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6-03-22刘科华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刘科华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现代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讨了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的原则,从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29-01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需要突出语文的应用能力,其中的阅读、写作等能力是学生创新发展的主要依据。很多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佳主要原因还是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不行,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一些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缺失,这样就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在这两种技能上加强训练。

二、教学对象存在的困难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存在学习障碍,主要集中在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两大方面,一些学生相对比较内向,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主要还是依靠学生参与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形成一种互动。然而很多时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参与教学过程之中,语文素养就很难提升,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一旦出现这种学习困难,学生将进一步表现出不自信,对于语文的教学逐渐形成了一种畏难情绪,最终形成造成语文教学的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初中生用于阅读、写作训练的时长不足

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数据,只有不到四成的语文教师关系初中生在语文课文阅读、写作等能力的提升,将课堂的一些时间分解之后,留给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和写作,剩下的六成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于学生阅读、写作等能力的提升没有更多的涉及。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某初中,关注学生阅读、写作方式养成的语文教师人数只占到三成不到,学生自主开展阅读、写作等训练的人数也不足两成。大多数教师更好关注学生课文、常识的记忆情况,很多语文教师从头讲到尾。没有给学生在课堂上留足充分的时间,学生主动开展阅读、写作等意识也不是很强,教材中的一些较长的课文,一些学生可能都没有认真地通读过一篇。

(二)教学方式相对缺乏

一些语文教师没有很好的认识到阅读、写作等能力训练对于学生的作用和意义。一味的强调中考中可以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教师教学的现实意义过强。例如:阅读等能力虽然在现代中考之中没有直接涉及,其实也是中考考察的重点问题,所有题干、资料都需要通过阅读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才能进行下一步解答。现实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训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引导存在明显不足,很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阅读兴趣不能有效激发,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一些学生都处在被动阅读的情景下。

四、提高初中生语文课堂高效性的原则和措施

(一)提升语文课堂高效性的原则

首先,阅读、写作等语文素养和能力培养氛围有效营造的原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气氛进行烘托,将学生置于符合阅读、写作等能力训练的课堂氛围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阅读、写作有着更加深刻、具体的认识。

其次,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提升的原则。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能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营造语文教学情景,情景营造恰当,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将进一步提升,阅读、写作的主动性将激发,这时候他们的创造能力、主动阅读、写作意识等将被有效调动。

(二)具体措施

首先,升华师生对于语文阅读、写作能力提升的认识程度。进一步贯彻落实相关国家教育部对初中学生语文阅读、写作能力提升的要求,转变传统师生实用主义认识,对于中考不考的内容不进行重点学习和训练,重新认识语文阅读、写作能力提升在中学教育,乃至今后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工作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阅读、写作是学习工作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解程度和与他人交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不断提高师生这一方面的认识,阅读写作训练就存在了提升空间。

其次,改进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手段。网络化信息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主要目标是提高阅读、写作训练的接受度,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阅读、写作训练。例如:语文版课文有《背影》一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不仅需要给学生留足课堂的阅读时间,同时需要在教学开始之前使得多媒体等方式,使用一些影像资料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点。另外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意义之后,需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写的读后感发表在班级的朋友圈里,审视一下以后的人生态度。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联想能力等多方位的语文素养训练,培养学生的孝心及有担当的责任心。

最后,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语文版九年级的课文中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在组织这篇文章阅读的时候,可以采取让学生分角色阅读相关内容,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文章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人物介绍,作为教学的导学,将文章中所提到的鲁提辖、李忠、史进、郑屠等人物的特征、外号一一介绍,然后根据不同人物,将文章分解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旁白可以有教师朗读,因为旁白是引导文章发展的主线,这一部分需要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和启发。这种分角色朗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实现最大程度的学生兴趣的调动,学生参与的数量和深度进一步提升。

再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济南的冬天》,首先需要对文章学习进行一定的引导:老舍先生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济南的冬天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这篇文章给出最好的诠释,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篇文章。在学生自读前,教师可以将从文章中整理出来的生字进行有效的梳理,给学生扫清学习的障碍,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带着“济南的冬天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一问题进行学习,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作者围绕“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写了哪些景物?各自景物又有哪些特点?然后每一个小组提出自己的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也让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五、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更多注重的是阅读、写作能力的训练,这些能力需要学生充分进行逻辑、发散、联想等思维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在教材过程中的参与度,才能实现高效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启良.浅谈30年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心得——以农村生活为素材,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素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八卷),2014,12:157-158.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