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联盟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
2016-03-23聂峰英
聂峰英
基于协同联盟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
聂峰英
摘要新常态下图书馆协同联盟发展遭遇新课题,服务创新更是每个时代图书馆学人需要直面的议题。论文梳理出中美图书馆协同联盟服务范式,针对笔者所在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以用户需求导向为创新目的,设计高校馆+学科、高校馆+高校馆、高校馆+政府、高校馆+企业等四种协同关系模型,并展开系列服务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协同图书馆联盟服务创新需求导向新常态
分类号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1.006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供应链的产业绿色低碳多重耦合协同演进机制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71273140)、中国气象局软科学项目“大数据环境下气象信息资源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气法函[2014]27号)、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协同联盟的图书馆业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ZD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社交网络的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87000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调研及政策研究项目“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GJ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The Practice of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base on the Cooperative A lliance
Nie Fengying
Abstract Under the new normal,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operative alliance has encountered new topic.Service innovation is a issue which needs every library scholar from each age to confront.This paper teases out the library cooperative alliance service paradigm,and base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uthor’s library,uses the user demand oriented as purpose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s four kinds of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models,including university library+subject,university library+ university library,university library+government,university library+enterprise,and carries outa series of servic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Keywords Synergy.Library alliance.Service innovation.Demand oriented.New Normal.
1 问题的提出
协同理论认为,一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和各种要素若不能很好地协同或始终处于离散无序状态,就无法形成合力,获得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1]。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就有学者指出“在新的10年,也许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发展就是从组织上的自给自足到协同的生存模式,其标志就是图书馆联盟的成长”[2]。2005年,由50多所高校图书馆签署的《中国大学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武汉宣言》,首先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由本校读者向社会读者延伸;2007年苏州会议上签署的《全国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苏州宣言》,为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协同共享信息资源指出具体方向;2012年初,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中强调高校要注重与社会企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协同创新,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服务目标。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新常态下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新课题”一文中更是指出“新常态”对图书馆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重振自身的重要机遇[3]。因此,在新常态环境下,图书馆联盟协同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和更高要求,如何创新业务流程和服务方式,应对学校和社会各类用户的期望和创新需要,是图书馆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从现有研究来看,李东来在2009年就指出,“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整体协同发展的新时期”[4];唐虹认为“协同是图书馆联盟管理的本质”[5];初景利提出,“将图书馆的合作与协同作为一种主要的业务推动模式”[6];颜务林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开展协同服务的实践为例,对协同服务进行研究,包括存在的问题、协同框架和协同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定位等[7];李芳探索性提出多方协同开展资源建设的创新模式[8];吴建中认为“要树立互联网思维,以网域级理念推进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创新”[3];王惠英建议我国图书馆联盟服务要实现从简单的采购合作到协力应对出版商、从资源获取到资源集成与知识发现、从资源服务到知识服务的转变[9],认为国外图书馆联盟也正在从以文献服务为主导的模式走向以知识服务为主导的模式[10]。上述研究表明,推动图书馆服务整体协同发展,实现从单馆到多馆联盟的思维转变,进而形成新的发展战略在图书馆学界已成共识。而如何结合本馆实际协同创新,真正实现图书馆联盟的服务范式转变才是图书馆人急需思考的问题。
表1 美国图书馆协同联盟模式及服务内容①
2 图书馆协同联盟服务范式
美国作为图书馆联盟的发源地,其发展也最为迅速。目前,美国图书馆联盟己经发展成为数量众多、协同融合、纵横交错的大型图书馆联盟网络,对于其他国家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具有指导性与示范性。因此,本文拟以美中图书馆协同联盟为例,利用文献调研、现场走访、电话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表格形式比较分析中美图书馆协同联盟服务内容,梳理出图书馆协同联盟的典型范式。
