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现况及影响因素

2016-03-22刘丙松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抑郁影响因素

刘丙松

【摘要】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的很多横向和纵向研究都提示,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和加重抑郁,而抑郁也可以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国外有研究发现长期服用 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失眠、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增高,因此心血管内科门诊对心理障碍更应该提高警惕。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抑郁;影响因素

一,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

1,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表现形式多样,各地各研究者的报道各不相同,普遍认为患病率较高。VasiukIuA等调查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现45.4%的患者有心理障碍,其中有26.9%有轻中度的抑郁,13.8%的患者有适应不良。国内研究张帆等对2274例心血管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调查发现焦虑发生率38.5%,抑郁发生率5.7%,其中男性的焦虑发生率为31.5%,抑郁发生率为3.7%女性的焦虑发生率为42.7%,抑郁发生率为7.4%。周成刚等调查了114例关心病人,抑郁发生率37.7%。

2,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有关的心理问题己成为我国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这两种疾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导致疾病恶化,焦虑、情绪激动或精神创伤均为心血管疾病加重的常见诱因,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躯体化症状。就诊心内科的心理障碍患者最常见主诉是胸闷、心悸、气促、憋气感,有的甚至诉胸痛,并且伴有肩背痛,与典型心绞痛不同的是疼痛往往没有规律,与劳累关系不大,有的在活动后缓解,服用硝酸酷类药物后缓解缓慢或不能缓解,大多数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没有明显缺血或心律失常改变,或者其改变不足以解释患者持续或严重的症状,这些患者往往找多位医生或到多家医院接受过多次的心电图检查,很多患者甚至还做了活动平板、动态心电图等检查,都未见明显异常,部分患者还接受了冠脉造影检查,排除了冠心病,但同时也在服用各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效果不明显。这些患者因为屡次看病,症状未得到缓解,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又进一步促进心理障碍的发展。

二,心理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证据表明抑郁、焦虑情绪可能均为心血管疾病发生过程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许多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在焦虑发作时血压急剧上升,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他认为抗焦虑治疗可有效降低大多数急性升高的高血压。

1,抑郁与心血管疾病

抑郁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小适感和睡眠障碍,但生活能力未受到明显影响。抑郁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确切的流行病学关系,抑郁可以引起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可以导致抑郁,并且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抑郁越严重,越早出现心血管事件,且程度越重。一系列研究指出抑郁障碍是引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的“抑郁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发生”是一致的,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焦虑与心血管疾病

焦虑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患者在惊恐发作时常表现为胸部闷压感、窒息感、咽部紧缩感等躯体症状,与心血管疾病相互促进,但是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减轻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患者可伴有呼吸急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自主神经症状,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紧张素受体激活,儿茶酚胺释放过多,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和水钠储留,使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进一步抑制左室功能。同时大量儿茶酚胺对心肌还有直接毒性作用,可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参与心肌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都明显促进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严重影响这些病人治疗和预后。

三,影响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因素

情绪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和情绪因素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基础性作用。高血压的发生和不良应激关系密切,不良应激与血压的升高呈非线性相关,即可以或多或少的升高血压。

职业紧张。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职业紧张导致不良的生活方式,使中青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升高,与职业工作环境相关的压力事件和由此引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动,对中青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另外高度的职业紧张,如果采取不适当的应对措施,机体在高工作需求、低工作控制等危险因素的急性或长期慢性刺激下可引起心血管反应性的变化,从而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等。呼吁有关工作环境的健康促进项目应该尽快开展,可有效改善由职业紧张引发的心理障碍,促进心理保健。

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对现实的认识、看法、情感反应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同,同时也决定了每个人对生活事件的易感性存在着差异。对生活事件的易感性相对较低者,虽然有重大的生活事件,但是对其心身影响均不明显;对生活事件的易感性相对较高者,轻度的生活事件即可能导致心身疾病。

四,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治疗

心理障碍如抑郁等的缓和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衰的预后,因此心血管专科医生应该具备使合并心理障碍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在具体治疗时要始终注意贯彻治疗的“个体化”。根据躯体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方法。例如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起病急,而且症状严重,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但应同时意识到大部分心肌梗死病人合并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对自己病情的焦虑和恐惧反应,因此要注意实施床前心理指导;而对于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不严重的病人,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工作,加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宣教,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到心理障碍的缓解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现对已发现存在有情绪障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上多是采用各种方式共同干预,除常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外,还有研究表明音乐疗法、气功及心血管康复运动可以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可以设想建议动物模型,通过动物实验这一新途径,更加深入地探索其他的作用机理。

结语

随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多,合并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增多,单纯依赖精神科医生远远不能解决临床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心血管医师精神心理方面的技能培训,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帆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

[2]周成刚等.农村社区冠心病并发抑郁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的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6,33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抑郁影响因素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