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管理标准化

2016-03-22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盐城分院

大众标准化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标准化检验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盐城分院 薛 梅

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管理标准化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盐城分院 薛 梅

介绍了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分析了检验质量问题及其对安全事故产生的重要影响,论述了检验机构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如何实现管理标准化。

特种设备 检验管理 标准化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涉及特种设备从制造、安装、使用、管理等一系列相关方检验检测数据的验证和确认,是对特种设备的内在质量和安全状况的科学判断,直接关系到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是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根本保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实行管理标准化,是确保检验质量的根本措施。

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状况

据统计,2013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332起,其中因设备缺陷和安全装置失效等原因导致的事故118起。201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283起,其中因设备缺陷和安全装置失效等原因导致的事故102起。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事故257起,因设备缺陷和安全装置失效等原因导致的事故88起。几年来,由设备缺陷和安全装置失效等自身质量安全原因引起的事故,一直占特种设备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检验机构在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没能发现设备质量安全问题是其重要原因。典型的检验质量问题案例:2013年3月16日,沈阳市沈北新区一家水洗厂烫平机不锈钢烘筒发生爆炸事故,造成4死2伤。经调查,该不锈钢烘筒的设计压力为0.65 MPa ,最高工作压力为0.60 MPa ,设计温度为166.9℃,均超出了产品标准FZ92065-2006的技术规范要求,烘筒无调压的控制阀和泄压的安全阀,安全附件设计有重大缺陷。爆炸烘筒沿一条纵焊缝完全撕开,一端封头与烘筒分离,经现场鉴定,认定存在制造质量缺陷,由于监检机构把关不严,未能在监检中发现问题,致使不合格产品出厂,从而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检验能力提升缓慢与设备数量增长过快的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10年间,我市特种设备制造数量增长了5.2倍,在用数量增长8.4倍,而检验人员只增长了2.3倍,而且受人员编制的限制,新增加的人员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作为辅助检验的劳务派遣人员。这些检验人员的知识层次和实践能力不一,不少检验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新标准、新的检验规程和新检验方法理解和熟悉程度相差较大,因身份不同,工作责任心也不强,直接影响到检测报告的质量。特种设备生产企业面广量大,监检人员严重不足,无法对设备制造进行全过程监控,甚至一些关键质量控制节点也失控,导致不合格产品出厂。

2.检验技术相对落后与制造技术飞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当今世界,特种设备制造工艺和技术突飞猛进,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先进高效焊接技术应用,电梯高科技集成技术的应用,起重机械的大型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游乐设施向高刺激、高技术方向发展,设备安全高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设备检验装备与技术相对滞后,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漏磁检测技术、爬壁机器人自动测厚技术、脉冲涡流检测技术、超声导波技术等技术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由于资金紧张,设备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对新工艺、新材料、高参数生产出的新产品技术检验需要。

3.内部管理水平较低与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矛盾日益突出

内部管理水平存在差距。虽然经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建立了质量体系,但各个检验室或检验专业之间管理水平不一,尤其在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标准化管理制度不完善,标准化管理流程没落实,标准化管理考核不到位,检验质量得不到保证。

如何实现管理标准化

特种设备检验管理标准化是检验机构为了保证与提高服务质量,对人员、设备、环境、方法、过程和持续改进等各方面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以实现检验质量总目标。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实现质量控制的必由之路,只有实行标准化管理,才能保证检验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如何对检验质量进行标准化管理,关键是把握好以下几个控制点:

1.建立标准管理体系

检验检测机构应按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且持续改进与其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且被其依职获取、理解掌握和贯彻执行。体系文件是证明检测实验室的测试能力、工作范围和检验公正性的文件,能如实反映该机构或该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和管理水平。体系文件为全体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使他们有章可循。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指导检测工作、控制检测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发挥检测能力的有力工具。

2.检测人员管理标准化

建立和实施人员控制程序,对人员的管理、培训、考核等进行控制。根据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检验检测人员。确定主要管理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和岗位职责,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人员的培训、考核、鉴定和日常管理,只有经过确认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人员,才能进入相应岗位。建立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档案,按质量考核程序,对工作质量进行百分制考核,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设定考验期、待岗培训重新考核上岗和调换岗位等处理,并与绩效工资考核挂勾。

3.设备仪器标准化管理

建立并实施设备仪器管理及维护程序,对设备仪器的配置、购置、验收、存放、安全处置、领用、运输、检定(校准)、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等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在其功能正常情况下使用并且延缓性能退化。设备仪器及其软件应当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且符合检验检测相应的规范要求。设备仪器在投入工作前应当进行检定/校准、核查或自验,以验证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需要。有检定/校准要求的设备仪器,应当使用适宜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备仪器及其软件,均应当加贴唯一性标识。建立并保存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设备仪器及其软件的档案。

4.检测环境标准化管理

建立和实施设施与环境控制程序,保证设施和环境条件达到检验检测要求,以免出现因设施和环境条件造成检验检测结果无效或者对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依据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要求,当影响检验检测结果质量情况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对诸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级,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要求。对标准物质及化学试剂、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由专人负责保管。进行有危险的安全试验时,必须有警示标识和保护措施。制定消防、环保、危险品等方面管理制度,有可靠设施或措施确保三废处置和污水排放符合国家相关环保规定。

5.检测方法标准化管理

建立并且实施检验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确保使用合适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验检测,保障检验检测目的的实现和满足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所有检验检测都制定作业指导书,确保优先采用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明确规定的方法,以及合同约定或者客户要求采用的标准、方法。当检验检测方法无标准可以依据,应制定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并征得客户同意,且必须进行评审。对国家有明确规定的检验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等应用,必须按规定经相应程序的技术评审并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方可应用。

6.检测过程标准化管理

建立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对检验检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这些过程运行有效并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检验检测结果满足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针对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委托检验、鉴定评审、事故调查分析、型式试验、技术服务、设计文件鉴定等过程的特点,分别建立这些过程的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并且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后贯彻实施,确保工作质量。根据工作特点和人员情况,对检验检测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检测人员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监督和评审。对于因检验失误、错误而造成的检验质量事故,应建立相应工作程序对事故的报告、分析、责任追究、处罚或处分等进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事故的不良影响。

7.持续改进标准化管理

建立持续改进标准化管理程序文件,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部或者外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不断寻找改进的机会,持续改进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分解、评价和考核质量目标来持续改进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管理评审,寻求对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利用内部审核的结果不断发现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利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标准化管理体系;积极参加相关实验室、检查机构等组织的能力验证、检验比对、经验交流、新技术介绍等活动,以达到交流知识、相互学习、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的目的。

[1]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3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

[2]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4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

[3]国家质检总局关于2015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

[4]黄叶彩.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3).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标准化检验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标准化简述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西部特种设备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