2.1美国图书馆协同联盟服务范式
调研中发现,美国已经建立了遍布各州、数量众多、类型齐全、合作方式灵活、规模壮观的图书馆联盟,并发展成为一个从上到下纵横交错的大型网络体系:国际性超级联盟→国家级联盟→跨州性联盟→区域性联盟。在地区下面,还有大量的以县或社区为基础的地方性图书馆联盟。资源协同共享是美国图书馆联盟形成的最初动因,所以从服务内容大致可以归纳汇总为五个阶段:文献资源协同共享(如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书目资源协同共享(如联合书目、联合期刊目录等)→电子资源协同共享(如联合采购、联合建库等)→图书馆业务协同共享(如专业咨询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协同共享(如馆员职业发展、培训、继续教育等)[11](详见表1)。
2.2国内图书馆协同联盟服务范式
相对美国,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2年以来才迅速发展,包括以高校图书馆为主的联盟、以中国科学院为基础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和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发起的多个联盟。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目前成员馆已超过500家[16]。继CALIS后,国内相继涌现出许多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据鄂丽君对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调查,共获得103个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情况,其中8个是跨省域联盟、51个省域联盟、44个市域联盟[17]。上述图书馆联盟的服务模式实施效果最为明显的是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采购和联合目录等服务内容。影响最为广泛的是CALSI所开展的服务项目,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参与其中(详见表2)。
2.3基于协同联盟的服务创新模型设计
从表1、表2中可看出,无论美国还是中国,最为典型的便是以“高校馆+高校馆”“公共馆+公共馆”或“高校馆+公共馆”的范式进行行业内的合作与协同发展,而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联合编目、文献传递、公共数据查询、联合采购、数据库建设、参考咨询、技术服务、学术交流和培训、合作开展项目研究等常态服务。显然,在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的当今时代,图书馆联盟面临新的考验,常态服务已不足以支撑其可持续发展。吴建中指出,“进入新常态经济后,政府投入自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区域图书馆合作项目往往会成为被削减的主要对象”[3]。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图书馆联盟遭遇关闭或合并的数量达到21%[21]。国内虽还未有图书馆联盟关闭或合并的新闻,但在“新常态”经济的影响下,图书馆联盟服务协同创新成为必然。
从现有实践来看,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已开展了资源协同[22]、技术协同[23]、服务协同[24]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行业内的共建共享和经费节约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否认,这种常态性的合作与协同,重在自我建设,依旧没有打破行业和条块限制,缺乏与外界的互动交流、推介与协作,社会服务绩效并不显著[25]。在新常态经济时代,需要创新思维和不断改革。改革没有既定范式,没有各种束缚,唯有以用户导向为创新目的,大胆探索用户的需求和引领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才是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源。而创新真正产生的动力是来自联盟与用户需求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此,笔者针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高校馆+学科、高校馆+高校馆、高校馆+政府、高校馆+企业等四种协同关系模型(见图1所示)。
表2 中国图书馆协同联盟模式及服务内容①
3 基于协同联盟的服务创新实践——以我馆为例
依据上述设计,我馆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保障、以资源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划出多个同心圆(见图1所示),并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和探索。
3.1高校馆+学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新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2011计划”的大环境下,牵头成立了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无疑,大气科学学科服务是我馆服务创新的重点。但鉴于我馆的实际人力资源,以及学科服务在我馆还属新兴服务,需要一个不断尝试、探索,并与用户需求逐渐磨合和对接的过程。因此,我馆尝试以大气科学学科为切入点,开展“高校馆+学科”服务创新模式(详见表3),期待大气科学学科服务发挥最佳实践的示范作用,最终产生以点带面全校推广学科服务的成效。
表3 “高校馆+学科”服务创新实践
3.2高校馆+高校馆
我馆在行业内的协同联盟还仅局限于“高校馆+高校馆”模式,分别加入了中国高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由我馆牵头联合江北区17家高校正在建设“南京江北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并与东南大学图书馆、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签订科技查新合作协议。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实践(详见表4)。
3.3高校馆+政府
学术界一直对高校图书馆应不应该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存在较大争议[27]。甚至有人认为,高校馆的任务是为科研和在校师生服务,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是不务正业[28]。但伴随科技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到来,高校馆依托本地政府政策导向、支持和推动,以基于地方区域整体发展的大思维,以更加多元、协同、平等的合作形式,将政产学研等的成果、需求等加以整合[29],构建新的协同发展服务联盟模式,已然是一种必然选择。由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身处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共同创建于1988年9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也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区,对于我馆的服务创新毫无疑问拥有了天时地利。通过前期调研,开发区管理者明确表示,地方政府在政策规划制定、管理职能、科技决策及公共服务等方面迫切需要提供信息支撑与咨询服务。因此,我馆尝试以开发区为突破口,开拓服务创新,形成“高校馆+政府”的服务模式,进行服务实践探索(详见表5)。
3.4高校馆+企业
