培经营模式要点

3.1选地

北五味子自然生长在低山、丘陵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或林缘。它是北温带树种, 喜凉爽、湿润的气候, 极耐寒, 在-42 ℃的严寒地带能正常越冬, 第2年正常结实。要求空气湿润、耐阴, 但在光照条件好的小环境下, 有利于形成花芽而且雌性花明显增多。因此人工栽培五味子要同时注意小生境的空气湿度与光照两个因子[2]。

3.2区划设计

根据原有林木的分布格局,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原有林地重新区划。北五味子直播改培更新,原则是保护原有目的乔、灌树种和草本植物植被,将上层林冠郁闭度调整到0.3~0.5,割除下层灌木。为了提高林分抗逆能力和生产能力,设计以集中分布为主,采取局部补植和均匀补植相结合的办法,调整林分的树种结构和层次结构,增加易腐枯落物数量,改善林地立地条件。

在施业区设置了通风透光作业道,通风透光作业道便于管理和生产作业,且通风透光,利于北五味子与林木的生长发育。依据原有林班、小班的划分,取顺坡方向。按保留北五味子自然资源分布20~30m,然后清理出一条1.5m左右通风透光带,再顺次保留北五味子自然资源分布20~30m,然后清理出一条1.5m左右通风透光带,依此排列,进行改造。改造时间最好结合林地清理进行,并在植物生长期间定期清除杂草,使之达到无树木,无障碍物状态。

3.3林地清理

播种前要清理林下种植区,最好是在林地上冻后或春季化冻前进行清理。采取间密留匀、去劣留优的原则,保留目的树种,伐除影响林木生长的杂灌木;于此同时,应清除枯立木、风倒木和病虫木等不利于林内卫生的林木,同时清除劣质林木、畸形木、长势衰弱林木、下层林木等。亚布力林业局胜利经营所于2010年秋开始进行割造林带,带宽10m,隔离带2m。将枝丫、树皮、废材等剩余物及时整齐堆放在隔离带内,以不破坏原有林相,使林地具有较好的水、肥、光照条件。在实施区内,对五味子过密的地方要适当的割除,将生长健壮、处于结果期的植株保留下来;将弱病植株及不结果植株去除;在五味子分布较稀少、密度不足之处,采取人工直播或育苗移栽方法补植,使群丛分布均匀,北五味子生长表现良好。

3.4种子处理

8~9月份,当果实成红褐色时,将采摘下来的果实揉搓,使种子与果皮、果肉分离。然后用水选的方法,将杂物全部清除,保留沉在下面的种子,捞出,按种子∶沙子1∶3比例混拌均匀,为防止杂菌感染,种沙可喷洒300倍液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并在室外挖深50~60cm,长宽视种子量而定的坑,将混拌均匀的种沙埋入坑内,覆土25cm左右厚。翌春播种前10d左右将种子取出,放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地面清扫干净后杀菌消毒)进行催芽处理,每天翻动一次,保持种沙湿度50%~55%,种子发芽达10%左右时即可播种,也可秋季采摘水选后直接播种。

3.5播种

在北五味子造林带内按株行距(1.0~1.5)m×2m进行穴播或条播,为了加快播种速度,两人一组,一人先将待播处的枯枝落叶搂在一旁,另一人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土壤表面上,然后将枯枝落叶复位,均匀的盖在种子上,利于保护种子及土壤水分。亩播种量15kg左右,出苗后由其自然生长。

3.6抚育管理

北五味子林下人工播种改培经营是利用大自然的森林生态环境,人工播种后,五味子与杂草伴生,任其自然生长。不松土除草、不施肥、不喷打农药、旱涝靠自然调节,地表有一层枯枝落叶,起到了保水防旱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防治病虫害的作用,山有一定坡度起到了排水防涝的作用。在林下生长条件较好的地方,播种后前3年可采取局部抚育补种每年2次,分别在6月末、7月末,以割灌为主及时去除带或穴中预留苗附近杂草和病虫弱苗,缺苗处要及时补种,以免影响苗木生长发育。每穴选出1~2株壮苗,将主蔓、枝蔓密集和交叉重叠的枝条理顺及时引缚到上中层林木或临时支架之上,每公顷植株在5000丛左右,每丛间距以2.0m左右为宜,同时剪去病虫枝、瘦弱枝、过密枝。

对五味子成龄结果植株按需要可采取人工辅助修剪,方法如下:每年在北五味子芽苞萌动之前,进行一次整体全方位修剪。7月中旬左右再复剪1次,剪掉过多的侧蔓和多余的基生枝,上部只疏去弱枝,剪短徒长枝,创造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亚布力林业局胜利经营所,北五味子林下人工播种改培园,2015年秋季调查5年生苗木保存率达92.1%,平均高生长220.5m,最高植株246.3cm。平均地径1.03cm,最粗单株1.25cm。平均产鲜果1.23kg/丛,平均高于对照64%,平均亩产47.2kg。平均开花结实率24.1%,详见表2~4。

表2 北五味子人工园苗木移栽生长调查表

表3 北五味子改造后产量测定表

表4 北五味子林下人工播种改培园生长调查表

4结论与讨论

北五味子林下人工播种改培经营是利用大自然的森林生态环境,人工播种后,五味子与杂草伴生,任其自然生长。经营要点一是封山育苗,可在林地周围架设围栏,禁止外人进入和动物践踏;二是割灌引缚,北五味子是喜光植物,郁闭度以0.4以下为宜。每年需及时抚育调整郁闭度,使其充分接受光照,理顺枝蔓,人工引缚,改善北五味子的野生生长环境。三是建专人看护,按时巡逻。看护人对林地也要经常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北五味子正常生长发育。

林下人工播种培育北五味子,只要选地适宜,病、虫、鼠害很少发生,一旦发生对病害植株及时清理,拔掉后及时清除林地,或采用无公害杀菌剂进行防治,对虫害采用无公害农药进行毒杀。无论采用什么防治方法,都不能破坏森林生态环境,不能破坏森林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Hancke JL,Burgos RA,Ahumada F. 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J].FitoteraPia,1999,70(5):451-471.

[2]胡振全,李晓黎. 辽东山区北五味子的人工栽培[J]. 林业实用技术,2006(1):34-36.

Study on Improving Cultivation Mode of Artificial Sowing Schisandra chinensis in the Undergrowth

Chen Yu,Liu Kewu*,Chen Aihua

(Forest By-product and Speciality Institut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on-wood Forest Product Development Mudanjiang,Heilongjiang 157011)

Abstract:This study established the experimental plantation of 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in the undergrowth using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improving cultivation.On the one hand we protected the original arbor, shrubby and herbaceous veget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dibbling or drilling after the zonal cutting bush, we adjust the upper canopy density to about 0.3-0.5, made the 5 years seedling survival rate reach 92.1%,the average fresh fruit production is 1.2 kg/bundle.

Key words: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 Baill; Improving cultivation in the undergrowth; Canopy closure; Survival rate

中图分类号:S759.82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陈宇(1982-),男,助理研究员,从事经济林研究,E-mail:hljtcscy@163.com;*通讯作者:刘克武(1963-),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资源培育研究,E-mail:linkewu111@163.com。

收稿日期:2015-11-05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1.013

猜你喜欢

郁闭度保存率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不同林分郁闭度对竹柏生长的影响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和龙林业局管理区域乔木林地郁闭度分布现状及特点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薄壳山核桃林下滇黄精种植试验
试论如何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提高西海子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4种土壤改良剂对石质山地造林“两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