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与方法探究

2016-03-22沈峻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方法

沈峻弘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中接触到学生最多的教育群体,他们的工作任务大而艰巨。可以说,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导航作用。因此,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就业、乃至为社会做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与辅导员所开展的教育管理工作紧密相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理念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30-0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导师,他们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重要的导向型,做好辅导员的管理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校园稳定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辅导员要顺利开展工作,即需要一定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以便在处理学生实际问题中,从思想高度去影响学生,对学生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从而更有力的去带动学生的执行力。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多是事务性的繁琐内容,这就需要辅导员有着清晰的工作思路,通过恰当方法的使用,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一、工作理念

理念,是思想指导,具体到辅导员工作来说就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其管理实质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寻事件的是非曲直,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指导学生对未来工作与生活的鉴别,这就是学生的行动指南。辅导员通过“一视同仁,区别对待”,“求同存异”等理念来指导大学生的工作和学习。

1.一视同仁,区别对待

“一视同仁”指的是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制度,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不可由于个人的喜爱或其他原因而有所偏见,更不能将处理事情过程模糊化。相反而是要充分让学生享受知情权,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校园环境,这是辅导员所具有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与工作准则。 由于大学生是多样化的群体,他们之中有着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生活困难的贫困生、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等等,这些特殊的群体需要辅导员们特别关注,“区别对待”。这种区别不是说给予他们特殊的权利待遇,而是在生活工作中给予特殊的人为关怀,真心的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校园文化氛围。度过完美健康、具有美好回忆的大学生活。

2.求同存异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丰富而便捷,对于社会问题也有着自我的看法与见解。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在确保正确的思想政治取向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有效的、合理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引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便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3.消弱学生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源于《圣经·马太福音》中一则寓言故事,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让学生知道优势是逐步积累而成的,既要培养骨干力量,又要关注后进生,同时还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在一些活动中,要从学生主体出发,通过活动的开展来逐步改变学生行为,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立一些进步奖、集体荣誉奖、道德风尚奖、创新奖、单项奖、进步奖等奖项,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评优的行列中来。同时,在某些活动中适度地转向集体活动,让非学生干部等积极参与到学校、学院举行的活动中来,让更多学生获得活动的参与机会。

二、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为实现某一目标、效果而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随着工作实践经验的增加,辅导员们需要形成一套适合于学生实际工作的工作方法,以此指导学生工作。虽然本人工作时间不长,但是在已有工作实践与其他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借鉴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

1.通过“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两种组织形式来掌控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实际动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辅导员通过对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的了解掌握来获取学生的最新动态,以便为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基础。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所获取学生动态渠道有所不同。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是通过正式团体中的成员主要是学生干部了解学生动态,到高年级时通过非正式团体了解学生的动态。在大三之后,由于大学生已经对大学生活有所适应,并形成了一些事物的自我看法,他们开始远离正式团体,而是由于性格、爱好、兴趣等形成了不少小团体。在具体实践中,高年级大学生存在着不少同宿舍之间也不清楚彼此在做什么的状况,反而关系要好的朋友之间却知道彼此的动态。这就需要辅导员对非正式团体的掌握。可见,辅导员通过掌握好这两个团体的动态,可有利于辅导员进一步开展。

2.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对学生的成长投入情感关怀。在整体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即使有个别学生情绪低落,也可能会被这种积极的氛围所感染。重视高校中的团队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只要你付出了感情,真心的去关注、关心、关爱学生,学生会慢慢体会、感觉到,从而也自然会配合辅导员的各项工作。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过程是一个了解-信任-选择的过程。

3.学生、 家长、 学院“三位一体” 联动的共建方式。为了能够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三位一体的工作方式尤为重要。辅导员要定时将学生的信息以及在校状态反馈给家长,同时每个寒暑假前以信件或者电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在家期间的表现,使辅导员和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双方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为之提供帮助。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帮助学生不断地认清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最终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4.掌握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做好心理准备。在大学四年中,针对不同的年级,辅导员工作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辅导员对于每个阶段的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的时间和特点掌握后,要提早准备,这样才能从容的应对各项工作,决胜于各种多变复杂的情况之中。

此外,工作中还要讲究“刚柔并济”。将辅导员工作定位于教育、管理与服务并存格局,将教育与管理渗透到刚性管理中,在柔性管理也要蕴含着服务与教育。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通过规章管理制度、奖惩等刚性内容来进行,在实际活动中,这种不讲情面、效率优先的规章办事,可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校园环境。同时还要以学生为主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生活学习等服务内容,以便遵守校风校纪基础上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祖克拉·塔来提,陈访贤.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三重转型[J].科技信息 2010(17)

[2]毕洪东,胡文杰.高校学生工作中“马太效应”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8(9):5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