“新常态”特征显示,我国经济增长正在经历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中[30]。据201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江苏的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排名第一[31]。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内部统计数据来看,江苏省高校科技查新社会化服务水平连续五年稳居国内第一。2014年11月,我校被设立为第七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这些都为我馆服务创新提供了契机,自2011年起,我馆分别与南京市、兴化市及无锡市等区域企业签订了服务合作协议,与签约企业协同联盟,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全过程提供打包式服务(详见表6)。
4 结语
从上述服务实践可看出,服务创新既是基于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了围绕用户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更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积极回应和适应。但大多服务创新都是“独奏”型的,协同联盟主体之间的“合唱”几乎没有。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协同联盟其他主体的积极性,树立协同思维,在活用社会各方资源的同时,深化联盟之间的协同合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与利益协同者共建共享,以实现图书馆联盟1+1>2的协同效应,才是图书馆服务创新未来要思考的重点。
表4 “高校馆+高校馆”服务创新实践
表5 “高校馆+政府”服务创新实践
表6 “高校馆+企业”服务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协同学[M].徐锡申,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
[2]ALLEN BM,HIRSHON A.Hanging together to avoid hangingseparately:Opportunities foracademic libraries and consortia[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1998,17(1):36-44.
[3]吴建中.新常态下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新课题[J].新世纪图书馆,2015(1):5-8,17.
[4]李东来.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整体协同发展新时期[N].光明日报,2009-12-07(6).
[5]唐虹.图书馆联盟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6):79-83.
[6]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 (4):3-8.
[7]颜务林.数字图书馆协同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宁波市数字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0(4):33-36.
[8]李芳,杨眉.大学图书馆资源协同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3(1):100-104,147.
[9]王惠英.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13(16):140-145,106.
[10]GORMAN G E,CULLEN R.The knowledge model applied to library networks in Asia[J].Library Consortium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0,7 (2):135-145.
[11]周明华,谢春枝.美国大学图书馆联盟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76-81.
[12]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EB/OL]. [2015-05-01].http://icolc.net/.
[13]U.S.National Library ofMedicine[EB/OL].[2015-05-01]. http://www.nlm.nih.gov.
[14]GreaterWestern Library Alliance[EB/OL].[2015-05-01]. http://www.gwla.org/.
[15]OhioLINK[EB/OL].[2015-05-01].https://www.ohiolink. edu/.
[16]马先皇.中美图书馆联盟比较研究:以CALIS和 OhioLink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07(1):86-91.
[17]鄂丽君,许子媛.我国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2(1):62-65.
[18]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EB/OL].[2015-05-01]. http://project.calis.edu.cn/calisnew/.
[19]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EB/OL].[2015-05-01].http://www.nstl.gov.cn/.
[20]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EB/OL].[2015-05-01].http://www. nlc.gov.cn/newstgc/.
[21]HORTONV.Whither Library Consortia?[J].Collaborative Librarianship,2013(3):150-153.
[22]李芳,杨眉.大学图书馆资源协同建设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3(1):100-104,147.
[23]周玉陶.江苏高校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情报,2012(10):146-148.
[24]何绍华,林翔.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信息服务协同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07):54-57,80.
[25]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的实践与创新模式探析:以徐州高校图书馆服务本地文化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2):84-89.
[26]聂峰英.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实践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65-68.
[27]刘洪.图书馆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0(9):56-59.
[28]艾新革.大学图书馆服务地方60年述略及思考.图书馆建设,2010(1):61.
[29]王万起.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当代图书馆,2012(1):58-61.
[30]钟昌标,刘伟.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分析[J].阅江学刊,2015(1):5-9.
[31]201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出炉[EB/OL].[2015-05-01].http://microreading.chinadaily.com.cn/hqsj/hqlw/ 2014-12-26/content_12945611.html.
聂峰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44。
收稿日期:(2015-07-16编校: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