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2016-03-22胡露露张晋刘慧龚忠诚凌彬克热木·阿巴斯尹小朋邵博王冰林兆全
胡露露 张晋 刘慧 龚忠诚 凌彬 克热木·阿巴斯 尹小朋 邵博 王冰 林兆全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的EBV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采用ISH技术检测EBV的水平,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HL淋巴结内外、病灶数量、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等方面分析其相关性。结果:ISH技术检测EBV感染阳性者占4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灶数量无关(P>0.05);与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结内60%,结外25%,P=O.012)、临床分期(I+II:30.8%,III+IV:71.4%,P=O.023)、肿瘤分型(NHL:54.9%,HL:11.1%,P=O.017)、病理类型(NKT:84.6%,BCL:23.1%,TCL:20%,HL:11.2%,P=O.034)、LDH水平(LDH>250mmol/l:60%,LDH≤250mmol/1.36%,P=O.026)有关(P<0.05);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面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BV感染在口腔颌面部淋巴瘤患者呈高度阳性表达,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面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恶性淋巴瘤;EB病毒;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2-0024-04
淋巴瘤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是一种恶性肿瘤,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近年来,口腔颌而部淋巴瘤发病率上升快,占头颈部肿瘤的3%,占全身淋巴瘤的8%-27%。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疱疹病毒亚科,病毒潜伏,易致肿瘤发生。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发生与EBV感染有关,如鼻咽癌、何杰金氏病、伯基特淋巴瘤等。本研究通过对在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而部淋巴瘤患者进行分析,探索口腔颌而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EBV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1日201 5年1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而外科首诊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例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2.8±6.4)岁,中位年龄(51.7±5.6)岁,临床分期:I期:12例,II期:14例,III期:14例,IV期:IO例。
1.2 仪器与试剂
CD20、CD79a、Pax-5. CD15、CD30. CD45Ro.CyclinDI、CD23、CD5、Ki-67、HMB45、S-IOO、CKpan、波形蛋白、CDIO,ALK、CD65、CD56封闭液+一抗,兔抗鼠免疫组化二抗试剂盒,DAB试剂盒,过氧化氢,多聚赖氨酸,0.01%柠檬酸钠缓冲液;二甲苯,无水乙醇,石蜡,苏木素,中性树胶(中国常州山峰化工有限公司)。
超净工作台(美国Formal);普通离心机(上海飞鸽);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组织包埋机(日本SAKURA);脱水机(日本TIYODA);超薄切片机(德国Leica);台式恒温振荡器(上海精宏);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美国惠普)。
1.3 方法及诊断
入组病例为手术切除标本及活检标本,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由2名高年资病理医师阅片。参照WHO(2008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型。免疫组织化学采用二步法,包括CD20、CD79a、Pax-5、CD15、CD30、CD45Ro、CyclinDI、CD23、CD5、Ki-67、HMB45、S-IOO、CKpan、波形蛋白、CDIO、ALK、CD65、CD56等。
1.4 ISH检测
应用ISH技术检测40例淋巴瘤石蜡包埋组织EBV的感染情况,采用地高辛标记的EBER RNA寡核苷酸探针,与EBV编码的小RNA互补结合。连续切片,厚度3-4μm,附于3氨丙基三乙氧硅烷(APEC)处理过的载玻片上。58℃烤片2h,二甲苯脱蜡lOmin,无水乙醇浸泡5min。空气干燥,加胃蛋白酶于37℃环境下消化30min,梯度乙醇脱水、空气干燥。滴加探针,加盖玻片,37℃孵育过夜。PBS冲洗,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地高辛抗体,37℃孵育30min,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分别使用阳性对照探针与阴性对照应用于已知的阳性切片。
1.5 结果判断结果
阳性信号呈紫蓝色,定位于细胞核,每(20×10)倍视野中阳性细胞数≤1%为1分,2%-lO%为2分,11%-50%为3分,大于等于51%为4分。1-4分为阳性,O分为阴性。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O统计软件,淋巴结转移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以P 2 结果 2.1 颌而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EBV感染的相关性 入组的40例颌而部淋巴瘤患者中,出现EBV感染有18例,占45%。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HL淋巴结内外、病灶数量、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进行比较,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灶数量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HL结内占60%,高于结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方而,III+IV期者71.4%,高于I+II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型上,NHL占54.9%,HL占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中,NKT出现EBV感染者占76.9%,BCL占23.1%,TCL占200h,HL占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颌而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EBV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对HL淋巴结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HL淋巴结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而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见表2。
3 讨论
恶性淋巴瘤发生于淋巴细胞及前体细胞,首发症状为肉眼可见的,呈局灶性的肿瘤性质的肿物。淋巴瘤分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者占淋巴瘤总数的80%-90%。EBV主要入侵人体的口腔、鼻咽部淋巴组织,感染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约90%成人血清中可检测到EBV抗体,EBV隐性感染者可终身携带。截至目前的研究发现,EBV感染与鼻咽癌、淋巴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有关。然而,EBV感染与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是否有相关性,研究者们仍未经研究证实。
在本研究ISH技术检测EBV感染情况,出现EBV感染有18例,占45%。男性患者约45.5%出现EBV感染,女性占44.5%,60岁以下有52.2%出现EBV感染,60岁以上占35.3%。有研究者发现,该病发病男性患者偏多,年龄2-82岁,男女比例2.4:1。口腔颌而部淋巴瘤发生于牙龈、腭、颊、颌骨等部位,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研究中,发生于腮腺者占62.5%,牙龈区占71.4%,硬腭占57.1%,下颌骨占50%,在发病部位上无明显差异。口腔颌而部淋巴瘤多为淋巴结外病变,有的表现为无淋巴结受累,发生于颌而骨的伯基特淋巴瘤都存在EBV感染。本研究中,NHL占54.9%,明显高于HL的11.1%,HL结外者占60%,高于结内,提示HL淋巴结内外发病与EBV感染有关。此外,本研究还从病灶数目、临床分期、肿瘤分型、LDH水平等方而进行比较发现,单发病灶占39. 3%,多发者占58.3%,无明显差异,III+IV期者71.4%,高于I+II期;NKT出现EBV感染者占76.9%,BCL占23.1%,TCL占20%,HL占11.1%; LDH>250mmol/l者占60%,高于LDH≤250mmol/l者。表明,EBV感染与颌而部淋巴瘤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型、LDH水平具有相关性。
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结果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而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EBV的作用机制上,EBV通过gp350结合CD21,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进入被感染细胞,感染B淋巴细胞后,DNA自我复制。在口腔颌而部淋巴瘤中,NHL较HL更多见,约占总数的5%。EBV与经典型HL所有亚型相关,但EBV感染是NHL的非主要事件,是病因、促发因素、伴随因素尚未证实。Kimura指出,口腔颌而部淋巴瘤与EBV感染有关的常发生于淋巴结外组织。口腔颌而部EBV阳性淋巴瘤以NK/T为主,EBV感染与NK/T细胞淋巴瘤的生、发展密切相关。这均与本研究结果相近似。
综上所述,EBV感染在口腔颌而部淋巴瘤患者呈高度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灶数量无关,HL淋巴结内外发生部位、临床分期、肿瘤分型、病理类型、LDH水平均是颌而部淋巴瘤患者EB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BV感染与口腔颌而部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为临床上寻找淋巴瘤新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